第614章 循蹤捕惡擒奸黨,減廩供軍忍淚瞳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614章 循蹤捕惡擒奸黨,減廩供軍忍淚瞳

第614章 循蹤捕惡擒奸黨,減廩供軍忍淚瞳(2 / 2)

劉煥等人被押入詔獄後,謝淵在兵部召開緊急會議,內閣首輔李東陽正一品)、嶽謙、陳忠、秦飛等人悉數到場。案上擺著京營糧庫賬簿與百姓糧荒統計,氣氛沉重得讓人喘不過氣。

“太保,現存糧共三萬五千石京營三萬石+戶部五千石),京營卒三萬,百姓數十萬,若均分,每人每日不足半升,根本不夠吃;若隻供京營,也隻夠五日。”陳忠的聲音沙啞,“昨日內城已出現餓殍,今日又有百姓圍堵糧店,玄夜衛卒已動手驅散了三次,再這樣下去,恐生民變。”

嶽謙眉頭緊鎖:“太保,兵卒們已兩日沒吃飽,昨日德勝門有卒嘩變,說‘餓著肚子守不住城’,我好不容易才安撫下來。若再無糧,真的會嘩變!”

李東陽歎了口氣:“謝太保,現在援軍還在宣府衛受阻,短時間內到不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減糧供兵’——優先保證京營卒的糧,百姓那邊,隻能靠官府賑濟少量糧,再鼓勵官宦獻糧,或許能撐到援軍來。”

謝淵沉默了很久,手指劃過賬簿上的數字。減糧供兵,意味著百姓會有更多人餓死,可若不這樣,京營嘩變,京師立刻就破。他抬起頭,眼裡滿是血絲:“就按李閣老說的辦——京營卒每日供糧減至一升五合,分兩餐發放;百姓每日賑濟半升糧,優先給老弱婦孺;陳忠,你再去勸諭未被牽連的官宦,讓他們獻糧,獻糧多者,朝廷記功,拒不獻糧者,按通敵論處!”

決策定下後,減糧的消息很快傳遍京師。京營卒們拿到減糧後的飯食——一碗稀得能照見人影的粥,上麵飄著幾粒米,有的卒子當場就把碗摔了:“這怎麼夠吃?還不如讓瓦剌殺了我!”

嶽謙站在演武場上,看著憤怒的兵卒,心裡像被刀割一樣。他拔出佩刀,割破自己的手指,將血滴在粥碗裡:“兄弟們,我知道大家餓,我也餓!可京師是咱們的家,瓦剌就在城外,若咱們不守城,家人就會被胡騎殺死!這碗粥,我陪大家一起喝,等援軍來了,我保證讓大家吃飽!”

兵卒們看著嶽謙流血的手指,漸漸安靜下來。一名老卒撿起摔碎的碗,哽咽著說:“都督,我們聽你的,就算餓肚子,也守住京師!”

百姓那邊,情況更慘。內城街頭,餓殍越來越多,有的母親抱著餓死的孩子哭,有的老人坐在路邊,氣息微弱。周老漢德勝門鄉勇教頭)看著這一幕,心裡難受,回家把家裡僅存的半袋糧捐了出去:“太保和兵卒們在守城,咱們不能拖後腿!就算餓死,也不能讓胡騎進來!”

有周老漢帶頭,一些百姓也自願捐糧,可這點糧,對於數十萬百姓來說,隻是杯水車薪。陳忠帶著衙役去勸諭官宦獻糧,可大多數官宦都閉門不出,有的甚至放狗咬人:“糧是我的,憑什麼獻出去?”

謝淵看著陳忠送來的獻糧清單——僅得糧兩千石,心裡愈發沉重。他走到京師城頭,望著城外瓦剌的軍營,又看了看城內餓殍遍野的景象,眼淚終於忍不住掉了下來。他暗下決心,就算拚了這條命,也要找到糧,守住京師。

減糧的第三日,京師的危機又添一層——瓦剌細作趁機散布謠言,說“謝淵私藏糧,不給兵卒百姓吃”“瓦剌破城後,不殺獻糧者”,內城的恐慌情緒愈發嚴重。

清晨,秦飛接到玄夜衛暗探的報告:“指揮使,西直門發現細作四人,正在糧店外煽動百姓搶糧,說‘謝太保把糧藏在兵部,大家去搶!’”

秦飛立刻率玄夜衛趕去西直門,隻見數百百姓圍著糧店,有的已砸開糧店大門,往裡衝。細作們混在人群裡,喊著“搶糧啊!再不搶就餓死了!”秦飛大喊:“住手!這些是細作,大家彆上當!”

