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飛躬身道:“屬下明白,這就去安排,明日一早隨大人上朝。”看著秦飛離去的背影,他再次跪倒在太祖神主前:“太祖皇帝,臣明日就將這些罪臣的罪行公之於眾,讓他們在您的神主前認罪伏法。臣知道,這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會有很多人彈劾我、構陷我,但臣不怕。臣的命是大吳的,是這些將士用生命換來的,臣願意用這條命,換大吳的吏治清明,換邊軍的安穩太平。”
他想起自己年輕時,剛入仕途,父親曾對他說:“為官者,當以社稷為重,以百姓為念,不可有絲毫私心。”這麼多年來,他一直牢記父親的教誨,無論遇到多大的誘惑,都從未動搖過。“父親,兒子沒有辜負您的期望。”他在心中默念,“繼忠,父親也沒有辜負你的犧牲。”
燭火漸漸暗了下來,他起身添了些燈油。看著重新明亮起來的燭火,他的心中充滿了堅定。“太祖皇帝,臣該走了,明日還要上朝彈劾罪臣。”他對著神主牌位深深一揖,“臣定會不負您的在天之靈,不負大吳的江山社稷。”
他拿起名冊和卷宗,轉身向殿外走去。走出正殿,夜色更濃了,星星在天空中閃爍,像是將士們的眼睛在看著他。他沿著神道緩緩前行,腳步沉穩而堅定。“孩子們,等著我,我一定會為你們討回公道。”他輕聲說道,仿佛那些陣亡的將士就在他身邊。
回到府中,他徑直走進書房,將名冊和卷宗放在案上。他拿起筆,寫下《彈劾李嵩馬昂疏》,疏中詳細列舉了李嵩、馬昂等人克扣糧餉、供應殘次火器、包庇罪臣的罪行,並附上了所有證據。每一個字都寫得格外有力,像是在對太祖立誓,又像是在對將士們承諾。
他想起明日早朝,李嵩、馬昂等人一定會極力狡辯,他們的黨羽也會紛紛附和,試圖將此事壓下去。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他不僅要彈劾這些罪臣,還要奏請蕭櫟改革戶部、工部的管理製度,加強對糧餉和軍備的監管,從根本上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夜深了,他依舊坐在書房裡,翻閱著《神武帝開國錄》。太祖皇帝當年為了整頓吏治,不惜處死自己的侄子,這種鐵腕手段,讓他深受觸動。“太祖皇帝,您放心,臣也會像您一樣,鐵麵無私,嚴懲貪官汙吏。”他喃喃自語,“大吳的江山,不能毀在這些人的手裡。”
他想起德勝門戰後,他去慰問將士遺孤,一個五歲的孩子拉著他的手說:“大人,我爹爹什麼時候回來?他說打完仗就給我買糖吃。”當時他強忍淚水,說:“你爹爹去了很遠的地方,他是英雄,會一直保護我們。”現在,他要讓這個孩子知道,他的爹爹沒有白死,那些害他爹爹的人,一定會受到懲罰。
窗外的月光灑進書房,照亮了案上的疏奏和名冊。他知道,明日的早朝,將是一場激烈的博弈,但他無所畏懼。他的背後,是太祖的在天之靈,是三千陣亡將士的忠魂,是大吳百姓的期望。
天快亮時,他整理了一下官服,拿起案上的疏奏、名冊和證據,大步走出書房。親兵早已備好轎子,見他出來,忙躬身行禮:“大人,該上朝了。”他點了點頭,坐進轎子。轎子緩緩向皇宮駛去,路過德勝門時,他掀開轎簾,望了一眼那座飽經滄桑的城門。
城門上的血跡早已洗淨,但那些彈痕卻依然清晰可見。“孩子們,我來了。”他在心中默念。轎子繼續前行,很快就到了皇宮門口。他走出轎子,邁著沉穩的步伐向奉天殿走去。
早朝的鐘聲響了,蕭櫟登上龍椅。謝淵率先出列,雙手捧著疏奏、名冊和證據,跪倒在地:“陛下,臣有本奏!吏部尚書李嵩、戶部侍郎陳忠下屬張某、工部作坊主事劉某、刑部尚書馬昂、詔獄署提督徐靖等人,克扣邊軍糧餉、供應殘次火器、包庇罪臣,導致德勝門之役三千將士陣亡,罪該萬死!臣懇請陛下將這些人交刑部嚴審,以慰將士忠魂,以正朝廷法紀!”
