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虛稱家兵曾護駕,實借功名欲擴權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724章 虛稱家兵曾護駕,實借功名欲擴權

第724章 虛稱家兵曾護駕,實借功名欲擴權(2 / 2)

“查?”老兵苦笑,“總兵是成國公的表親,禦史台來過幾次,都被他用銀子打發走了。再說,京營將領大多是勳貴親信,官官相護,誰會真的查?”

謝淵不再多問,默默離開訓練場。回到禦史台,他立刻召集楊武和秦飛:“京營虛冒兵額問題比想象中嚴重,若不整治,京師危矣。秦飛,你帶玄夜衛暗查京營各衛的實際兵力,務必摸清準確人數;楊武,你調取京營近五年的兵籍冊和糧餉賬目,比對虛冒數額。記住,此事機密,不可走漏風聲。”

兩人領命而去。謝淵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京營方向,心中憂慮更甚。勳貴家兵的問題剛有眉目,京營又暴露出如此大的漏洞,可見朝堂積弊之深。他想起永熙帝曾說“京營強,則京師安;京師安,則天下定”,如今京營如此不堪,若不徹底整治,遲早會釀成大禍。

三日後,秦飛和楊武將調查結果呈給謝淵:京營十二衛,總虛冒兵額達三萬餘人,冒領軍餉白銀逾十萬兩,其中京營總兵王彪虛報最多,達五千人。謝淵看著調查結果,手指緊緊攥成拳頭——王彪是前成國公蕭瑛的表親,蕭瑛雖死,其勢力仍在京營盤根錯節,整治王彪,便是與整個京營的勳貴親信為敵。

“大人,”楊武擔憂道,“王彪手握京營兵權,若貿然動他,恐引發兵變。不如先奏請陛下,派心腹將領替換部分衛所總兵,再逐步整治?”

謝淵點頭:“你說得對。我們不能打草驚蛇,需分步進行。第一步,先將虛冒兵額的證據呈給陛下,請陛下下旨,命禦史台進駐京營,‘核查兵籍、整頓軍紀’;第二步,借核查之機,將王彪的親信校尉調往邊衛;第三步,待時機成熟,再拿下王彪。”

計劃既定,謝淵即刻入宮,將京營虛冒兵額的證據呈給蕭櫟。蕭櫟看後,震怒不已:“王彪竟敢如此大膽,虛報五千兵額!若不是謝卿查出,朕還被蒙在鼓裡!”

“陛下息怒,”謝淵道,“京營積弊已久,不可一蹴而就。臣懇請陛下下旨,命禦史台進駐京營核查兵籍,同時調宣府衛副總兵李默回京,暫代京營副總兵,協助整頓軍紀。李默忠勇可靠,且與京營勳貴無牽連,是最佳人選。”

蕭櫟沉吟片刻,終是頷首:“準奏。你全權負責京營整頓,若有阻力,可直接調動玄夜衛。”

禦史台進駐京營的消息傳開,京營上下一片震動。王彪得知後,立刻召集親信將領商議:“謝淵這是衝著我來的,你們說怎麼辦?”

“總兵大人,不如我們聯名上書,彈劾謝淵越權乾預京營事務?”一位衛所總兵提議。

“沒用,”王彪搖頭,“謝淵有陛下撐腰,彈劾隻會引火燒身。不如我們先把虛冒的兵額補上,找些流民充數,應付過核查再說。”

“可流民未經訓練,一看就是假的,謝淵不會看不出。”另一位將領道。

王彪臉色陰沉:“那就鋌而走險,派人去威脅那些知道實情的老兵,讓他們閉嘴。再給謝淵送些銀子,堵住他的嘴。”

當晚,就有老兵被蒙麵人威脅“再敢多言,殺你全家”;同時,一箱白銀被送到謝淵府中,附帶王彪的書信,稱“些許薄禮,聊表敬意,京營事務,還請大人高抬貴手”。

謝淵看著白銀和書信,眼中滿是鄙夷。他命人將白銀封存,作為行賄證據,同時讓秦飛加強對老兵的保護。次日,他親自前往京營核查,王彪果然找來一批流民充數,個個麵黃肌瘦,連盔甲都穿不穩。

“王總兵,”謝淵指著那些流民,語氣冰冷,“這些人是京營士兵?為何連基本的隊列都站不穩?”

王彪強作鎮定:“回大人,這些都是新招募的士兵,尚未訓練完畢。”

“新招募?”謝淵冷笑,“京營招募士兵需經兵部審核、體檢,這些人連體檢記錄都沒有,怎麼會是新招募的?來人,傳那些老兵入營對質!”

老兵們在玄夜衛的保護下,紛紛站出來指證王彪虛報兵額、冒領軍餉。王彪見狀,再也無法抵賴,癱坐在地上。謝淵命人將王彪拿下,同時下令:“京營各衛即刻清退流民,重新招募士兵,由李默副總兵負責訓練;所有虛冒兵額的將領,限期三日上繳冒領的軍餉,否則嚴懲不貸!”

