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秘庫深緘一卷書,字字皆含君心殊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721章 秘庫深緘一卷書,字字皆含君心殊

第721章 秘庫深緘一卷書,字字皆含君心殊(2 / 2)

謝淵立刻站起身:“走,去兵部!”他的腳步沉穩,沒有絲毫猶豫——比起朝堂的猜忌博弈,邊境的安危,才是他心中最緊要的事。

劉煥接過疏稿,麵露難色:“謝大人,河工剛畢,國庫空虛,邊軍糧餉本就緊張,宣府衛這三個月糧餉,怕是難以即刻撥付啊。”

謝淵皺眉:“劉尚書,宣府衛若因糧餉不足而失守,瓦剌長驅直入,後果不堪設想!國庫再空,也不能空了邊軍的糧餉!”

“可戶部確實無銀。”劉煥道,“除非……挪用南宮的供給銀,可那是陛下特批的,動不得啊。”

謝淵沉默片刻:“我去向陛下奏請,挪用內庫銀兩先墊支,日後再從戶部補上。”說罷,轉身便往皇宮走去。

此時,乾清宮內,蕭櫟正看著周顯遞來的密報——張文餘黨果然遞了彈劾疏,稱“謝淵借邊防之名,欲挪用內庫銀兩,實則為南宮謀私利”。

“陛下,”周顯道,“這分明是構陷,謝大人剛請撥的是宣府衛糧餉,與南宮無關。”

蕭櫟捏著彈劾疏,指尖泛白。他當然知道是構陷,可“挪用內庫”四個字,還是戳中了他的顧慮——內庫是帝王私庫,若輕易動用,恐遭非議;可若不撥,宣府衛危在旦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謝淵來了。”內侍的通報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蕭櫟收起彈劾疏,道:“宣。”

謝淵走進殿內,躬身道:“陛下,宣府衛告急,急需三個月糧餉,戶部無銀,臣懇請陛下挪用內庫銀兩墊支。”

蕭櫟看著謝淵,心中的矛盾更甚。他想相信謝淵,可張文餘黨的彈劾疏像一根刺,紮在心頭。“內庫銀兩,是為皇室應急所用,豈能輕易挪用?”蕭櫟語氣冷淡。

謝淵急道:“陛下,宣府衛若失,瓦剌兵臨城下,皇室再有錢糧,又有何用?”

“朕知道宣府重要,”蕭櫟道,“但糧餉之事,需從長計議。你先回去,朕命劉煥與陳忠連夜核算國庫,明日再給你答複。”

謝淵見蕭櫟態度堅決,知道再勸無益,隻得躬身退下。

待謝淵走後,蕭櫟對周顯道:“你親自去戶部,監督劉煥核算,若真無銀,便從內庫撥出,但要派人盯著糧餉的去向,確保每一兩都用在邊軍身上。”

“臣遵旨。”周顯躬身道,“那張文餘黨的彈劾疏,如何處置?”

“壓下去。”蕭櫟道,“此時處置他們,會讓人覺得朕信不過謝淵;但也不能放任,命秦飛暗中調查,收集他們構陷大臣的證據,時機成熟再一並清算。”

周顯心中歎服——帝王的權衡之術,果然精妙。既不寒忠臣之心,又不放縱奸佞之膽。

次日清晨,蕭櫟下旨,從內庫撥付宣府衛三個月糧餉。謝淵接到旨意,立刻命楊武率軍馳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可他不知道,玄夜衛的校尉已悄悄跟隨糧餉隊伍,監督每一筆開支。

乾清宮內,蕭櫟再次打開“謝淵南宮往來事”的木匣,取出那份《南宮供給清單》。他想起謝淵昨日在殿內急切的模樣,又想起清單上“每日一肉、二蔬、炭火三斤”的字跡,心中的猜忌漸漸淡去——若謝淵真為私利,何必在黃河治患時與民同苦?何必在邊防告急時挺身而出?

