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莫道孤臣能獨斷,廟堂博弈寸心驚_玄楨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玄楨記 > 第734章 莫道孤臣能獨斷,廟堂博弈寸心驚

第734章 莫道孤臣能獨斷,廟堂博弈寸心驚(2 / 2)

此時,秦飛匆匆來報:“大人,宣府衛急報,瓦剌遊騎又至邊境,請求京營支援!”張堯立刻道:“陛下,京營需備戰,複勘當暫停!”謝淵卻道:“正因備戰,才需查清實額,否則派誰馳援?”周顯見狀,隻得草草記錄:“神機營輔兵管理混亂,需整改。”

午時一刻,複勘奏報遞入乾清宮。蕭櫟見周顯隻提“賬冊焚毀”“管理混亂”,未提“虛額五萬”,心中了然。張堯、蕭恒跪地哭訴:“陛下,謝淵故意刁難,欲奪我等兵權!”李嵩趁機奏道:“京營乃勳貴所掌,謝大人一介文官,恐難服眾,不如命五軍都督府主理整改。”

謝淵出列反駁:“都督府多為勳貴兼職,整改恐難見效!臣懇請陛下賦予兵部‘暫掌京營提督權’,待整改完畢再還於勳貴!”蕭櫟沉吟良久——他既想借謝淵整肅積弊,又不願徹底得罪勳貴。最終道:“張堯、蕭恒削提督職,改任監軍;謝淵以兵部尚書銜兼京營總協理,限期三月整改;虛額隻清退兩萬,餘下三萬改為‘邊衛預備兵’,由勳貴舉薦將領統領。”

此旨一出,謝淵雖未全遂所願,卻得了整改之權;勳貴雖失提督之職,卻保留部分兵權。李嵩欲再求情,蕭櫟卻揮手退朝:“此事就這麼定了!”謝淵走出乾清宮,心中清楚——這隻是博弈的開始,勳貴絕不會善罷甘休。

未時一刻,兵部議事廳,楊武憂心道:“大人,隻清退兩萬虛額,且讓勳貴舉薦預備兵將領,這與未改何異?”謝淵道:“陛下有顧慮,不可強求。先清退最甚者,再從預備兵入手,逐步替換勳貴親信。”正商議間,戶部侍郎張文派人送來公文:“京營餉銀需等下月撥付,今日無銀補發。”

謝淵一眼識破——張文是蕭恒姻親,故意拖延。他對楊武道:“你去戶部交涉,就說若今日不撥款,我便奏請陛下查戶部糧餉賬目。”張文聽聞,隻得勉強撥付一萬兩——不足補發總額的三成。謝淵無奈,隻得優先發放老弱士卒欠餉,對年輕士卒道:“餘下欠餉,我定會追回,絕不食言。”

未時三刻,張堯、蕭恒以“監軍”身份來到京營,名義上監督整改,實則暗中聯絡舊部。張堯對神機營副將劉達道:“謝淵若要換將,你便稱‘士卒不服’,拖延時日。”劉達領命而去。謝淵得知後,並未直接處置——他明白,此時與勳貴硬碰硬,隻會讓皇帝猜忌,需尋時機再動。

申時一刻,謝淵巡查五軍營,見清退虛額後,營中仍有百餘勳貴家仆掛名“親兵”,卻不操練。他命人將這些人集中訓話:“要麼編入隊列操練,要麼即刻離營!”家仆們卻仗著主人勢力,拒不從命。謝淵正欲發作,周顯忽然趕到:“謝大人,這些人乃勳貴‘隨營護衛’,祖製允許,不如暫緩處置?”

謝淵知周顯是皇帝的眼線,隻得妥協:“限三日之內,要麼操練,要麼離營,否則以‘抗命’論處!”待周顯離去,秦飛道:“大人何必退讓?”謝淵道:“周顯在,便是皇帝在看。若我步步緊逼,隻會落個‘專權’之名。”

申時三刻,謝淵接到邊衛急報:“瓦剌遊騎增至千人,請求京營派三千兵馳援。”他立刻召張堯、蕭恒議事:“需從神機營、五軍營各調一千五百兵,明日出發。”張堯卻道:“新兵剛整訓,恐難作戰,不如從預備兵中調撥。”謝淵道:“預備兵尚未操練,派去便是送死!”蕭恒附和:“監軍有權建議兵源,我等認為預備兵可派!”

雙方爭執不下,謝淵隻得奏請蕭櫟裁決。蕭櫟最終批複:“各調一千,新舊搭配。”謝淵深知,這是皇帝再次平衡——既不讓勳貴完全掌控兵權,也不讓自己獨斷。

酉時一刻,謝淵親自挑選馳援士卒,將勳貴舉薦的預備兵與老兵混編,又命嶽謙親自統領:“務必確保新兵安全,若遇戰事,以老兵為主。”嶽謙領命而去。張堯見謝淵未派純預備兵,心中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此時,李嵩派人送來書信,稱“願協助清退剩餘虛額,條件是保劉達等舊將留任”。謝淵看後冷笑——李嵩想以“妥協”換利益。他回信:“清退虛額可商,留任貪腐將領絕無可能。”李嵩見利誘不成,便散布流言:“謝淵借整改之名,安插親信,欲謀京營兵權。”

