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三刻,謝淵將改革進展奏報蕭櫟。蕭櫟讚道:“謝卿辦事效率極高!團營改革若能成功,京師防務將固若金湯。”
謝淵躬身道:“陛下信任,臣不敢懈怠。隻是勳貴積弊已久,改革非一日之功,臣需持續督辦,確保無虞。”
蕭櫟點頭:“準奏。所需人力、物力,各部需全力配合。”
離開乾清宮,夕陽的餘暉灑在宮牆上,謝淵望著遠處的團營駐地,心中清楚,這場改革之戰才剛剛開始。但他無所畏懼——為了京營戰力的提升,為了士卒不再受凍餓之苦,為了大吳的長治久安,縱使麵對再多阻力,他也會堅守到底。
團營改革推行半月後,成效初顯:十團營操練有序,士卒甲胄兵器煥然一新,軍餉足額發放,再無虛報冒領之事。蕭櫟親自前往團營視察,見士卒們操練刻苦,士氣高漲,對謝淵讚不絕口:“謝卿,團營如今的景象,比三營時期好上十倍!你為京師防務立下大功。”
謝淵躬身道:“陛下謬讚!此乃總兵嚴格操練、禦史認真監督、士卒勤勉刻苦之果,臣隻是居中調度而已。”
然而,勳貴的暗中阻撓並未停止。一日,秦飛送來密報:“大人,蕭恒、張巒暗中聯絡舊黨殘餘,計劃買通團營總兵,讓其故意降低操練成效,以證明改革失敗。”
謝淵冷笑:“癡心妄想。秦飛,你派人密切監視總兵動向,若有收受勳貴賄賂者,即刻拿下;同時,命玄夜衛文勘房主事張啟核查團營兵器、軍餉,防止勳貴暗中做手腳。”
“屬下明白。”秦飛領命而去。
三日後,張啟奏報:“大人,發現神機營總兵收受蕭恒白銀五千兩,故意拖延火器操練;五軍營軍餉雖足額撥付,卻被監軍朱瑛的親信替換成劣質糧食。”
謝淵震怒:“即刻將神機營總兵拿下,貶為庶民;朱瑛的親信革職查辦,朱瑛罰俸三月,以示懲戒!”
處置完畢後,謝淵在團營總兵會議上重申:“今後若有與勳貴勾結、玩忽職守者,一律嚴懲不貸!朝廷的信任,不容辜負!”
總兵們皆麵露敬畏,再無人敢與勳貴勾結。蕭恒等人見陰謀敗露,也不敢再輕舉妄動。
團營改革已推行三月,京營戰力大幅提升。蕭櫟下旨舉行“團營大閱”,檢驗改革成效。大閱當日,十團營士卒列陣於京師校場,甲胄鮮明,兵器精良,操練時步伐整齊,呐喊聲震徹雲霄。
瓦剌、韃靼的使者受邀觀禮,見團營戰力強盛,皆麵露敬畏,再不敢有輕視之心。
大閱結束後,蕭櫟在奉天殿設宴,宴請團營總兵及有功官員。宴會上,蕭櫟舉起酒樽,對謝淵道:“謝卿,團營大閱成效顯著,震懾外敵,你功居首位!朕欲加你‘太師’銜,賞黃金千兩。”
謝淵再次推辭:“陛下,團營改革成功,是總兵、禦史、士卒共同努力的結果,臣不敢獨攬其功。黃金懇請轉贈團營士卒,為他們購置冬衣,改善生活。”
蕭櫟心中愈發敬佩:“準你所請。團營士卒冬衣之事,便交由你督辦。”
謝淵領旨後,即刻命戶部撥付銀兩,為團營士卒購置冬衣。他親自前往衣料鋪挑選布料,要求“厚實保暖,耐磨損”,並派禦史監督製作過程,確保質量。
冬衣製成後,謝淵親自送至團營駐地,為士卒們分發。一名老卒接過冬衣,感動得淚流滿麵:“謝大人,以前勳貴提督時,我們穿的都是破舊單衣,如今終於有新棉袍了,您真是我們的再生父母!”
謝淵扶起老卒:“這是朝廷該做的。你們守護京師,朝廷自然不會虧待你們。”
冬衣分發完畢後,謝淵接到秦飛的密報:“大人,蕭恒、張巒見改革成效顯著,便改變策略,聯絡吏部侍郎張文,試圖在官員考核中打壓團營總兵,將其調往偏遠邊衛。”
謝淵冷笑:“張文真是執迷不悟。秦飛,你查張文與蕭恒的往來書信,若有勾結證據,即刻呈給陛下。”
三日後,秦飛將張文與蕭恒的往來書信呈給謝淵,信中明確提及“借考核打壓團營總兵”。謝淵即刻入宮,將書信呈給蕭櫟。蕭櫟震怒:“張文身為吏部侍郎,竟敢勾結勳貴,阻撓改革!傳旨,張文革職下獄,抄沒家產;蕭恒、張巒降為庶民,流放遼東!”
