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宮女聞之請赴前,蛾眉不畫換戎衫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624章 宮女聞之請赴前,蛾眉不畫換戎衫

第624章 宮女聞之請赴前,蛾眉不畫換戎衫(2 / 2)

幾日後,宮女們奉命回宮。臨走時,士卒們紛紛來送行,有的給宮女們遞上自己做的小玩意,有的給她們塞乾糧。王小二給蘇瑾遞了一塊自己雕刻的小木牌,上麵刻著“忠勇”二字:“蘇姑娘,謝謝你這些天的照顧,這個你拿著,保佑你平安。”蘇瑾接過木牌,眼淚掉了下來:“王大哥,你要好好養傷,以後我會來看你的。”

謝淵親自送宮女們到宮門口,對林女官道:“請替某多謝皇後娘娘和諸位姑娘,西直門的士卒們,永遠不會忘記她們的幫助。”林女官躬身道:“太保客氣了,這是我們該做的。”

回宮時已近暮色,一百名宮女踏著殘陽餘暉走進宮門,粗布短褂上還沾著城垣的塵土與未乾的水漬,有的袖口磨破了邊,有的褲腳沾著泥點,卻沒人露出疲憊之態——春桃懷裡揣著趙老栓塞給她的曬乾的野棗,蘇瑾袖中藏著王小二雕的“忠勇”木牌,還有宮女把傷卒遞的粗陶小杯小心翼翼捧在手裡,這些帶著前線溫度的小物件,比任何珍寶都讓她們珍視。

尚宮局的女官早已在宮道旁等候,見她們回來,趕緊迎上前:“姑娘們可算回來了,皇後娘娘在坤寧宮等著呢,還讓小廚房備了熱粥和饅頭。”宮女們聞言,腳步都輕快了幾分,一路說說笑笑往坤寧宮去,宮道旁的宮燈次第亮起,暖黃的光映著她們帶笑的臉龐,衝淡了連日來的辛勞。

坤寧宮的殿門虛掩著,殿內沒有往日的繁複陳設——原本供著的玉瓶裡插著的不是名貴的牡丹,而是幾枝從西直門城外采來的野菊,花瓣上還帶著露水;案上擺著的也不是精致的點心,而是一碟碟溫熱的栗子,是皇後特意讓人煮的,說“給姑娘們補補力氣”。皇後周氏坐在鋪著素色錦墊的椅上,見宮女們進來,立刻起身,目光掃過她們磨破的鞋尖、泛紅的手掌,眼底滿是疼惜。

“快坐下,都累壞了吧?”皇後招手讓她們在殿中坐定,親自拿起案上的粗瓷碗,給蘇瑾遞了一碗熱粥,“這粥裡加了小米和紅豆,你們在前線沒吃好,多喝點。”蘇瑾雙手接過碗,粥的暖意透過瓷碗傳到掌心,她低頭喝了一口,小米的香甜混著紅豆的綿軟,順著喉嚨滑進胃裡,竟比宮裡平日裡喝的燕窩粥還要暖。

“娘娘,我們不累!”春桃放下粥碗,忍不住開口,聲音裡帶著雀躍,“西直門的弟兄們都可好了,我們送水的時候,他們都讓我們躲在後麵,還分給我們乾糧呢!趙老栓大叔還給我講他守宣府的故事,說以後要教我認烽火台的信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後聽得笑了,伸手輕輕摸了摸春桃的頭:“你們都是好孩子,有你們這樣的勇氣和心意,是大吳的福氣。林女官都跟我說了——蘇瑾你連夜縫了二十多個布條,給斷了臂的王小二換藥時,怕他疼,還輕聲給他講宮裡的花開了;春桃你怕老卒們想家,就給他們唱家鄉的小調,有的卒子聽著聽著就哭了,說想起家裡的娘了。”

蘇瑾聞言,臉頰微微泛紅,趕緊低下頭:“娘娘,這都是我們該做的,比起弟兄們在前線流血,我們做的這點事不算什麼。”

“怎麼不算?”皇後語氣鄭重起來,目光掃過殿內所有宮女,“士卒們在城樓上拚殺,最盼的就是有人記掛著他們。你們送的不是水,是慰藉;裹的不是傷,是心意。本宮已經奏請陛下,給你們論功行賞——蘇瑾、春桃,還有其他八位在前線最出力的姑娘,各賞銀五兩,用素色錦囊裝著,你們可以留著貼補家用,或是給家裡捎去;其餘的姑娘,各賞銀二兩,也是陛下的心意。”