酉時三刻,流言傳入宮中,蕭櫟召謝淵問話:“卿可知外間傳言?”謝淵坦然道:“陛下,臣所薦將領皆為邊衛有功之人,可查戰績;若陛下不信,可命周顯監督任免。”蕭櫟見他坦蕩,又念及邊衛馳援在即,便不再追問:“卿專心整改,莫要理會流言。”

次日辰時,京營馳援部隊出發,謝淵親自送行。望著遠去的隊伍,他對楊武道:“待馳援歸來,便是替換舊將的時機。”此時,戶部終於撥付剩餘欠餉,張文親自送來:“謝大人,此前延誤乃賬目混亂,非故意為之。”謝淵知他服軟,也不為難:“既如此,既往不咎,今後餉銀需按時撥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巳時一刻,謝淵開始整頓軍械庫,發現神機營仍有千餘發鉛彈被劉達私藏。他不再猶豫,命秦飛將劉達拿下:“私藏軍械,延誤邊衛馳援,按律當斬!”張堯聞訊趕來阻攔:“劉達乃老臣,願以家產贖罪!”謝淵道:“軍法如山,豈能私了?”當即奏請蕭櫟,以“斬立決”處置劉達——這是整改以來,謝淵首次嚴懲勳貴親信。

蕭櫟接到奏報,沉吟半晌——他明白謝淵是在試探底線。最終批複:“準奏,但需安撫張堯,許其舉薦新副將。”謝淵接旨,心中鬆了口氣——皇帝雖維護勳貴,卻也認可了他的軍法處置。

午時一刻,劉達被斬於營前,京營震動,勳貴舊將再不敢公然抗命。謝淵趁機清退剩餘虛額,將預備兵中的勳貴親信替換為邊衛老兵。張堯、蕭恒雖怒,卻因劉達之死不敢再阻。李嵩見勢不妙,也收斂了小動作。

此時,邊衛傳來捷報:“京營馳援部隊大敗瓦剌,嶽謙將軍立功!”蕭櫟大喜,召謝淵入宮:“卿整改有功,朕欲加你‘少傅’銜。”謝淵推辭:“此乃將士用命之功,臣懇請陛下將賞賜轉贈陣亡士卒家屬。”蕭櫟讚道:“卿公而忘私,朕準奏。”同時下旨:“京營整改延期三月,由謝卿全權處置,勳貴不得乾預。”

謝淵知道,這是皇帝對他的最終認可——以一場勝仗證明了改革的價值,也讓勳貴再無反駁的理由。

未時三刻,謝淵返回京營,張堯、蕭恒前來見禮,態度已不複往日傲慢。謝淵道:“兩位監軍若願協助整頓,可負責士卒優撫;若不願,可奏請陛下回京。”張堯、蕭恒對視一眼,隻得道:“願協助整頓。”

片尾

此後三月,謝淵徹底清退虛額,更換貪腐將領,修繕軍械,京營戰力大增。蕭櫟最終下旨:“京營提督仍由勳貴擔任,但需經兵部考核;兵部掌軍政、勳貴掌軍紀,相互製衡。”這一製度,既保留了祖製,又實現了改革,成為大吳百年穩定的基石。

謝淵站在京營校場,看著操練整齊的士卒,心中明白——這場博弈,沒有絕對的贏家,卻以“平衡”換來了江山穩固。他從未“說什麼是什麼”,卻以隱忍、堅持與智慧,在帝意與權門的夾縫中,為大吳守住了京師屏障。

卷尾語

此案最精妙處,在於“非獨斷而求平衡”的博弈邏輯——蕭櫟既非全然信任謝淵,亦非縱容勳貴,而是以“削職留監軍”“清額留預備兵”的折中方案,維係權力平衡;謝淵既未因帝意搖擺而放棄改革,亦未因握有鐵證而步步緊逼,而是以“妥協換時間”“勝仗定乾坤”的策略,逐步推進訴求;勳貴既非坐以待斃,亦非公然反叛,而是以“祖製施壓”“拖延阻撓”的方式,試探底線。三方的互相試探與有限退讓,終形成“兵部掌軍政、勳貴掌軍紀”的製衡製度,暗合明代“文武相製”的治國邏輯。

謝淵的勝利,非“鐵證必勝”,而是“時機與分寸的勝利”——他懂得在皇帝猶豫時隱忍,在勳貴反撲時強硬,在勝仗後乘勢而上,將改革訴求融入皇權可接受的框架內。這種“不疾不徐、進退有度”的政治智慧,比單純的“直諫”更具現實意義。

《大吳名臣傳?謝淵傳》載:“淵整京營,不恃證而恃謀,不獨斷而恃衡,終在帝意與勳貴間尋得坦途,雖未全遂所願,卻成百年之製。”此案印證了封建朝堂“改革難在破局,更難在平衡”的真理——唯有讀懂權力的邊界,把握博弈的分寸,才能在不引發動蕩的前提下,清除積弊,守護江山。

喜歡玄楨記請大家收藏:()玄楨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道法通天,老姐卻勸我還俗? 幻想怪能 讓你上戀綜,你把影帝拐回家乾嘛 海上安全屋囤貨生存 絕世逍遙小醫仙 悠閒鄉村直播間 我明明是特務,你卻叫我同誌? 竊國駙馬 日不落天唐 天崩開局,絕望主婦發癲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