處置完畢後,朝堂之上再無人敢阻撓團營改革。謝淵趁機奏請:“陛下,為確保團營長期穩定,臣懇請修訂《團營管理條例》,明確‘團營總兵由兵部選拔,任期三年,考核優秀者可連任;監軍不得乾涉軍務,僅負監察之責;軍餉、兵器由戶部、工部直接供應,禦史台全程監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蕭櫟準奏:“此條例由你牽頭修訂,半月內呈給朕禦批。”
謝淵領旨後,即刻召集兵部、吏部、禦史台的官員,修訂《團營管理條例》。條例修訂過程中,眾人一致同意強化“考核”“監督”機製,確保團營不再受勳貴乾涉。
半月後,《團營管理條例》修訂完成,蕭櫟禦批後頒布全國推行。條例推行後,團營管理更加規範,總兵各司其職,監軍不敢妄動,軍餉、兵器供應及時,京營戰力持續提升。
瓦剌遊騎試圖襲擾宣府衛,得知團營已派五千兵力馳援,嚇得不戰而退。消息傳回京師,蕭櫟在朝會上對謝淵讚道:“謝卿,團營不僅守護京師,還能支援邊衛,真是一舉兩得!”
謝淵躬身道:“陛下,這都是條例完善、總兵得力的結果。臣建議,今後團營與邊衛建立‘聯動機製’,若邊衛遇襲,團營可迅速馳援,形成內外聯防。”
蕭櫟準奏:“此議甚好,由你負責製定聯動方案。”
謝淵領旨後,即刻與嶽謙、李默等邊衛將領商議,製定了“烽燧傳訊、團營馳援”的聯動方案:邊衛遇襲,點燃烽燧,團營在一個時辰內集結出發,確保一日內抵達增援地點。
方案落實後,大吳邊防更加穩固,瓦剌、韃靼再也不敢輕易犯邊。皇太子蕭燁隨謝淵視察團營時,感慨道:“太師,若非您力推團營改革,嚴懲勳貴貪腐,京營恐仍是一盤散沙。兒臣明白了,治國需有決心,更需有製度。”
謝淵笑道:“殿下所言極是。改革難在堅持,製度貴在執行,隻要堅守這兩點,大吳定能長治久安。”
謝淵雖年過半百,每日仍雷打不動地先到兵部批閱團營奏疏,再親赴京郊團營駐地巡查。蕭櫟在奉天殿與他議事時,見他袖口沾著些許塵土——那是清晨查驗營中馬廄時蹭上的,不由勸道:“謝卿,團營新製已推行半載,楊武、嶽謙皆能獨當一麵,你何苦每日奔波?朕準你每月巡查兩次即可。”
謝淵躬身拱手,語氣卻不含半分退讓:“陛下,團營是京師屏障,半點馬虎不得。前日臣查得五軍營有兩名小旗官借操練之名克扣士卒菜金,雖已嚴懲,卻可見新製之下仍有疏漏。臣多跑幾趟,才能及時堵住這些窟窿。”
蕭櫟無奈,隻得命太醫院將滋補湯藥直接送到團營臨時書房,又特批工部為書房添置遮陽的竹簾與降溫的冰鑒,免去他日曬之苦。謝淵卻將冰鑒搬到了士卒的夥房——“他們操練流汗,比我更需降溫”,自己仍在竹簾下批閱《團營軍糧驗收冊》。
這日午後,他翻到神機營的軍糧驗收記錄,見“小米”一項標注“成色中等”,卻附了兩名士卒的申訴條:“米中摻沙,難以下咽”。謝淵當即命人取來當日留存的米樣,倒在瓷盤中,指尖撚起幾粒,果然觸感粗糙,混著細沙。他勃然大怒,立刻傳糧庫主事與神機營總兵入見。
糧庫主事支支吾吾:“大人,這……這是戶部撥來的糧,並非小人摻假……”神機營總兵也附和:“臣見驗收冊寫著‘中等’,便未細查,是臣失責。”
謝淵冷笑:“戶部撥糧自有品級,何來‘中等’卻摻沙?秦飛!”玄夜衛北司指揮使秦飛應聲而出,“立刻徹查糧商與戶部糧餉科主事的往來,看是誰收了好處,敢在軍糧裡動手腳!”隨後又對總兵道:“即刻將摻沙的小米全部封存,命戶部重新調撥新米,明日午時前必須送到營中,若誤了士卒晚飯,唯你是問!”
