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玄鋒歸廟鎮廡,振國還憑烈飆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631章 玄鋒歸廟鎮廡,振國還憑烈飆

第631章 玄鋒歸廟鎮廡,振國還憑烈飆(1 / 2)

卷首語

《大吳史?紀事本末?德佑尚方劍之賜》載:“德佑七年冬,德勝門退守皇城後,瓦剌雖暫止攻,然主和之聲複起——禮部左侍郎正三品)私通瓦剌細作,謂‘歲輸銀十萬兩、割薊州三衛,可換十年無戰’;戶部郎中正五品)受舊黨餘賂,散布‘國庫空竭、士卒疲弊,再戰必亡’之論。百官惶惑,或附主和,或默不言,唯太保謝淵正一品,兼兵部尚書、禦史大夫)力斥其非,奏‘議和即飲鴆,割地如飼虎’。

玄夜衛北司指揮使秦飛從二品)偵得:禮部左侍郎與瓦剌使者密會於城南客棧,互贈‘通好盟書’內書‘大吳稱臣,瓦剌為兄’);戶部郎中私扣邊軍糧餉三千石,轉賣得銀,欲充‘議和獻金’。更有刑部左侍郎正三品)受賂,拖延審理‘主和派通敵’案,謂‘無實據,恐傷朝和’。帝蕭桓德佑帝)知內奸未除、佞言惑眾,若不立威,恐動搖國本,遂決計賜謝淵尚方劍,授‘便宜行事’之權,許‘凡倡議和、通敵者,無論官職高低,皆可先斬後奏’。

史臣曰:‘桓之賜劍,非獨信淵之忠,實乃破奸佞之局、定朝野之心。尚方劍者,非僅利刃,乃皇權之托、社稷之寄也。淵持此劍,斬佞安疆,終使主和之聲息,軍民之誌固,為後續複城退敵奠定根基。’”

《玄夜衛檔?尚方劍授受錄》補:“所賜尚方劍,乃神武帝蕭武開國時所鑄,劍身刻‘誅佞安邦’四字,劍鞘嵌玄鐵,曆代傳為‘鎮國之器’,非國難不授。賜劍前,帝親赴太廟告祭列祖,謂‘今以先帝之劍,授忠勇之臣,冀斬奸佞、保社稷’;賜劍時,命內閣首輔李東陽正一品)、玄夜衛指揮使周顯從一品)為證,立‘賜劍詔’,藏於禦史台檔案庫,載明‘謝淵持此劍,主軍政、督防務、誅議和,便宜行事,百官不得阻’。”

冬肅皇城議擾,佞臣私締和妖。

密會胡塵謀國弊,扣餉肥私飼暴獠。

忠臣斥和驕。

緹騎偵奸尋跡,帝知國祚懸搖。

特賜玄鋒昭列祖,劍鳴衝碧貫清霄。

承君授便宜詔。

“誅佞安邦”銘祖,臨朝仗劍驚宵。

斥偽當庭彰正氣,斬惡階前震小朝。

眾僚魂俱銷。

賬冊明貪吏罪,密書曝佞臣梟。

軍民見劍心方定,胡騎聞威膽已逃。

碑前記賜朝。

玄鋒歸廟鎮廡,振國還憑烈飆。

斬奸早遂安民意,護民方使宅盈饒。

功高貫寂寥。

君授權時明信,臣持慎處顯忠昭。

劍供太廟傳千古,猶鎮人間邪祟囂。

年年祭舊勞。

皇城太廟的臨時理政之所,燭火徹夜未熄。謝淵捧著一本密折,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密折上“禮部左侍郎與瓦剌使者密會,議‘歲輸銀十萬兩、割薊州三衛’”的字樣,像針一樣紮在他心上。他剛從德勝門退守皇城,士卒傷殘未愈,百姓流離未安,內奸餘黨竟又蠢蠢欲動,妄圖以和議斷送大吳根基。

“太保,秦指揮使來了。”親衛的通報聲打斷了謝淵的思緒。秦飛帶著玄夜衛文勘房主事張啟從三品)走進來,兩人身上還帶著夜露的寒氣,張啟手裡捧著一卷泛黃的文書,臉色凝重。“太保,”秦飛躬身行禮,將文書遞上,“這是張主事連夜核驗的‘通好盟書’殘頁,是從瓦剌細作身上搜出的,上麵雖無署名,卻有禮部的印鑒痕跡——張主事比對過,與禮部左侍郎官印的紋路一致。”

謝淵接過文書,借著燭火細看,殘頁上“大吳稱臣”四字雖模糊,卻仍能辨認,他的手微微發顫:“禮部左侍郎……身掌朝廷禮儀,竟甘為胡賊附庸,稱臣納貢,簡直是辱沒祖宗!”張啟補充道:“太保,文勘房還查到,戶部郎中近日頻繁與糧商往來,從通州倉提走糧餉三千石,卻未入軍餉賬,反而轉賣給張記糧行,得銀二百兩,據糧行掌櫃供認,這銀子‘要送與朝中大人,作通好之資’。”

“又是私扣糧餉!”謝淵氣得拍案,燭火被震得搖曳,“前有王述扣德勝門糧,今有戶部郎中扣邊軍餉,這些蛀蟲,吃的是軍糧,謀的是私利,害的是國家!秦指揮使,你即刻去查戶部郎中,務必拿到他私扣糧餉、通敵主和的證據;張主事,你繼續核驗盟書殘頁,找出更多與禮部左侍郎關聯的痕跡!”