話音剛落,殿外的太監就捧著托盤走進來,每個托盤上都放著繡著“助軍”二字的錦囊,銀子的分量透過錦囊都能摸得真切。宮女們紛紛起身謝恩,有幾個年紀小的宮女,捧著錦囊,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她們大多是貧苦人家出身,進宮後難得有機會得到這樣的認可,更難得的是,這份賞賜背後,是朝廷對她們“女子也能助軍”的肯定。

“還有一件事,”皇後又道,語氣裡滿是溫和,“本宮跟陛下求了特許,以後你們若想探望西直門的傷卒,隨時都可以去,尚宮局會給你們備好車馬和傷藥,絕不會有人阻攔。”

“真的嗎?”春桃眼睛一亮,立刻問道,“那我們下次去,能不能給趙大叔帶些治箭傷的金瘡藥?他說傷口有時候會癢,醫官說多敷些好藥能好得快。”

“當然可以,”皇後笑著點頭,轉頭對林女官說,“你記著,以後宮女們去探望傷卒,所需的傷藥、乾糧,都從尚宮局的公用物資裡出,若是不夠,就跟工部說,讓他們優先供給。還有,她們的鞋子磨破了,讓針線房趕緊做幾雙結實的布鞋,鞋底要納得厚些,免得路上硌腳。”

蘇瑾捧著錦囊,指尖輕輕摩挲著裡麵的銀子,又摸了摸袖中的“忠勇”木牌,心裡湧起一股從未有過的暖流。她進宮三年,一直覺得自己隻是個伺候人的宮女,一輩子都隻能困在深宮的方寸之地,可這次去西直門,她才明白,不管是在深宮還是在前線,隻要有一顆為國出力的心,女子也能有自己的價值。她抬起頭,看著皇後溫和的麵容,又看了看身邊滿臉激動的姐妹們,忽然覺得,那城樓上的寒風、挑水時磨出的繭子,都值了。

宮女們謝恩後,皇後又留她們吃了晚飯,叮囑她們回去好好歇息,明日不用當值。離開坤寧宮時,夜色已深,宮燈的光映著她們的身影,春桃拉著蘇瑾的手,小聲說:“蘇姐姐,我們後天就去看趙大叔和王大哥好不好?我把家裡捎來的醃菜帶上,他們肯定愛吃。”

蘇瑾笑著點頭:“好啊,我把王小二送的木牌帶上,告訴他我們拿到賞賜了,讓他放心養傷。”

其他宮女也圍過來,七嘴八舌地說著要帶的東西——有的說要帶自己繡的帕子,有的說要帶小廚房做的餅乾,還有的說要學幾個新的小調,唱給傷卒們聽。她們的聲音不大,卻充滿了期待,在寂靜的宮道裡輕輕回蕩,像一束束微弱卻堅定的光,照亮了國難之際的深宮,也照亮了大吳君臣同心、共渡難關的前路。

次日清晨,蘇瑾剛起床,就見針線房的女官送來一雙新布鞋,鞋底納得厚厚的,鞋麵上還繡著簡單的蘭草紋——是皇後特意讓人做的。她捧著布鞋,心裡暖暖的,忍不住想起西直門城樓上,王小二接過水時說的那句“姑娘辛苦了”,想起趙老栓講烽火台時眼裡的光,想起謝太保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時堅定的背影。她知道,這份情誼,這份認可,會一直記在她心裡,以後若是再有國難,她還會像這次一樣,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為守護大吳的江山,出一份力

片尾

西直門的傷卒們痊愈那日,天剛蒙蒙亮,城樓下就擠滿了收拾行裝的身影。趙老栓換上了新縫的粗布軍裝,右腿的箭傷雖仍留著疤痕,卻已能正常行走,他懷裡揣著一包從城外采來的乾野菊——是春桃說過喜歡的,又用木片雕了個小小的烽火台模型,想送給那個總愛聽他講守邊故事的姑娘。王小二的左臂雖不能再提重物,卻練會了用右手雕刻,他把那個刻著“忠勇”的木牌又細細打磨了一遍,還新雕了一朵小小的蘭草,係在木牌上,想著蘇瑾定會喜歡。