京營的整頓雖遇到一些阻力,但在謝淵和李默的合力推動下,進展順利。一個月後,京營實際兵力恢複到滿編,士兵訓練有素,戰鬥力大幅提升。蕭櫟親自前往京營視察,看到煥然一新的京營,對謝淵讚不絕口:“謝卿,京營能有今日,全是你的功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謝淵躬身道:“陛下謬讚,這都是將士們努力的結果。臣隻是做了分內之事。”他心中清楚,京營整頓的成功,不僅是清除了虛冒兵額的積弊,更是削弱了勳貴集團在京營的勢力,為日後進一步肅貪奠定了基礎。

京營整頓完畢後,謝淵將精力轉向修訂《軍籍條例》。他結合此次核查勳貴家兵和京營的經驗,在條例中增加了“勳貴家兵每半年由禦史台複核一次”“京營兵籍實行‘實名製’,士兵需登記籍貫、相貌特征”“將領離任時需交接兵籍冊,核對無誤後方可離任”等條款,從製度上杜絕虛冒兵額的可能。

條例修訂完畢後,謝淵呈給蕭櫟禦批。蕭櫟看後,滿意道:“此條例完善周密,可頒布全國推行。謝卿,你為大吳的軍政整頓立下大功,朕欲封你為‘忠勇侯’,世襲罔替。”

謝淵連忙推辭:“陛下,臣已身居太保,爵祿已極,若再封侯,恐遭人嫉妒,不利於朝堂穩定。且臣一心為國,不求爵位,隻求大吳江山穩固、百姓安居樂業。”

蕭櫟看著謝淵堅定的眼神,心中愈發敬佩:“好吧,朕不勉強你。但賞不可免,賜你良田千畝、黃金五百兩,以作嘉獎。”

謝淵仍要推辭,卻被蕭櫟打斷:“這是朕的心意,你若再推辭,便是不給朕麵子。”謝淵無奈,隻得躬身謝恩。

回到府中,謝淵看著賞賜的黃金和良田文書,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這些賞賜是帝王的信任,卻也是沉甸甸的責任。他命人將黃金分給德勝門之戰和宣府衛的陣亡將士家屬,將良田租給流民耕種,隻收取微薄的租金,用於資助貧困學子。

楊武得知後,不解道:“大人,這些都是陛下的賞賜,您為何要分給彆人?”

謝淵笑道:“我身為太保,食君之祿,已足夠養家糊口。這些賞賜,用在陣亡將士家屬和貧困學子身上,比放在我府中更有意義。”他頓了頓,又道,“為官者,當以百姓為重,若隻為個人富貴,便失去了為官的初心。”

楊武深受觸動,躬身道:“屬下受教了。”

瓦剌再次遣使求和,願與大吳互通貿易、永結盟好。蕭櫟召集文武群臣商議,多數官員表示讚同,唯有謝淵提出異議:“陛下,瓦剌反複無常,不可輕信。若許其互通貿易,需派重兵駐守邊境,防止其趁機入侵;同時,需限定貿易地點和規模,避免其刺探我朝軍情。”

蕭櫟點頭:“謝卿所言極是。朕命你為‘綏邊使’,負責與瓦剌商議貿易條款,同時統籌邊境防務。”

謝淵躬身領旨:“臣遵旨。”他深知,與瓦剌議和雖能換來暫時的和平,但邊境防務絲毫不能放鬆。他即刻前往宣府衛,與李默、嶽謙等將領商議邊境布防,同時派人前往瓦剌營地,商議貿易條款。

在謝淵的堅持下,雙方最終達成協議:貿易地點限定在宣府、大同兩處邊境城鎮,瓦剌商人需持官方頒發的“貿易憑證”方可入內;大吳嚴禁向瓦剌出售鐵器、火器等軍用品;邊境由大吳和瓦剌各派兵駐守,防止衝突。

協議簽訂後,邊境貿易逐漸繁榮,百姓安居樂業。謝淵留在宣府衛巡視防務,一日,他接到秦飛的密報:“大人,玄夜衛查到,前定國公的兒子暗中勾結瓦剌商人,向其出售軍器圖紙,換取白銀。”

謝淵心中一凜,立刻命秦飛將其抓獲。經審訊,前定國公之子供認不諱,稱是為了報複謝淵整治勳貴,才勾結瓦剌。謝淵看著供詞,心中憤怒不已——這些勳貴子弟,為了私怨,竟不惜通敵叛國,出賣國家利益。

他當即下令將前定國公之子處死,並傳檄全國:“凡勾結外敵、出賣國家利益者,無論身份貴賤,一律處死,株連三族!”這道檄令,徹底震懾了那些心懷不軌的勳貴子弟,再也無人敢輕舉妄動。

處理完通敵案,謝淵返回京師。此時,《軍籍條例》已在全國推行,軍政整頓成效顯著,邊境安定,百姓富足,大吳迎來了一段難得的盛世。蕭櫟在朝會上感慨道:“若不是謝卿,大吳恐難有今日之盛。謝卿,你是大吳的柱石啊!”