“陛下,”王瑾求見,“南宮太上皇派人送來謝恩箋,說近日天氣轉暖,身體康健,不必再增派醫官。”

蕭櫟接過謝恩箋,上麵是德佑帝蒼勁的字跡,字裡行間皆是對他的體諒。他忽然覺得,自己對謝淵的猜忌,對兄長的防備,都太過狹隘。帝王的江山,終究是百姓的江山,若君臣相疑、兄弟相防,江山如何穩固?

“王瑾,”蕭櫟道,“傳朕旨意,南宮供給按舊例執行,不必再事事奏請,讓太上皇安心休養。”

王瑾躬身領旨,心中暗喜——陛下終於放下了對南宮的防備。

待王瑾退下,蕭櫟命周顯將“謝淵南宮往來事”的木匣從丙字庫取出,放在乾清宮的書架上。“以後,不必再藏了。”蕭櫟道,“若謝淵真有異心,這匣檔案也攔不住;若他無貳心,這匣檔案便是他忠誠的見證。”

周顯躬身道:“陛下聖明。”他知道,蕭櫟終於邁過了“猜忌”這道坎,真正信任了謝淵。

三日後,宣府衛傳來捷報——楊武與嶽謙合力擊退瓦剌騎兵,奪回被搶的哨所,還生擒了瓦剌的小首領。蕭櫟大喜,下旨嘉獎楊武與嶽謙,同時召謝淵入宮。

乾清宮內,蕭櫟看著謝淵,笑道:“謝卿,宣府大捷,你功不可沒。說吧,想要什麼賞賜?”

謝淵躬身道:“陛下,臣不求賞賜。隻要大吳邊防穩固,百姓安居樂業,臣便心滿意足。”

蕭櫟點點頭:“好一個‘心滿意足’。朕知道,前些日子朝堂上的流言,讓你受了委屈。那些構陷你的人,朕已命秦飛調查,不日便會嚴懲。”

謝淵心中一暖:“陛下信任,臣便無委屈。”

“朕不僅信任你,還要委你以重任。”蕭櫟道,“朕打算修撰《大吳會典續編》,記錄近年來的吏治、邊防、河工之事,由你牽頭,會同六部尚書共同編寫,留傳後世。”

謝淵躬身道:“臣遵旨,定不辱命。”

蕭櫟看著謝淵,忽然想起永熙帝臨終前的話:“權臣不可信,故君不可近。”可他現在明白,真正的帝王之道,不是“防”,而是“用”——用忠臣之心,安天下之民;用兄弟之情,固皇室之基。

他走到書架前,取出“謝淵南宮往來事”的木匣,遞給謝淵:“這匣檔案,記錄了你十七次為南宮請命的經過,朕留著它,既是監督,也是警醒。如今,朕把它交給你,你自己處置吧。”

謝淵接過木匣,打開一看,裡麵的每一份文書都整理得整整齊齊,還有玄夜衛的勘驗注腳。他心中百感交集:“陛下,臣不敢處置,懇請陛下將它存入史館,作為大吳君臣相得的見證。”

蕭櫟笑道:“好,就依你。”

數月後,《大吳會典續編》的編纂工作正式啟動。謝淵牽頭,會同六部尚書,日夜操勞,將近年來的各項製度、重大事件一一記錄,力求詳儘準確。

乾清宮內,蕭櫟時常召謝淵入宮,商議編纂事宜,有時甚至留他一起用膳,君臣二人的關係愈發融洽。南宮的德佑帝也時常派人送來書信,與蕭櫟討論經史,兄弟之情漸漸恢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日,蕭櫟與謝淵在禦花園散步,看著滿園春色,蕭櫟道:“謝卿,朕以前對你多有猜忌,讓你受了不少委屈,你不會怪朕吧?”