李嵩等人立刻出列反駁,稱謝淵“誣告忠良”。但當謝淵將證據一一呈上,張主事的供詞、劉某的殘次火器樣本、李嵩與馬昂的往來書信擺在麵前時,他們再也無法狡辯。蕭櫟震怒不已,當即下令:“玄夜衛,將李嵩、馬昂、徐靖等人拿下,交刑部嚴審!張某、劉某即刻斬首示眾!”
謝淵又奏請:“陛下,臣懇請改革戶部、工部管理製度,設專門機構監管糧餉與軍備,防止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同時,發放撫恤銀兩給將士遺孤,讓他們能安居樂業。”蕭櫟準奏:“準!此事就交由謝卿全權負責。”
謝淵躬身:“臣遵旨!”他抬起頭,望向奉天殿外的天空,陽光明媚,萬裡無雲。他知道,德勝門的將士們在天有靈,定能安息了。而他,還將繼續堅守初心,守護好大吳的江山,不辜負太祖的在天之靈,不辜負蕭櫟的信任,不辜負百姓的期望。
片尾
退朝後,蕭櫟在暖閣單獨召見謝淵。蕭櫟看著那卷《德勝門陣亡將士名冊》,感歎道:“謝卿,這些將士都是大吳的忠魂,朕定會好好撫恤他們的家人。你此次彈劾罪臣,整頓吏治,有功於社稷,朕要賞你。”謝淵躬身:“陛下,臣不求賞賜,隻求陛下能堅守太祖皇帝的律法,嚴懲貪官汙吏,讓大吳的江山永固。”
蕭櫟點頭:“朕明白。今後,戶部、工部的監管就交給你,朕相信你能做好。”謝淵道:“臣定不辱使命!臣已命秦飛繼續調查李嵩等人的黨羽,務必將舊黨餘孽全部清除;同時,已派人核實將士遺孤的名單,明日就開始發放撫恤銀兩。”
離開皇宮,謝淵沒有回府,而是直接去了德勝門。他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的天空,心中充滿了欣慰。“孩子們,你們可以安息了。”他輕聲說道,“你們用生命守護的江山,我會替你們守護好。”
守城的士兵見是他,紛紛躬身行禮:“太保大人!”他點了點頭,走到城牆邊,撫摸著那些彈痕。“這些痕跡,要永遠保留著,讓後世子孫都記得,這裡曾發生過一場慘烈的戰鬥,曾有三千將士為了守護京師而犧牲。”
夕陽西下,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他站在城樓上,像一座巍峨的豐碑,守護著大吳的京師,守護著無數將士用生命換來的江山。
卷尾語
謝淵太廟叩拜之舉,絕非尋常的告祭儀式,實為大吳中興路上,一曲“以忠魂照濁世、以孤憤叩蒼穹”的沉雄悲壯之章。從撫著血痕名冊跪伏於太祖神主前的躬身自劾,到對著列祖牌位曆數舊黨包庇罪證的怒而不悖,再到攜卷登朝據理力爭的毅然彈劾,謝淵的每一步都踏在“慰英靈”與“正吏治”的刀刃之上。
太廟於他,從非避禍的港灣,而是連接先祖“驅逐胡虜、整飭吏治”遺訓與當下治道的精神樞紐,一磚一瓦皆映著開國君臣的赤忱,為他注入對抗腐朽的底氣;那冊染血的陣亡名錄,亦非簡單的亡者清單,而是三千將士以命寫就的血證,是戳破“官官相護”的利刃,更是照見吏治腐敗的明鏡。他以自劾顯擔當,以血證明是非,以孤憤喚清明,讓太廟的燭火不僅照亮了神主牌位,更照亮了朝堂深處盤根錯節的積弊。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