“趙大叔,您說蘇姑娘和春姑娘會不會在宮門等咱們啊?”王小二有些緊張,右手緊緊攥著木牌,指腹蹭過光滑的木麵。趙老栓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放心,咱們守了西直門,救了京師,姑娘們盼著咱們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行二十餘名痊愈的士卒,在親衛隊長李虎的帶領下,往皇宮方向去。路上的百姓見了他們,紛紛讓開道路,有的還遞上自家做的饅頭、鹹菜,嘴裡說著“謝謝將士們”。士卒們拱手道謝,心裡滿是暖意——這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認可,比任何賞賜都珍貴。

到了宮門,遠遠就看見蘇瑾、春桃和幾名宮女站在宮道旁,手裡捧著用布包好的東西。春桃一眼就看見趙老栓,揮手喊道:“趙大叔!王大哥!”趙老栓快步上前,把乾野菊和烽火台模型遞給春桃:“姑娘,這野菊是城外采的,曬乾了泡水喝敗火;這烽火台,是按宣府的樣子雕的,給你留個念想。”春桃接過東西,眼眶泛紅,趕緊從布包裡拿出一雙新布鞋:“趙大叔,這是我連夜做的,鞋底納了二十層布,穿著結實,您守城門時彆硌著腳。”

王小二則走到蘇瑾麵前,有些不好意思地遞上木牌:“蘇姑娘,我……我又雕了朵蘭草,加在木牌上,您彆嫌棄。”蘇瑾接過木牌,指尖拂過細膩的蘭草紋路,心裡暖暖的:“王大哥,我很喜歡,這是我收到最好的禮物。”她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包,裡麵是一小罐金瘡藥:“這是太醫院給的上好金瘡藥,您左臂的傷要是疼,就抹一點,記得彆碰水。”

宮門的侍衛見了這一幕,都露出了笑容,沒人上前阻攔——他們早就聽說了宮女們赴西直門助軍的事,心裡滿是敬佩。士卒們和宮女們站在宮道旁,聊著前線的事,說著以後的打算,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暖而明亮。直到宮門禁閉的時辰快到了,士卒們才依依不舍地告彆,趙老栓邊走邊回頭:“春姑娘,下次我們休沐,再來看你!”春桃笑著點頭:“好!我給你們做饅頭吃!”

數月後,瓦剌使者帶著議和的文書來到京師。蕭桓命謝淵陪同使者參觀西直門,向他展示京師的防務。使者站在城樓上,看著修繕一新的城垣、整齊排列的火炮,又聽謝淵講述西直門之戰的經過——從孫乾殉國、士卒死戰,到皇後捐飾、宮女送水,每一個細節都聽得他神色凝重。

當聽到“百名宮女登城送水,日送三百桶,助醫官裹傷,傷卒感泣”時,使者停下腳步,伸手摩挲著腰間的佩刀,沉默了良久。他曾以為大吳隻是有謝淵這樣的忠勇之臣,卻沒想到後宮的女子也能如此勇敢,百姓也能如此同心。“謝太保,”使者轉頭看向謝淵,語氣帶著敬畏,“大吳不僅有鐵血將士,還有賢德後妃、勇敢女子,上下同心,此等國家,豈可逆?瓦剌願與大吳永結盟好,永不犯境。”

謝淵看著使者真誠的眼神,知道這不僅是對大吳軍力的認可,更是對大吳民心的敬畏。他躬身道:“使者所言極是,兩國和平,百姓之福也。”

議和之事定後,謝淵即刻入宮,向蕭桓奏請設立“後宮助軍督查員”。他跪在禦書房的地上,手裡捧著奏疏,語氣懇切:“陛下,西直門之戰,後宮助軍功不可沒,然周瑞貪私、王振阻撓之事,亦暴露出後宮助軍無製度約束之弊。臣請設‘後宮助軍督查員’,從六品,隸尚宮局,專司後宮助軍物資的核驗、調度,及助軍事宜的協調,防止再出現貪私、阻撓之事,讓後宮助軍成為大吳危難時的常力。”