處置完畢,皇太子蕭燁恰好前來團營學習,見他有條不紊地查案、調糧,感慨道:“太師,您不僅嚴抓操練,連軍糧這種細節都不放過,兒臣今日才懂‘治軍先治弊’的道理。”謝淵聞言,取出那盤摻沙的小米:“殿下你看,士卒吃這樣的米,怎能有力氣操練?為官者若連他們的飯碗都守不住,談何守護江山?”他命蕭燁參與新米驗收,親身體驗軍糧核查的重要性。
片尾
團營改革推行已滿一年,不僅十團營戰力大增,謝淵主導修訂的《團營軍糧監督細則》《營房維護章程》等配套製度也相繼落地,京營上下井然有序。蕭櫟下旨將這些製度彙編為《團營新政集》,列為武臣必修之書,明確“後世若改此製,需經內閣、兵部、禦史台三方聯署,方可奏請”。
此時,謝淵正忙著處理一件棘手事——前定國公蕭恒的舊部暗中串聯,在團營中散布“改革苛待士卒”的流言,試圖煽動不滿。他雖連日召集總兵議事、核查流言源頭,卻始終精神矍鑠,隻是偶爾會在批閱奏疏時揉一揉發脹的太陽穴。蕭櫟見狀,命他將流言處置之事交由楊武牽頭,自己留在府中梳理後續防範對策,不必每日親赴營中。
謝淵雖遵旨留府,卻並未清閒——他每日召秦飛彙報流言追查進展,指導楊武“以證破謠”:將蕭恒舊部私吞軍糧的舊賬與如今足額發放的軍糧冊對比公示,讓士卒看清流言虛假。三日後,秦飛將串聯流言的為首者抓獲,楊武也順利平息了營中情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日清晨,蕭燁興衝衝地走進謝府書房:“太師!流言的為首者已供認是受蕭恒之子指使,現已被押入詔獄;營中士卒不僅沒被煽動,反而主動揭發了另外幾名散布謠言的舊部!這都是您教的‘以證服人’的功勞!”
謝淵放下手中的《防範流言對策稿》,笑道:“這不是我的功勞,是製度的力量。你看,正因我們有軍糧公示、舊案存檔這些製度,才能快速戳破謊言。”他將對策稿遞給蕭燁,“這是我草擬的《團營輿情防範辦法》,裡麵寫了如何定期收集士卒意見、如何快速回應質疑,你拿去看看,若有不妥之處,我們再一起修改。”
蕭燁接過文稿,仔細翻閱,隻見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批注,從“每月召開士卒代表會議”到“玄夜衛暗查流言源頭”,考慮得細致周全。他抬頭看向謝淵,眼中滿是敬佩:“太師,兒臣明白了,治理團營不僅要靠硬製度,還要靠暖人心的辦法。今後兒臣定按您的教導,既守製度底線,又恤士卒民情。”
謝淵點頭,望向窗外——晨光中,團營方向傳來整齊的操練呐喊聲,清亮而有力。他知道,團營的根基已穩,而這份“剛柔並濟”的治理之道,也終將由蕭燁傳承下去,守護好大吳的京師屏障。
卷尾語
團營改革中謝淵抑勳貴一案,以核查京營積弊始,以《團營管理條例》定為祖製終,是謝淵在“勳貴反撲、官官相護、帝王權衡”三重壓力下的製度革新之戰。他未以“削權”為目的,而是以“強軍”為核心,既拿出勳貴貪腐的鐵證打破阻力,又保留勳貴“監軍”之職緩和矛盾,終實現“京營積弊清除”與“兵權收歸朝廷”的雙重目標,暗合明代“於謙團營改革”的曆史邏輯。
從心理與策略維度觀之,謝淵的改革展現了“剛柔並濟”的政治智慧:麵對勳貴的囂張反撲,以鐵證駁斥、借帝王權威強推改革,是為“剛”;保留勳貴體麵、避免徹底對立,是為“柔”;製定條例固化改革成果、建立聯動機製延伸改革價值,是為“遠謀”;關懷士卒爭取支持、聯合文官集團形成合力,是為“務實”。這種特質讓他在“勳貴根深蒂固、祖製束縛重重”的困境中,不僅成功推行改革,更將改革成果轉化為長效製度,其影響遠超一時的兵權調整。
《大吳名臣傳?謝淵傳》載:“淵借團營改革,清勳貴積弊,收旁落兵權,京營戰力複振,邊防以固,後世賴其製百年。”此案印證了“改革需有破局之勇,更需有守成之智”的真理——封建王朝的勳貴特權往往是治國頑疾,若僅靠強力打壓,易引發動蕩;唯有如謝淵般,以證據為依據、以製度為依托、以平衡為策略,方能在清除積弊的同時,維護朝局穩定。
團營的操練聲依舊在京師校場回蕩,謝淵雖已不再親赴巡查,但他製定的《團營管理條例》仍在規範著京營的運轉,他壓抑的勳貴貪腐、提升的軍隊戰力,仍在守護著大吳的江山。這場因“強軍”而起的改革,終將以“製度傳承”的形式,載入大吳史冊,成為後世治國者“如何革新弊政、平衡權力”的永恒鏡鑒。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