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骨熬湯暖寒甲冷,肉作餐充餓腹愁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615章 骨熬湯暖寒甲冷,肉作餐充餓腹愁

第615章 骨熬湯暖寒甲冷,肉作餐充餓腹愁(2 / 2)

謝淵拿起案上的長刀,起身走向馬廄:“我先斬我的‘踏雪’,給全軍做個表率。”馬廄裡,“踏雪”似乎察覺到了什麼,蹭了蹭謝淵的手,發出低低的嘶鳴。謝淵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舉起長刀,對準“踏雪”的脖頸。“噗嗤”一聲,鮮血濺在他的官袍上,“踏雪”倒在地上,不再動彈。

卒子們圍在馬廄外,看著這一幕,有的開始流淚,有的握緊了拳頭。謝淵擦了擦臉上的血,舉起長刀,聲音朗朗:“兄弟們,我知道你們不忍,我也不忍!可瓦剌就在城外,我們若不守城,家人就會被胡騎殺死!戰馬為我們而死,是為了護京師,護百姓!今日殺馬,是為了明日能殺退胡騎,為戰馬報仇!”

他割下一塊馬肉,放在火上烤熟,遞給身邊的一名餓暈剛醒的卒子:“吃了,有力氣,才能守城。”卒子接過馬肉,眼淚掉在肉上,卻還是咬了一口。嶽謙也走到自己的戰馬旁,拔出佩刀,斬下戰馬的頭顱,對著卒子們喊道:“兄弟們,跟我一起血誓!與德勝門共存亡,與京師共存亡!”

“與京師共存亡!”三萬卒子齊聲呐喊,聲音震得城樓上的瓦片簌簌落土。他們舉起手中的刀,將馬血抹在臉上,眼神裡的絕望被堅定取代——戰馬為他們而死,他們不能辜負。

殺馬的消息傳遍京師,官宦們再也坐不住了。李嵩看著窗外玄夜衛的暗探,心裡慌得厲害——謝淵連自己的戰馬都斬了,若再藏糧,定會被嚴懲。張文也來找他,聲音發顫:“李大人,謝淵殺馬立威,咱們還是獻糧吧,不然真的會被斬的!”

李嵩歎了口氣:“罷了,獻糧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命人將私藏的五千石糧全部運出,張文也獻了三千石。其他官宦見狀,紛紛獻糧,一日之內,共追繳私糧兩萬石。陳忠將糧運到德勝門,分給卒子們:“兄弟們,官宦們獻糧了,以後咱們有肉有糧,定能守住京師!”

可謝淵沒有放過李嵩、張文——秦飛的暗探終於查到了證據,李嵩、張文曾派人與瓦剌細作聯係,想在京師破城後,獻城求官。秦飛帶著證據,在李嵩府中將他抓獲,張文也在吏部衙署被擒。

刑訊室裡,李嵩看著密信上麵有他與瓦剌細作的往來記錄),終於招認:“是我糊塗,我以為瓦剌會破城,想留條後路……我不該藏糧,不該通敵……”謝淵看著他,聲音冰冷:“你身為吏部尚書,掌管百官考核,卻貪生怕死,藏糧通敵,若不嚴懲,何以服眾?”他命人將李嵩、張文押入詔獄,待京師解圍後,斬立決。

與此同時,秦飛率玄夜衛肅清了內奸——共抓獲李嵩、張文的黨羽五十餘人,其中有戶部的小吏,有京營的卒長,甚至還有玄夜衛的從八品暗探。內奸被斬於西市,首級傳九門示眾,京師的人心,終於安定下來。

殺馬之後,京營卒的士氣大振。每日,卒子們吃著馬肉,喝著馬骨湯,體力漸漸恢複。城樓上,再也看不到嚼草充饑的卒子,取而代之的是手持長刀、眼神堅定的守軍。嶽謙帶著卒子們加固城防,修補城牆的缺口;秦飛派暗探出城,偵查瓦剌的動向;陳忠則忙著調度糧餉,確保每一名卒子都能吃飽。

