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帝王自有平衡策,豈為虛名動甲兵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685章 帝王自有平衡策,豈為虛名動甲兵

第685章 帝王自有平衡策,豈為虛名動甲兵(2 / 2)

申時,周顯送來密報:“陛下,太上皇府中今日有三名舊臣拜訪,被臣派去的暗探攔下,借口‘帝頒新規,非詔不得入宮’,已將人驅回。”蕭櫟點頭:“做得好。再增派二十名暗探,嚴密監控,凡與蕭桓接觸者,皆記錄在案,暫不處置。”周顯躬身:“臣遵旨。”

蕭櫟又問:“謝淵那邊可有異動?”周顯道:“謝太保已按陛下旨意,將京營兩營交嶽謙統領,正督促士兵操練,未有異動。”蕭櫟鬆了口氣——謝淵忠勇,卻需時時敲打;李嵩奸猾,需時時監控;蕭桓窺伺,需時時牽製。這三方如三足鼎立,少了任何一方,都會打破平衡,而他這個帝王,便是那定鼎之人。

此時,太監稟報:“戶部尚書劉煥求見,言糧餉、冬衣已備齊,請示如何發放。”蕭櫟道:“令劉煥將糧衣分兩批發放:一批由謝淵領去德勝門,一批由李嵩監督發放至京營其餘各營。”他要讓謝淵與李嵩在糧衣發放上相互監督,既防謝淵克扣,又防李嵩借機拉攏軍心,可謂步步為營。

酉時,蕭櫟微服至皇城角樓,望著遠處太上皇所居的南宮。南宮的宮門緊閉,牆外有玄夜衛暗探巡邏,如銅牆鐵壁。他想起當年蕭桓被俘瓦剌,自己臨危登基,如今蕭桓歸來,雖無實權,卻仍是宗室之尊,若有舊黨相助,難保不會生亂。留用李嵩,正是為了讓舊黨“投鼠忌器”——李嵩既為蕭櫟所用,舊黨便不敢輕易依附蕭桓,此乃“以臣製宗”之策。

身後傳來腳步聲,是周顯:“陛下,李嵩已按旨清查三名舊臣,皆係蕭桓親信,現已拘押至詔獄。”蕭櫟點頭:“令李嵩擬一份《吏部整肅章程》,奏朕過目。”他要讓李嵩公開整肅舊黨,徹底與蕭桓劃清界限,同時也讓滿朝文武看清,依附蕭桓者,必遭嚴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顯又道:“謝太保派人送來捷報,德勝門守軍已擊退瓦剌小股遊騎,斬敵二十餘。”蕭櫟露出笑容——條規立威,謝淵用命,李嵩牽製,蕭桓被監,這局棋,終於走活了。他轉身回宮,夜色中,龍袍的下擺掃過石階,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回到奉天殿,蕭櫟坐在案前,翻看李嵩送來的《吏部整肅章程》。章程中,李嵩不僅清查了蕭桓親信,還主動列出自己三名門生的罪狀,請求“革職查辦”,顯然是在表忠心。蕭櫟冷笑——李嵩想以“自斷羽翼”求自保,卻不知自己早已被牢牢掌控。他提筆在章程上批:“準奏。著李嵩暫代吏部左侍郎職,空缺由謝淵舉薦人選,朕親批。”

這一批示,既肯定了李嵩的“忠心”,又將吏部人事權分了謝淵一部分,讓兩人在吏部相互牽製,防止李嵩獨大。蕭櫟深知,權力如刀,若全交一人,必遭反噬;唯有分而治之,相互製衡,才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此時,太監送來晚膳,蕭櫟卻無心享用。他走到壁前,望著《大吳疆域圖》,目光落在瓦剌的方向——外患未除,內憂仍在,這平衡之術,需長久維持。待擊退瓦剌,再逐步清除李嵩舊黨,削謝淵兵權,軟禁蕭桓,那時,大吳才能真正安定。

戌時,秦飛送來密報:“陛下,李嵩府中今晚有舊臣送禮,被暗探攔下,禮物中有‘蕭桓手書’一封。”蕭櫟接過密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李嵩果然賊心不死,一麵表忠心,一麵仍與舊黨暗通款曲。但他並不打算處置李嵩,反而批:“此事暫不聲張,令暗探繼續監視,記錄在案。”

留著李嵩的“小辮子”,日後才能更好地控製他。若現在處置,還需另找文官統領,未必能如李嵩般“聽話”。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縱容,實則是更深的控製——讓李嵩知道,他的一舉一動皆在掌控之中,隻能乖乖聽話,不敢有二心。

秦飛不解:“陛下,李嵩暗通舊黨,為何不處置?”蕭櫟道:“處置他易,然文官集團動蕩,誰來製衡謝淵?誰來監視蕭桓?留他一命,可省無數麻煩。待時機成熟,再一並清算不遲。”秦飛恍然大悟,躬身退下。