兩人領命剛走,兵部侍郎楊武正三品)匆匆趕來,手裡拿著一份朝報,聲音帶著焦慮:“太保,您看這份朝報——禮部左侍郎聯合二十餘名官員,上奏請‘暫許和議,以安民生’,還說‘謝太保連年征戰,耗空國庫,若再拒和,恐民變四起’;更有刑部左侍郎在朝堂上為他們站台,說‘主和非通敵,乃權宜之策,不可苛責’!”

謝淵接過朝報,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官員署名,心裡一沉——這些官員中,有的是舊黨餘孽,有的是貪生怕死之輩,有的甚至收了主和派的賄賂,竟聯手上奏,妄圖逼帝許和。“楊侍郎,”謝淵的聲音沙啞,“你去內閣見李東陽首輔,轉告他,某懇請明日早朝,當庭議‘和與戰’之事——某要讓百官看看,這些主和派的真麵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武領命離去,謝淵獨自站在燭火旁,望著窗外的飛雪,心裡滿是焦慮。他想起西直門守將自刎的慘狀,想起德勝門死難的士卒與百姓,想起那些餓肚子仍拚死作戰的殘兵——若和議一成,他們的血豈不是白流?大吳的江山豈不是要淪為胡賊牧場?“某絕不能讓這種事發生!”謝淵在心裡默念,握緊了腰間的環首刀,刀身映著燭火,閃著冷光。

與此同時,禮部左侍郎的府第裡,燈火通明。戶部郎中、刑部左侍郎等十餘名官員圍坐在案前,桌上擺著豐盛的酒菜,卻沒人有心思品嘗。禮部左侍郎把玩著一枚玉扳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明日早朝,咱們就聯名奏請陛下許和,謝淵若敢反對,咱們就說他‘擁兵自重,意圖謀反’——李嵩、馬昂雖已下獄,可咱們還有不少舊黨兄弟在朝中,定能讓陛下鬆口!”

戶部郎中諂媚道:“侍郎英明!隻要和議成,咱們不僅能得瓦剌的好處,還能借胡賊之手,除掉謝淵這顆眼中釘,到時候,朝政還不是咱們說了算?”刑部左侍郎卻有些擔憂:“可秦飛的玄夜衛查得緊,要是查出咱們的證據……”禮部左侍郎擺手:“怕什麼?刑部有咱們的人,就算查出證據,也能拖延審理,等和議一成,謝淵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了天!”

次日早朝,太廟前的廣場上,百官按品級分列,氣氛緊張得像凝固的寒冰。蕭桓穿著袞龍袍,坐在臨時設置的龍椅上,臉色沉重——昨日禮部左侍郎等二十餘名官員聯名上奏,今日謝淵又懇請當庭議“和與戰”,他知道,這場朝會,定是一場忠奸之辯、生死之擇。

“陛下,臣有奏!”禮部左侍郎率先出列,躬身行禮,聲音帶著刻意的懇切,“瓦剌勢大,我軍經西直門、德勝門兩戰,傷亡逾萬,國庫空竭,邊軍糧餉僅夠半月之需。若再拒和,瓦剌必再攻皇城,到時候京師破、社稷亡,陛下何以麵對列祖列宗?臣懇請陛下,暫許和議,歲輸銀十萬兩、割薊州三衛,換十年無戰,待國力恢複,再圖複土!”

戶部郎中立刻附和:“侍郎所言極是!臣查得,國庫現存銀不足五十萬兩,若再戰,恐需加征賦稅,百姓不堪重負,必生民變。和議雖暫辱,卻能保百姓平安,乃萬全之策!”二十餘名官員紛紛頷首,有的說“和為貴,戰為禍”,有的說“謝太保剛愎自用,誤國誤民”,一時間,主和的聲音在廣場上占了上風。

蕭桓的眉頭越皺越緊,他看向謝淵,眼神裡滿是詢問。謝淵出列,躬身行禮,聲音雖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陛下,臣反對和議!禮部左侍郎所言‘歲輸銀、割薊州’,非權宜,乃亡國之策!昔年宋高宗許秦檜和議,割淮河以北,輸銀絹百萬,終致南宋偏安,百年後亡於元;本朝元興帝拒阿魯台‘通貢’之請,親征漠北,方換數十年邊安。瓦剌今日要銀十萬、薊州三衛,明日便會要銀百萬、河北全境,後日便會要京師、要陛下!”

他轉身,對禮部左侍郎道:“侍郎說‘國庫空竭’,可臣查得,戶部郎中私扣邊軍糧餉三千石,轉賣得銀二百兩,欲充‘議和獻金’——這便是你口中的‘保百姓’?你說‘百姓不堪重負’,可西直門、德勝門的百姓,寧願拿鋤頭抗敵,也不願做胡賊奴隸,這便是你口中的‘民變’?”

禮部左侍郎臉色一變,厲聲反駁:“謝淵!你血口噴人!你有何證據說某通敵、說戶部郎中扣餉?你不過是想借戰事攬權,擁兵自重!”刑部左侍郎也站出來:“陛下,謝淵無憑無據,誣陷同僚,擾亂朝堂,當以‘欺君罔上’論罪!”

百官們議論紛紛,有的站在謝淵一邊,有的附和主和派,有的則沉默不言。李東陽正一品,內閣首輔)出列,躬身道:“陛下,和與戰,皆關社稷安危,不可輕斷。謝太保稱有證據,可呈上來;禮部左侍郎等否認,可讓玄夜衛核驗。若有實據,再論罪不遲;若無實據,也需還大臣清白。”


最新小说: 西遊難行 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術 神豪愛國逆襲路 霧蠱星燈錄 開局征服女帝,從神凰之體開始無敵! 天才少女,她是黑暗克星 洪荒:性轉帝俊,萬古女帝禦洪荒 當膽小鬼成了警局團寵後 白月光出國五年,歸來後殺瘋了 深情失控,他服軟低哄彆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