蕭桓接過奏疏,仔細翻看,想起皇後捐飾時的堅定、宮女們赴城時的勇敢,又想起周瑞、王振的貪私弄權,深以為然。他放下奏疏,對謝淵道:“太保所言極是,後宮助軍非一時之舉,當有製度保障。尚宮局林女官此前統籌宮女赴城,公正可靠,就讓她兼任此職,賜印信一枚,凡後宮助軍事宜,皆需她核驗簽字,方可施行。”

謝淵謝恩起身,心裡鬆了口氣——他知道,這個職位的設立,不僅能保障後宮助軍的順利進行,更能讓更多後宮女子有機會為國家出力,讓“巾幗助軍”成為大吳的一段佳話。

幾日後,蕭桓下旨,正式設立“後宮助軍督查員”,命林女官兼任,賜從六品官服、銀印一枚。林女官接旨時,跪在坤寧宮的地上,眼淚掉了下來——她知道,這不僅是對她的認可,更是對所有後宮女子的認可。皇後扶起她,語氣溫和:“林女官,往後後宮助軍之事,就勞你多費心了,莫負陛下與百姓的期望。”林女官躬身道:“娘娘放心,奴婢定當儘心儘責,不讓貪私之徒有機可乘,不讓助軍之人寒心。”

卷尾

《大吳史?後妃傳?周皇後傳》載:“德佑七年,西直門危,胡騎壓境,士卒缺水糧。後周氏召貴妃以下諸妃嬪,儘解佩環首飾——永熙帝所賜玉鐲一對、金步搖一雙,皆先帝遺珍,後毫不吝惜,命尚宮局交戶部變現,得黃金百兩、白銀五百兩,購糧五千石、水千桶,送赴西城。宮女百人請赴城助戰,司禮監王振阻之,後力排眾議,奏請帝許之,複命林女官護其行。帝讚曰:‘後之賢,堪比漢之明德、唐之長孫,後宮助軍,實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吳史?列女傳?西直門助戰宮女傳》載:“蘇瑾、春桃等百人,皆尚宮局宮女,年十有五至二十不等。西直門之戰後,聞士卒缺水、傷卒無布裹傷,乃聯名請行,赴城送水裹傷。瑾連夜縫布條二十餘,為斷臂卒王小二換藥,輕聲慰之;桃為老卒趙老栓唱家鄉小調,解其思鄉之苦。曆三日夜,未嘗稍歇,鞋破掌裂,終無一人退。傷卒感其德,多有泣者,曰:‘此等女子,勝似親人也!’史臣曰:‘女子雖弱,懷家國之心則剛。瑾、桃之流,無官爵之尊,無甲胄之護,卻以弱軀赴險,以善念慰忠魂,其忠勇可照青史,其美名可傳千古!’”

《玄夜衛檔?後宮助戰錄》補:“周瑞原工部侍郎)欲壓低首飾估值,私吞差價二十兩;王振原司禮監秉筆太監)受瑞賄金十兩,阻宮女赴城,皆為秦飛玄夜衛北司指揮使)偵得,罪證存檔於玄夜衛詔獄庫,帝命‘示警百官,永為戒鑒’。後宮助軍督查員之設,自德佑七年始,曆永熙、泰昌、元興諸帝,未敢廢。泰昌三年,宣府告警,林女官時已升尚宮局左尚宮,仍兼督查員)率後宮宮女捐布千匹、藥百箱,由督查員核驗調度,三日內送達宣府,邊軍感奮,遂破韃靼。史載:‘督查員之設,使後宮助軍有製可依、有章可循,非獨助一時之危,實乃固國之基也。’”

西直門邊戰血殷,後宮聞之儘解環。皇後捐鐲紓國難,貴妃脫釧助軍還。宮女請行遭阻撓,謝公執義破重關。登城送水裹傷卒,蛾眉不讓丈夫顏。貪吏弄權終遭劾,忠良同心護河山。至今傳此巾幗事,猶令男兒淚潸潸。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完美太虛 改寫神話,我有無數身份 無敵逍遙侯 聽懂靈獸心聲,仙尊高冷人設崩塌 人在三體,背靠係統成為歸零者! 我的滬姐室友 藏香 藍色碎片之閒間有度 穿越1975:開局一把獵槍,簽到變強 鮫人女配覺醒,毛茸茸大佬爭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