夜半,奉天殿的燭火仍亮著。蕭櫟坐在案前,寫下《帝王製衡錄》:“權臣者,需用其忠,防其專;舊黨者,需借其勢,製其亂;宗室者,需監其行,防其逆。三者平衡,則帝位穩;若失平衡,則國必亂。”寫完,他將紙燒成灰燼,撒入香爐——這帝王心術,隻能藏於心底,不可為外人道。

窗外,月光灑在盤龍柱上,映出冰冷的陰影。蕭櫟知道,這條路注定孤獨,既要防權臣謀反,又要防舊黨作亂,還要防宗室奪權,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但他彆無選擇,身為帝王,必須扛起這份重量,以平衡之術,護大吳江山安穩。

殿外傳來更夫的梆子聲,“五更——”的吆喝劃破夜空。蕭櫟站起身,望向東方——天快亮了,新的一天,又將是一場權力的博弈。但他已有準備,手握平衡之策,何懼內憂外患?

片尾

奉天殿的晨光透過窗欞,照在蕭櫟的龍袍上,金線繡的龍紋熠熠生輝。案上,李嵩的《吏部整肅章程》與謝淵的《軍情奏報》並列擺放,旁邊是玄夜衛送來的《南宮監控記錄》,三者相互交織,構成一張無形的權力之網。

太監稟報:“陛下,李嵩已按旨革除三名門生官職,謝太保舉薦的吏部左侍郎人選已到殿外。”蕭櫟道:“宣。”新舉薦的侍郎躬身入殿,既是謝淵親信,又與李嵩無舊怨,正是蕭櫟想要的“製衡人選”。

周顯又報:“陛下,瓦剌聽聞我軍新頒條規,軍威大振,已退至百裡之外。”蕭櫟點頭,走到殿外,望著萬裡晴空——外患暫息,內局平穩,這平衡之術,初見成效。但他知道,這隻是開始,李嵩的野心、謝淵的兵權、蕭桓的窺伺,仍如暗礁潛伏,需時時警惕。

風從皇城吹過,帶著早春的寒意。蕭櫟攏了攏龍袍,目光堅定——他將繼續以平衡之術控馭朝堂,待時機成熟,再掃清障礙,讓大吳真正中興。這帝王之路,縱是孤獨,亦要走得穩穩當當。

卷尾語

成武帝蕭櫟頒鐵血條規半日,非僅“立威護城”之表麵,實為其“帝王權術”的集中展現。從寬宥李嵩以牽文官集團,到分謝淵兵權以防專擅;從監控蕭桓以固帝位,到借條規震懾私議者,步步皆含“利用與製衡”之深意——留李嵩非縱惡,乃借其勢製宗室、牽權臣;掣謝淵非不信,乃防其兵權獨大反噬;監蕭桓非刻薄,乃固帝位以安社稷。

此權術運用,有三重核心邏輯:其一,“以舊製舊”——利用李嵩舊黨首領身份,清查蕭桓依附者,既免文官集團動蕩,又剪宗室羽翼,一舉兩得;其二,“以臣製臣”——令謝淵掌部分兵權、李嵩掌吏部,兩人相互牽製,皆需仰仗帝恩,皇權得以居中調控;其三,“以威馭下”——頒鐵血條規立威,借玄夜衛監控施壓,讓李嵩、謝淵等皆不敢越雷池,同時震懾朝野,防私議作亂。

然平衡之術亦有風險:李嵩奸猾,若暗中勾結蕭桓,則內局必亂;謝淵若感掣肘過甚,恐失忠勇之心;蕭桓若尋得破局之機,仍存複辟之虞。故蕭櫟需時時調整策略——既給李嵩“戴罪立功”之途,又握其“暗通舊黨”之證;既信謝淵軍事才能,又分其兵權以作牽製;既嚴監蕭桓行動,又留其宗室之尊以安人心。

此半日決策,顯成武帝非“鐵血暴君”,亦非“仁柔之君”,而是深諳“帝王之道,在平衡不在極端”的務實者。其不殺李嵩、不專信謝淵、不苛待蕭桓,皆為“權宜之計”,待外患儘除、內局穩固,必行徹底整頓。然這“暫時平衡”,已為大吳贏得喘息之機,為後續中興奠定權力基礎,顯帝王權術“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深層智慧。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喜羊羊之青七向榮 鄉野神醫,逍遙快活 成為大佬從修車開始 徒兒下山,我看誰敢強娶你! 很野很欲!被京圈太子寵成小公主 偷渡餘生愛你 反派他一直在裝病弱 快穿之大佬她總是語出驚人 輪回:迷霧 我的探墓筆記: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