謝淵躬身道:“陛下是帝王,猜忌是常態,臣怎會怪罪?況且,陛下最終選擇信任臣,這就夠了。”

蕭櫟點點頭:“朕明白,帝王的孤獨,在於無人可信;但帝王的幸運,在於能遇到像你這樣的忠臣。有你輔佐,大吳的江山,定能長治久安。”

謝淵道:“陛下過獎了。臣隻是做了分內之事,真正撐起大吳江山的,是陛下的英明決斷,是百姓的安居樂業。”

兩人相視一笑,禦花園內的花香,仿佛也變得更加濃鬱。

成武七年,《大吳會典續編》編纂完成。蕭櫟親自為其作序,稱“此編不僅為製度之錄,更為君臣同心、兄弟和睦之證”。史館將“謝淵南宮往來事”的檔案收入其中,作為《會典續編》的附錄,供後世瞻仰。

這年冬,南宮傳來消息,德佑帝偶感風寒,雖無大礙,卻也讓蕭櫟牽掛不已。他命太醫院院判親自前往診治,又命光祿寺加厚南宮的棉袍、增加炭火,特意叮囑“不必事事奏請,務求太上皇安心休養”。

謝淵奉詔前往南宮探視,見德佑帝斜倚在榻上,麵色雖有些蒼白,精神卻尚可。“謝卿來了。”德佑帝笑著招手,目光掃過他身後跟隨的玄夜衛校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隨即又恢複平和,“外麵天寒,快坐。”

謝淵躬身行禮後坐下,遞上太醫院的藥方:“太上皇,這是院判擬的方子,臣已命人煎好,趁熱服下吧。”

德佑帝接過藥碗,卻未立刻飲用,隻是摩挲著碗沿:“近來朝堂還好?瓦剌那邊可有動靜?”

“回太上皇,宣府衛已擊退瓦剌襲擾,邊防穩固。”謝淵答道,“《大吳會典續編》的編纂也已近尾聲,不日便可呈給陛下禦覽。”

德佑帝點點頭,呷了一口藥,輕聲道:“櫟兒年紀尚輕,朝堂之事,還要多勞謝卿輔佐。”說罷,他從枕邊取出一本舊書,遞到謝淵麵前,“這是永熙帝當年賜我的《貞觀政要》,裡麵有些批注,或許對謝卿有用。”

謝淵接過書,指尖觸到書頁間夾著的一張薄紙,目光微頓——紙上是一行極淡的字跡,寫著“舊部尚可聯絡”,他心中一凜,麵上卻不動聲色,躬身道:“謝太上皇賞賜,臣定當悉心研讀。”

離開南宮時,寒風凜冽,謝淵將那本《貞觀政要》緊緊抱在懷中。他回頭望了一眼南宮緊閉的宮門,心中清楚:德佑帝雖身居南宮,卻從未真正放下朝堂;那句“舊部尚可聯絡”,既是試探,也是暗示,這平靜的表象下,或許正藏著不為人知的暗流。

回到宮中,謝淵將探視情形一一稟報蕭櫟,唯獨對書中夾紙之事隱去未提——他深知此事敏感,若貿然奏報,恐引發蕭櫟對德佑帝的更深猜忌,反而激化矛盾;可若隱瞞不報,又恐日後生變。思來想去,他決定先將此事壓下,暗中留意南宮與外界的往來,再做處置。

蕭櫟聽了稟報,眉頭微舒:“兄長無礙便好。”他頓了頓,又道,“近日禮部奏請,說太上皇的生辰快到了,想在南宮辦一場小型慶典,謝卿覺得如何?”

謝淵躬身道:“陛下仁孝,此舉既能全兄弟之情,又能彰顯孝治天下,臣以為可行。隻是……需命玄夜衛暗中戒備,防止彆有用心之人借慶典生事。”

蕭櫟眼中閃過一絲讚許:“謝卿考慮周全。此事便交你與禮部協同辦理,務必周全穩妥。”

德佑帝生辰那日,南宮張燈結彩,卻不鋪張。蕭櫟親自前往祝壽,兄弟二人對坐飲酒,聊起兒時趣事,氣氛融洽。謝淵則率玄夜衛在校門外值守,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往來人等——他已命秦飛暗中排查了所有入宮祝壽的舊臣,確保無異常之人混入。

慶典過半,德佑帝借口更衣,退入內室。不多時,一個身著內侍服飾的男子悄然走進,跪地低聲道:“主子,京營中的幾位舊部已聯絡妥當,隻待主子吩咐。”

