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定國大營返回三潭寨的路上,倒春寒的冷風還在山間打轉,我卻攥著那張批準建兵工廠的手令,手心滿是熱汗。剛進寨門,便直奔議事廳,叫親兵鋪好粗麻紙,研好墨,憑著記憶與勘察時的細節,一筆筆勾勒泗河支流台地的兵工廠規劃圖。
燭火從黃昏燃到深夜,紙上的布局漸漸清晰:台地最北側,背靠低山處畫著三座圓頂冶鐵高爐,高爐旁標注著“儲炭區”與“鐵礦堆場”,中間留著寬三尺的通道,方便牛車運送原料;高爐南側是兩座長方形精煉工坊,工坊內畫著打鐵砧、淬火池的位置,旁邊用小字注著“引泗河水入池,設閘門控水量”;工坊東側,沿台地邊緣修四座防禦墩台,每座墩台高三丈,可駐十人,墩台間用丈二高的木柵欄連接,柵欄下埋三尺深的尖木,圖上特意圈出墩台視野範圍——能覆蓋台地四周十裡,任何動靜都逃不過警戒;台地西南角是工人生活區,三十間茅草屋排成三列,中間留著曬穀場,旁邊畫著一口水井與兩間糧倉,標注“工匠每戶一間,配農具,閒時可墾荒”;最關鍵的是台地西側,順著山勢挖一條丈寬的儲水池,連接泗河支流的引水渠,渠上設三道水閘,既供工坊用水,又能在敵軍來犯時放水阻路。
“公子,這圖想得周全!”孫鐵臂湊過來,指著防禦墩台連連點頭,“有這墩台與柵欄,就算明軍小股來襲,也能撐到寨內支援。”我放下筆,將圖交給親兵:“立刻抄三份,一份送各農會,一份給塢堡主,一份留寨內傳看。傳我命令,調兩百輔兵明日卯時在寨外集合,再讓人去韓家塢、平靖關、三潭寨農會報信,說他們支援的民兵,今日便可帶工具來台地。”
次日天剛蒙蒙亮,泗河台地已是人聲鼎沸。兩百輔兵扛著鋤頭、鐵鍬,列隊站在台地中央;韓家塢農會的一百民兵推著獨輪車,車上裝著鋸好的木材與陶罐;平靖關農會的人則牽著幾頭黃牛,牛背上馱著鐵匠用的鐵鉗、鐵錘;三潭寨農會的鄉親們更實在,帶來了自家的鐮刀、斧頭,還有十幾袋麥種——“統領,工坊建好前,閒時能先種些麥子,不讓地荒著!”塢堡農會會長趙老栓也來了,帶著五十個精壯民兵,每人腰間彆著短刀,“統領放心,俺們莊丁熟水性,引水渠的活,俺們包了!”
正忙著清點人數,遠處傳來馬蹄聲,李定國派來的五位大工匠到了。為首的老工匠姓周,手上滿是老繭,背著一個工具箱,剛下馬便直奔台地北側:“此處靠山,擋風,建高爐正好。土要選黏性大的,混著稻草夯實,才能耐住高溫。”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揉了揉,轉頭對身後的工匠說:“去,讓人先挖三個丈深的爐基,按這尺寸壘磚石。”
隨著周工匠一聲令下,建設熱潮瞬間掀起。輔兵們分成兩隊,一隊跟著周工匠築高爐,搬來石塊壘爐基,和著稻草與黃泥糊爐壁,老工匠不時用木槌敲打爐壁,檢查是否結實;另一隊跟著孫鐵臂修防禦墩台,夯土的號子聲在山間回蕩:“夯啊夯,夯得牢,明軍來了打不跑!”農會的民兵們也沒閒著,韓家塢的人鋸木搭柵欄,平靖關的人挖引水渠,三潭寨的鄉親們則幫著搭工人茅草屋,婦女們燒著熱水,用陶罐裝好送到各施工點,連孩子們都提著籃子,撿來散落的木片當燃料。
我站在台地高處,看著眼前的景象:冶鐵高爐的輪廓漸漸成型,防禦墩台的夯土越來越高,引水渠的水流順著渠道淌進儲水池,茅草屋的屋頂一片片鋪好。周工匠走過來,指著高爐笑道:“統領,照這進度,十日便能點火試煉,不出一月,就能打出第一支長矛!”遠處,泗河的流水聲與工匠們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倒春寒的寒意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熱騰騰的築鐵勁頭,這泗河台地上的兵工廠,正一點點從圖紙變成現實。
時間來到了四月份,兵器廠的建設主體工程都已經完成,各個農會的民兵都已經撤回,也隻留了五十名輔兵作為兵工廠的守衛,李定國派來的五個鐵匠和獨立營在周邊地區網羅來的二十來名鐵匠,在周匠頭的帶領下,開始調試冶鐵爐,兵工廠也開始從外麵采購了礦石和木炭,肥水不流外人田,泗河上遊兩岸就有露天鐵礦分布,各個農會組織民兵開采鐵礦和燒製木炭,然後賣給兵工廠,兵工廠支付給他們合適的報酬。
這天,泗河台地,已經氣候宜人。冶鐵高爐的煙囪率先立了起來,黑褐色的爐壁泛著黃泥與稻草混合的啞光,像三座敦實的小山丘。周匠頭光著膀子,古銅色的脊梁上滲著汗珠,正指揮鐵匠們圍著最東側的高爐調試窯口。
“風箱再拉快點!”周匠頭手持長鐵鉤,不時伸進窯口攪動,通紅的火光映得他滿臉發亮。高爐下,兩名鐵匠正踩著雙人風箱,木杆來回晃動,“呼哧呼哧”的風聲裡,窯口的火苗從橘紅轉為熾白。我站在一旁,看著體溫計——這是用銅片自製的簡易測溫工具,刻度對應不同火候,是我根據現代熱脹冷縮原理畫的圖紙。“周師傅,窯口溫度快到‘亮白’了,能加鐵礦了!”我喊道。
周匠頭愣了愣,隨即點頭:“還是統領這法子準!以前全靠經驗摸,現在看這銅片就知火候,省了不少功夫。”說著,他指揮輔兵將砸碎的鐵礦塊與木炭按比例填入爐內,再用濕泥封緊窯口。接下來的三個時辰,鐵匠們輪流守在爐邊,不時添加木炭,調整風箱力度。直到日頭偏西,周匠頭才大喊一聲:“開爐!”
鐵鉤撬開窯口的瞬間,一股熱浪撲麵而來。通紅的鐵水順著陶管流出,像一條奔騰的火龍,緩緩注入提前挖好的土模中。待鐵水冷卻,敲碎土模,露出的鐵錠泛著均勻的銀灰色——沒有以往的蜂窩狀氣孔,質地緊實得多。“好鋼!”周匠頭拿起鐵錠,用錘子敲了敲,聲音清脆,“這精煉的法子,比咱們以前的土辦法強十倍,打出來的兵器準能劈鐵如泥!”
喜歡明末少年請大家收藏:()明末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