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新君恩重難違命,故主情長未敢沉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693章 新君恩重難違命,故主情長未敢沉

第693章 新君恩重難違命,故主情長未敢沉(2 / 2)

天快亮時,沈毅起身告辭。謝淵送他到府門口,望著東方泛起的魚肚白,輕聲說:“沈毅,這些年委屈你了,跟著我擔驚受怕。”沈毅搖頭:“大人哪裡的話!當年若不是大人提拔,屬下現在還是宣府衛的小吏。能跟著大人守社稷、儘忠義,是屬下的福氣。”看著沈毅離去的背影,謝淵摸了摸懷中的舊帕子——那是蕭桓托太監帶回的,上麵“京師安否”四字,是他所有堅持的理由。

回到書房,他拿起筆,開始寫《請迎太上皇歸京過冬至疏》。疏中寫道:“冬至乃國之大典,太上皇羈旅南宮,臣心不安。懇請陛下迎太上皇歸京,安置南宮,親奉湯藥,以儘孝悌之道;更令玄夜衛值守南宮,杜絕外臣私見,以安社稷。”每一個字都反複斟酌,既體現對舊主的牽掛,又彰顯對新君的尊重,絕不給舊黨留下任何挑錯的餘地。

寫完後,他把疏奏放在案上,壓在那方舊硯下。走到窗前,推開窗,清晨的寒風灌進來,卻吹得他神清氣爽——困擾了他多日的難題,終於有了方向。他知道,前路依舊有風險,但隻要守住“社稷為重、君臣之義”的初心,就不怕任何構。

三日後的早朝,謝淵遞上了疏奏。文武百官立刻炸開了鍋——舊黨官員紛紛反對,說“太上皇歸京恐生變故”;而忠良官員則表示“迎歸太上皇顯陛下仁孝,當準”。蕭櫟坐在龍椅上,沉默了許久,目光落在謝淵身上:“謝太保,你真覺得迎太上皇歸京,不會生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淵躬身道:“陛下,太上皇仁厚,當年因被俘而失位,心中唯有社稷。迎他歸京,一則顯陛下孝悌,堵天下悠悠之口;二則令玄夜衛值守南宮,隔絕外臣私見,可防舊黨利用。若不迎歸,舊黨反而會借‘太上皇受冷遇’造謠,動搖民心。”他頓了頓,又道:“臣願以全家性命擔保,太上皇歸京後,必無亂事!”

蕭櫟點了點頭,拿起朱筆:“準奏。令玄夜衛指揮使周顯率軍迎太上皇歸京,安置南宮;南宮值守由玄夜衛北司直轄,非朕手諭,任何人不得入內。”舊黨官員雖有不滿,卻也找不到反對的理由——謝淵的奏請既合禮製,又堵了“謀逆”的口實,還顯了蕭櫟的仁孝。

退朝後,蕭櫟單獨召見謝淵,在暖閣裡賜了他一杯熱茶:“謝太保,朕知道你迎太上皇歸京,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社稷。”謝淵躬身:“陛下明察!臣對陛下忠心耿耿,對太上皇隻是儘舊臣之義,絕無他心。”蕭櫟笑了笑:“朕信你。當年德勝門守城,你若有二心,京師早破了。隻是南宮之事,還需你多費心——既要照顧好太上皇,也要防著舊黨作亂。”

“臣遵旨!”謝淵心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他知道,蕭櫟的信任不是憑空來的,而是他多年來用行動換來的——從堅守宣府衛到死守德勝門,從拆分兵權到主動奏請迎回太上皇,每一步都彰顯著他“社稷為重”的初心。

回到兵部,沈毅迎上來,滿臉喜色:“大人,周顯已經率軍去南宮了!舊黨那些人,一個個臉都綠了!”謝淵笑著點頭:“這隻是第一步。你即刻去禮部,督促他們籌備冬至祭天事宜,同時令玄夜衛密切監視周瑞等人,若他們再敢造謠,立刻拿下!”沈毅領命而去,謝淵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南宮方向,心中默念:“太上皇,臣終於能迎您歸京了。”

夜幕降臨,謝府書房的燭火依舊亮著。謝淵坐在案前,翻閱著邊防奏報,案上的舊硯和疏奏並排擺放,像一對沉默的見證者。他想起明日蕭桓就要歸京,想起當年蕭桓親征時的意氣風發,想起這些年的風風雨雨,心中百感交集。