可百姓們已被饑餓衝昏了頭腦,根本不聽。細作們見狀,拔出短刀,衝向維持秩序的玄夜衛卒:“殺了他們,搶糧!”秦飛拔出佩刀,與細作廝殺起來,玄夜衛卒們也衝上去,一邊保護百姓,一邊抓捕細作。

這場混亂持續了一個時辰,四名細作被斬殺,五十餘名百姓受傷,糧店的糧被搶空。秦飛站在滿地狼藉的糧店前,心裡滿是無奈——糧荒已讓百姓失去了理智,若再找不到糧,這樣的混亂還會發生。

他帶著細作的屍體回到兵部,謝淵看著屍體上的瓦剌標記,臉色愈發陰沉:“瓦剌這是想借糧荒亂我軍心民心!秦飛,你加派人手,搜捕城內所有細作,絕不能讓他們再煽動百姓!”

與此同時,嶽謙來報:“太保,安定門有兩百卒餓暈,還有三十卒逃兵,已被抓回,按軍法當斬!”謝淵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斬吧,按軍法處置——若不嚴明軍紀,更多人會逃。”

嶽謙領命而去,心裡卻很難過——那些逃兵,都是餓極了才跑的。他走到刑場,看著被押上來的三十名逃兵,他們臉上滿是絕望:“都督,我們不是想逃,我們是餓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嶽謙彆過頭,不敢看他們的眼睛,下令:“斬!”刀光落下,三十顆首級滾落在地。城樓上的兵卒們看著這一幕,有的默默流淚,有的握緊了手中的長刀——他們知道,逃是死,不守城也是死,隻能硬撐。

就在京師陷入絕境時,陳忠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他查到,前戶部尚書劉煥的前任)在京師城外還有一處秘密糧庫,是永熙帝時期為應對邊患設立的,裡麵可能藏有糧。

謝淵立刻派秦飛率玄夜衛去查,果然在京師西南的玉泉山附近找到了糧庫。糧庫大門被封了三層,玄夜衛卒劈開後,裡麵竟藏著五萬石糧!“太保,糧找到了!”秦飛的聲音帶著激動,“這些糧足夠京營吃十日,百姓也能賑濟!”

謝淵趕到糧庫,看著堆積如山的糧袋,心裡終於鬆了一口氣。可他知道,這些糧還是不夠,必須讓官宦們獻糧。他再次下旨,讓陳忠去勸諭官宦,這次,他加了一條:“獻糧不足三百石者,革去官爵,流放邊地。”

陳忠帶著聖旨去了吏部左侍郎王倫正三品,未參與私藏糧)的府中,王倫是清官,立刻獻糧五百石:“陳侍郎,我早就想獻糧,可之前怕劉煥報複,現在陛下有旨,我怎會不獻?”

有王倫帶頭,其他官宦再也不敢拖延。有的獻糧三百石,有的獻糧五百石,甚至還有官宦獻糧一千石。短短一日,共得糧三萬石。陳忠將獻糧清單遞給謝淵,謝淵看著清單,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夠了,這些糧,能撐到援軍來了!”

糧庫找到,官宦獻糧,京師的糧荒危機暫時緩解。謝淵沒有放鬆,他命秦飛繼續審訊劉煥、李嵩、張文,查清內奸的全部網絡。

在玄夜衛的審訊下,劉煥終於招認,內奸網絡共有五十餘人,遍布戶部、吏部、京營,甚至還有玄夜衛的小吏。秦飛根據劉煥的供詞,在京師展開大搜捕,抓獲內奸四十餘人,其餘十餘人畏罪自殺。

“太保,內奸已肅清,瓦剌再無內應。”秦飛將內奸名單遞上,“劉煥、李嵩、張文罪大惡極,懇請陛下斬立決,以正國法。”

謝淵將名單遞交給蕭桓,蕭桓下旨:“斬劉煥、李嵩、張文於西市,首級傳九門示眾;其餘內奸,按罪輕重,或斬或貶;獻糧官宦,記功嘉獎。”

西市刑場上,百姓們圍著劉煥等人的首級,扔著爛菜葉、雞蛋,罵道:“奸賊!你私藏糧,害死多少百姓!”首級傳至德勝門時,嶽謙率京營卒對著首級立誓:“我們定守住京師,不讓奸佞再害百姓!”

糧荒緩解後,謝淵下令恢複京營卒的糧供,每日供糧二升,百姓的賑濟糧也增至一升。京師街頭,百姓們捧著糧,對著兵部的方向磕頭:“謝太保,陛下聖明!”