百姓們也自發趕來支援。周老漢德勝門鄉勇教頭)帶著鄉勇們,扛著木板、石塊,幫著卒子們修補城牆;有的婦人則燒了熱水,送到城樓上,給卒子們暖手;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小木刀,在城下喊著“守住京師,打退胡騎”。

瓦剌太師也先見德勝門的防守愈發堅固,心裡焦躁起來。他下令猛攻德勝門,投石機砸向城牆,胡騎舉著雲梯往上衝。可京營卒們早已今非昔比,他們用弓箭射退胡騎,用滾石砸毀雲梯,有的卒子甚至抱著炸藥包,從城牆上跳下去,與胡騎同歸於儘。

“殺!”嶽謙揮舞著長刀,斬殺一名爬上城頭的胡兵,鮮血濺在他的甲胄上。他看著身邊的卒子們,心裡滿是欣慰——這些昨日還在餓肚子的卒子,今日卻成了守護京師的勇士。秦飛也帶著玄夜衛卒,從城牆的密道繞出去,偷襲瓦剌的投石機陣地,燒毀了十架投石機,緩解了城頭的壓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淵站在城樓上,看著這一幕,心裡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隻要再堅持幾日,援軍就會到。他摸了摸腰間的“鎮國劍”,劍鞘上的血跡早已乾涸,卻像是在提醒他——這場守城戰,每一步都走得艱難,每一條生命都來之不易。

殺馬後的第六日,遠處傳來了熟悉的號角聲——李默率領的宣府衛援軍到了!暗探來報:“太保,李總兵率五萬邊軍,已繞到瓦剌後方,截斷了他們的糧道!”

謝淵立刻下令:“九門全開,京營卒與援軍夾擊瓦剌!”德勝門的城門緩緩打開,嶽謙率三萬京營卒衝了出去,秦飛帶著玄夜衛卒緊隨其後。卒子們拿著長刀,嘶吼著衝向瓦剌軍營,眼裡滿是複仇的火焰——為了餓死的兄弟,為了殉國的戰馬,為了京師的百姓!

瓦剌腹背受敵,頓時亂作一團。也先看著衝過來的京營卒和邊軍,知道大勢已去,下令撤軍。胡騎們紛紛上馬,往北方逃去,京營卒和邊軍在後追趕,斬殺胡兵五千餘人,繳獲馬匹三千餘匹,兵器無數。

德勝門的城樓上,蕭桓看著撤退的瓦剌騎兵,激動得熱淚盈眶。李東陽站在他身邊,感慨道:“陛下,若不是謝太保殺馬守禦,若不是軍民同心,京師今日已非大吳所有。”蕭桓點頭:“謝淵乃國之柱石,朕要重賞他!”

京師解圍後,謝淵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殉馬的後事。他命人將戰馬的屍骨收集起來,埋在德勝門城外,立了一塊“殉馬碑”,碑上刻著“馬骨飼卒,血護京畿”八個大字。卒子們自發趕來祭拜,有的獻上馬草,有的灑上酒,眼淚掉在墓碑上。

蕭桓下旨:追贈殉馬為“忠駒”,載入《大吳軍牧誌》;追贈餓斃、戰死的京營卒為“忠勇校尉”,家屬由戶部按月發放撫恤金,入祀“忠勇祠”;謝淵殺馬守禦有功,加“太師”銜正一品),賞黃金百兩;嶽謙、秦飛、陳忠等人也各有封賞。

對於李嵩、張文等佞臣,蕭桓命刑部從嚴審訊,最終判斬立決,首級傳九門示眾。其他藏糧官宦,按獻糧多少,或貶或罰,吏治為之一清。

謝淵則趁機奏請蕭桓,改革糧餉與軍牧製度:設“糧道督查司”從四品),隸禦史台,專司糧餉調度與官宦藏糧核查,防止再出現糧儘危機;設“軍牧監”正五品),隸兵部,負責戰馬的飼養與管理,確保軍資充足;規定京師需儲備足夠軍民三月食用的應急糧,由戶部直接管轄,定期核驗。