親兵端來晚膳,他卻沒有胃口——不是緊張,而是釋然。他拿起筆,在《邊防調度策》上寫下“太上皇歸京,社稷初安,邊防更需穩固,絕不能讓胡虜有機可乘”。燭光下,他的字跡堅定有力,像他的初心一樣,從未動搖。

窗外的寒風還在吹,但謝淵覺得,這個冬天,不會再那麼冷了。

片尾

謝府的燈火漸漸熄滅,謝淵躺在榻上,很快就睡著了。他夢見自己跟著蕭桓在宣府衛練兵,蕭桓拍著他的肩說“卿果然沒讓朕失望”;夢見蕭櫟在奉天殿笑著對他說“謝太保,迎回太上皇,你立了大功”;夢見百姓們在街頭歡呼,說“太上皇歸京,今上仁孝,大吳有希望了”。

醒來時,天已大亮,管家進來稟報:“大人,周指揮使派人來報,太上皇已過永定門,不日即到南宮。”謝淵起身,走到銅鏡前整理官服——他要去城門口迎接,不是以正一品太保的身份,而是以當年那個被蕭桓提拔的參軍的身份,去迎接他的舊主。

走出府門,陽光灑在身上,暖洋洋的。遠處傳來了儀仗的聲音,謝淵站在路邊,望著那熟悉的明黃色傘蓋,眼中泛起淚光。他知道,迎回太上皇隻是第一步,舊黨還在,邊防未固,前路依舊充滿挑戰,但隻要他守住“社稷為重、君臣之義”的初心,就沒有邁不過的坎。

他抬頭望向德勝門的方向,那裡的城樓依舊巍峨,像他守護的大吳江山一樣,曆經風雨,卻始終屹立。

卷尾語

謝淵夜飲沈毅之事,非僅“酒後抒懷”,實為“臣子在新舊君權夾縫中的初心抉擇與智慧擔當”。從醉後流露“迎舊主怕被猜忌”的憂慮,到在親信點醒下明晰“以禮製迎歸、以規製防亂”的方向。

從被動應對舊黨“偽造私通證據”的構陷,到主動謀劃“借冬至儘孝之名迎桓歸京、以玄夜衛值守隔絕亂源”的破局之策,謝淵之心路,始終以“社稷安寧”為錨,既未因新主恩寵而棄舊主恩義,亦未因私念牽絆而亂公義準則,鮮活映照著大吳中興路上忠良臣子“義不違心、忠不愚鈍”的政治品格。

舊黨周瑞等人雖因先機儘失暫斂鋒芒,卻仍在暗中窺伺,欲尋隙重燃“新舊君權之爭”;蕭桓歸京後,南宮與奉天殿的名分維係、禮製銜接,稍有差池便可能成為動蕩導火索。然此次夜飲的核心價值,正在於破除了“事新主必棄舊主”的官場迷思,更闡明了“臣子初心當高於個人進退”的政治真諦。

謝淵迎舊主非為攀附故恩,避猜忌非為苟全自身,每一步籌謀皆緊扣“堵讒口、安民心、固社稷”的根本,這份超越個人榮辱的格局,正是其區彆於一般臣子的關鍵所在。

謝淵夜飲時的喃喃自語,終將成為大吳官場的一段傳世佳話,載於《大吳名臣傳》而警醒後世:“忠”非盲從於君,而在守社稷之固;“義”非拘泥於恩,而在明是非之界。

當新舊交替的迷霧籠罩朝堂、流言構陷的暗箭環伺左右,唯有以“守護黎民”為初心之錨,以“因勢變通”為智慧之舟,方能在皇權的驚濤駭浪中站穩腳跟——既守住君臣之間的名分行止,又護得天下蒼生於安瀾。

而其“以仁孝之名安舊主、以規製之策防亂局”的舉措,更將成為大吳政治文化中“情舊主恩義)、理社稷公義)、法朝廷規製)”三者平衡的經典範式,彰顯著成熟官僚體係中“剛正不失變通、重義更重公心”的治理智慧。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後,我靠撿男人還十億債 我,釣魚佬:上來的魚超值錢 八零老太有空間,奪回氣運成團寵 喜羊羊之青七向榮 鄉野神醫,逍遙快活 成為大佬從修車開始 徒兒下山,我看誰敢強娶你! 很野很欲!被京圈太子寵成小公主 偷渡餘生愛你 反派他一直在裝病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