德佑帝坐在鏡前,看著鏡中自己鬢角的白發,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卻又很快壓下:“再等等。”他知道,蕭櫟雖表麵信任,實則戒備森嚴;謝淵更是精明強乾,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告訴他們,安分守己,切勿輕舉妄動。”

男子躬身應道:“屬下明白。”說罷,悄然退去。

德佑帝重新整理好衣袍,走出內室時,臉上已恢複了平和的笑容,仿佛剛才的密談從未發生。

慶典結束後,蕭櫟返回乾清宮,看著案上那本“謝淵南宮往來事”的木匣,忽然對周顯道:“將這匣檔案,仍送回丙字庫吧。”

周顯一愣:“陛下,您不是說……”

片尾

“此一時,彼一時。”蕭櫟道,“兄長雖安分,可南宮終究是隱患;謝淵雖忠誠,可權柄過重,不得不防。這檔案,還是留著吧。”他心中清楚,今日的融洽隻是表象,隻要德佑帝還在南宮,隻要謝淵還掌兵權,這朝堂的平衡就隨時可能被打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顯躬身領命,抱著木匣退出殿外。乾清宮內,蕭櫟獨自佇立在窗前,望著南宮方向的燈火,眼神深沉——他知道,這場君臣、兄弟間的博弈,遠未結束。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矛盾激化,當野心抬頭,這匣檔案,或是南宮的平靜,都將成為導火索。

而謝淵回到府中,將那本《貞觀政要》放在案上,指尖反複摩挲著書頁間的痕跡。他打開書,取出那張薄紙,在燭火下輕輕點燃。火光中,他的眼神堅定——無論未來如何,他都將堅守初心,守護大吳的江山,不讓這場平靜被輕易打破;可若真有變故,他也絕不會坐視不管。

卷尾語

玄夜密檔一案,始於帝王猜忌,雖暫以“君臣相得”落幕,卻未真正終結,儘顯封建皇權下權力平衡的脆弱性。蕭櫟從“暗錄存證”到“暫藏秘庫”,從“釋疑用賢”到“暗存戒心”,始終未跳出“製衡”的核心——他既要倚重謝淵穩固邊防、整頓吏治,又要防備德佑帝暗中布局、舊部複辟;既要維係“孝治”之名,又要守住禦座之安,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謝淵十七次南宮請命,忠直可嘉,卻也深諳朝堂凶險——對德佑帝的暗示佯裝未察,對蕭櫟的猜忌坦然以對,在“忠君”與“防患”之間找到微妙平衡,既不激化矛盾,也不縱容隱患,儘顯賢臣的智慧與擔當。而德佑帝身處南宮,表麵恬淡,暗中卻未放棄對權力的覬覦,那句“舊部尚可聯絡”,為日後的風波埋下了伏筆,也印證了“故君不死,權爭不止”的殘酷現實。

《大吳稗史》載:“成武七年冬,太上皇生辰,帝親臨祝壽,兄弟和睦,朝野稱善,然玄夜衛仍密察南宮往來,丙字庫檔案未撤,蓋帝之深謀也。

封建皇權的本質,是權力的零和博弈。蕭櫟的“防”,謝淵的“穩”,德佑帝的“隱”,皆是權力結構下的必然選擇。今日的君臣同心、兄弟和睦,或許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而那本藏於丙字庫的密檔,那南宮深處的暗流,都在無聲昭示——朝堂博弈無終局,唯有“時勢”與“人心”,方能決定最終的走向。

玄夜密檔仍鎖於秘庫,南宮燈火依舊明滅,大吳的江山看似穩固,實則暗流湧動。這場因“密檔”而起的故事,並未結束,它隻是為日後的風雲變幻,寫下了序章。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契約婚姻,總裁彆動心 閃婚後,發現自己嫁入豪門 全民:轉職按摩師,清冷校花求加鐘 我,野原廣誌,霓虹影視之星! 混沌靈根修仙記 末世之回家路 大唐皇長孫:皇爺爺!你吃雞排嗎 國漫盤點:廢物火麟飛竟是超標怪 雌蟲流落地球,被人類大佬寵了 我咋真成方寸山弟子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