蕭桓準允,命陳忠牽頭落實糧道改革,楊武負責軍牧監的設立。製度的完善,為大吳後續的邊防穩定,奠定了基礎。

德勝門的“殉馬碑”前,百姓們自發前來祭拜。周老漢帶著鄉勇們,在碑前種了一片柳樹,說:“這些柳樹,就像殉馬一樣,守護著京師。”孩子們則在碑前朗誦著謝淵寫的《殉馬詩》:“良駒殉國飼忠卒,血護京畿萬裡安。莫忘當年饑困日,同心方得固河山。”

京營卒換了一茬又一茬,卻始終保留著一個傳統——每到殺馬守禦的紀念日,都會到“殉馬碑”前祭拜,講述當年的故事。嶽謙退休後,還特意搬到德勝門附近,每日都會去碑前走走,像是在陪伴那些殉國的戰馬。

謝淵晚年時,再一次來到德勝門。他看著“殉馬碑”上的字跡,想起當年殺馬時的場景,眼裡滿是感慨。身邊的小吏問他:“太師,當年殺馬,您後悔嗎?”謝淵搖頭:“我從不後悔。馬為軍資,卒為根本,京師為社稷,若能護社稷安,殺馬又何妨?”

《大吳史》的編撰者在寫到“德勝門殺馬守禦”時,感慨道:“德佑之役,謝淵殺馬以飼卒,非忍也,乃大義也。當是時,糧儘援絕,佞臣藏糧,卒幾潰,城幾破,若非淵之果決,京師危矣。殉馬雖死,卻凝軍民之心,固京畿之防,此乃忠勇精神之體現,傳之後世,當永記之。”

《玄夜衛檔?守禦錄》的末尾,還記載著這樣一件事——瓦剌的使者後來到京師議和,看到德勝門的“殉馬碑”,感慨道:“大吳有如此忠勇之臣、之卒、之民,何愁不興?我等再不敢犯矣。”

德勝門的風,年複一年地吹過“殉馬碑”,吹過城樓,吹過京師的大街小巷。殺馬守禦的故事,也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成為大吳曆史上,一段永不磨滅的忠勇傳奇。

片尾

蕭桓下旨,將“德勝門殺馬守禦”之事納入《大吳祀典》,規定每年殺馬守禦紀念日,帝需率百官至“殉馬碑”前祭拜,緬懷殉馬與忠卒。禮部編撰《殉馬守禦錄》,詳細記載殺馬守禦的始末,頒行天下,讓軍民皆知“同心守國”之理。

謝淵晚年致仕後,仍心係邊防,曾多次向朝廷上書,提出加強邊衛、儲備軍資的建議。蕭桓感念其功,特賜“忠勇柱國”匾額,懸掛於謝府門前。嶽謙、秦飛、陳忠等人,也皆成為大吳的棟梁之臣,為邊防穩定與朝政清明,貢獻了畢生之力。

京師百姓為紀念謝淵與殉馬,自發在德勝門內立“護京碑”,碑上刻著“殺馬飼卒,血護京師;同心守國,千古流芳”十六字。每至初一、十五,百姓皆來碑前祭拜,香火嫋嫋,與德勝門的城樓相映,似在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太平。

卷尾

《大吳史?列傳第三十二?謝淵傳》載:“德佑京師之圍,德勝門糧儘,淵斬戰馬兩千三百匹飼卒,率卒血誓守禦。帝讚曰:‘淵之忠勇,勝似長城;殉馬之烈,堪比忠良。非淵,京師破矣。’”

《玄夜衛檔?守禦錄》補:“殺馬守禦後,大吳始設糧道督查司、軍牧監,完善應急糧儲備製度,邊衛亦仿京師之製,設殉馬祠,以勵軍心。德佑以後數十年,瓦剌再不敢南犯,京師晏然,百姓安樂,時人謂‘殺馬一役,安邦百年’。”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地平線上最後的光 道德綁架?對不起,我隻講法律 人在古代,躺平開擺 擁有荒誕規則的我無視規則 八零換親,夫人隻想搞錢 全球病變:活屍狂潮! 道友托孤:從養成妖女開始長生 二十七載 末世:聖母係統被無敵空間製裁了 這個前鋒不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