周老漢帶著鄉勇們,扛著糧食去德勝門慰問兵卒:“兄弟們,你們守城辛苦,這是咱們的一點心意,吃飽了,把胡騎趕出去!”兵卒們接過糧,感動得熱淚盈眶:“謝謝鄉親們,我們定守住京師!”

減糧危機解除後的第五日,宣府衛副總兵李默從三品)率領的援軍終於抵達京師外圍。李默派人送來戰報:“謝太保,邊軍五萬已至,瓦剌後路被斷,可內外夾擊!”

謝淵立刻下令:“九門全開,京營卒與援軍夾擊瓦剌!”京營卒們吃飽了糧,士氣大振,跟著嶽謙衝出城門,與援軍配合,向瓦剌軍營發起進攻。

瓦剌太師也先見援軍到來,京師糧道已通,知道大勢已去,下令撤軍。京營卒與援軍在後追趕,斬殺瓦剌兵五千餘人,繳獲馬匹三千餘匹,兵器無數。

京師解圍了!糧道也重新暢通,通州的新糧陸續運入京師。謝淵站在德勝門城樓上,望著遠處撤退的瓦剌騎兵,又看了看城內恢複秩序的街道,心裡滿是感慨。這場糧道斷絕的危機,讓他見識了佞臣的貪婪,也看到了軍民的堅韌——若不是軍民同心,京師早已破城。

他轉身對蕭桓道:“陛下,糧道已通,內奸已肅清。臣懇請陛下改革糧餉製度,設‘糧道督查司’從四品),隸禦史台,專司糧餉調度與核驗;再設‘京師糧儲庫’,儲備糧十萬石,防日後糧荒。”

蕭桓點頭:“就按謝太保說的辦!你有功,朕封你為‘太師’,賞黃金百兩!”

謝淵躬身:“臣隻是儘本分,京師的安穩,是軍民同心的結果。”

片尾

糧道斷絕危機解除後,蕭桓下旨:追贈在糧荒中餓死的百姓為“忠民”,家屬由戶部按月發放撫恤金,入祀“忠勇祠”;追贈因護糧戰死的運糧卒三百餘人為“忠卒”,厚葬於京師忠勇墓;陳忠因尋糧、籌糧有功,升戶部尚書正二品);秦飛因肅清內奸有功,升玄夜衛指揮使從一品);嶽謙因安撫兵卒、守城有功,升都督正二品);謝淵總領全局之功,加“太師”銜正一品),賞黃金百兩、綢緞百匹。

謝淵則奏請蕭桓,改革糧餉製度:設“糧道督查司”,由從四品禦史統領,每季度核查各糧倉糧數,防私藏、損耗;設“京師糧儲庫”,由戶部侍郎直接管轄,儲備糧十萬石,作為應急糧;規定官宦私藏糧超過三百石者,按貪腐論處。蕭桓準允,命陳忠牽頭落實。

京師百姓為紀念這場糧荒危機中的忠良,自發於正陽門內立“護糧安京碑”,碑取房山青岩,高兩丈,額題“軍民同心”,碑陽刻謝淵、陳忠、秦飛、嶽謙等名氏,碑陰刻餓死百姓與戰死運糧卒的名錄。每至初一、十五,百姓皆來碑前祭拜,香火嫋嫋中,老人會對孩童說:“當年糧道斷絕,謝太保帶著咱們找糧、守城,才保住了京師——要記住,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隻要軍民同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卷尾

《大吳史?列傳第三十二?謝淵傳》載:“德佑糧道之變,淵臨危不亂,斬佞臣、尋秘倉、勸獻糧,終解京營糧荒。帝讚曰:‘淵在,京師安;淵謀,糧道通。非此臣,大吳危矣。’”

《玄夜衛檔?勘災錄》補:“糧道之變後,帝命將‘劉煥通敵焚倉案’與‘減糧供兵始末’編為《糧荒警示錄》,頒行天下,誡‘糧為邦本,私藏糧者,雖高爵亦誅;內奸之禍,烈於外寇,防內奸者,需時時警惕’。戶部推‘糧儲製度’於全國,各府縣設‘應急糧庫’,儲備糧夠本地軍民三月之需,此後數十年,大吳再無嚴重糧荒之禍。”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 穿到四零,我靠超市空間養全家 暴君的第一佞臣 養獸夫,揣萌崽,二殿下她逆襲啦! 半盞軼事 這個出馬仙有點der 被殺後,我穿成了九千歲 兒孫被換命?姑奶直播帶飛躺贏 我即是天神 諸天修行,我先知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