謝淵躬身道:“陛下過獎,這是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共同努力的結果。臣隻是儘了綿薄之力。”他看著殿內的群臣,心中忽然湧起一股欣慰——那些曾經阻撓他的舊黨和勳貴,如今或被清除,或已收斂;朝堂之上,清正之風漸長,這便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

退朝後,謝淵獨自來到德勝門。城樓上的戰旗依舊飄揚,隻是當年的硝煙早已散儘。他撫摸著城牆上的箭痕,想起當年在這裡與瓦剌浴血奮戰的日子,想起那些陣亡的將士,眼眶微微發熱。

“大人,”楊武走到他身邊,遞上一封書信,“南宮太上皇派人送來的,說想請您過去一敘。”

謝淵接過書信,上麵是德佑帝蒼勁的字跡:“淵卿,聞邊境安定、朝政清明,甚慰。近日園中梅花盛開,盼卿來賞,共話當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謝淵微微一笑,收起書信:“好,明日便去南宮。”

次日,謝淵來到南宮。德佑帝正在園中賞梅,見他進來,笑著招手:“淵卿,你來了。”

“太上皇。”謝淵躬身行禮。

兩人在梅樹下坐下,德佑帝看著他,感慨道:“淵卿,當年德勝門之戰,我就知道你是棟梁之才。如今大吳安定,你功不可沒。”

謝淵道:“太上皇謬讚,臣隻是做了該做的事。”

德佑帝點點頭,又道:“櫟兒年輕,有時難免猜忌,你要多擔待。大吳的江山,還需要你們君臣同心,共同守護。”

謝淵躬身道:“臣明白。臣定與陛下同心同德,守護好大吳的江山。”

片尾

離開南宮時,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南宮的宮牆上,溫暖而祥和。謝淵翻身上馬,望著遠處的皇宮,心中一片澄澈。他知道,前路依舊漫長,朝堂的博弈不會停止,新的挑戰仍會出現。但他無所畏懼——因為他守住了初心,守住了綱紀,守住了那些需要他守護的人。

回到府中,謝淵點燃燭火,繼續批閱兵部的奏疏。案上的《大吳會典》靜靜躺著,旁邊是他擬寫的《邊防長期規劃疏》。燭光照著他的身影,在牆上拉得很長,像一株挺拔的青鬆,曆經霜雪,卻愈發堅韌。他知道,隻要這顆心還在跳動,他就會一直站在這裡,做那個孤獨卻堅定的守護者,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卷尾語

勳貴爭功一案,始於奉天殿的虛妄誇耀,終於京營的徹底整頓,實為謝淵以孤臣之力肅清軍政積弊的關鍵一役。他從蕭瑛“冒稱護駕”的破綻入手,層層深挖,不僅揭破勳貴家兵虛報、冒餉的黑幕,更順勢整治了京營“虛冒兵額”的沉屙,推動修訂《勳貴家兵規製》《軍籍條例》,實現了“個案懲處”到“製度防弊”的跨越,暗合明代“於謙整飭京營、抑製勳貴”的曆史軌跡,儘顯直臣“以綱紀為刃,向積弊開刀”的勇氣與智慧。

從心理與博弈層麵觀之,謝淵的行動始終貫穿著“剛柔並濟”的策略:對蕭瑛、王彪等首惡,以鐵證為基,堅決嚴懲,毫不留情;對脅從的勳貴與將領,以追繳、整改為主,留有餘地,避免激化矛盾;麵對帝王的封賞,堅辭爵位,僅受物資賞賜後又轉贈他人,既全帝王顏麵,又避“功高震主”之嫌。這種清醒的政治智慧,讓他在“勳貴環伺、帝王猜忌”的夾縫中站穩腳跟,將肅貪事業推向深入。

《大吳名臣傳》載:“成武中,淵掌軍政、持監察,抑勳貴、整京營,革積弊、定新規,大吳軍政為之一振,時人謂之‘謝公新政’。”此案印證了“吏治清明在得人,軍政穩固在立製”的真理——封建王朝的衰頹往往始於積弊叢生,而謝淵的努力,雖未能徹底根除封建體製的痼疾,卻以個人的孤勇與智慧,為大吳贏得了一段安定繁榮的時期,其“守綱紀、護蒼生”的初心,更成為後世為官者的精神標杆。

奉天殿的宴飲喧嘩早已散去,京營的訓練號角依舊嘹亮。謝淵的身影雖孤獨,卻如德勝門的城牆般堅實,守護著大吳的江山與百姓。這段因“勳貴爭功”而起的整頓之路,終將載入史冊,告訴後世:縱使身處濁世,亦有赤膽忠心者,以一己之力,擎起清明之旗,為時代留下一抹亮色。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喜羊羊之青七向榮 鄉野神醫,逍遙快活 成為大佬從修車開始 徒兒下山,我看誰敢強娶你! 很野很欲!被京圈太子寵成小公主 偷渡餘生愛你 反派他一直在裝病弱 快穿之大佬她總是語出驚人 輪回:迷霧 我的探墓筆記: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