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賢相智策閣下)
1.徐階:廿年仰人鼻息,一招翻身鹹魚
一個人,一輩子。
通常,隻要學一種技能。
比如說,華山派的嶽不群。
靠一套辟邪劍法,搶了五嶽盟主的位置。
二十年屈居人下,苦練一劍得以翻身。
他的勵誌故事,一直是徐階學習和標榜的。
徐階深知,從政那是沒有出路的,乾活的人少,嘴碎的人多。
畢竟,端著板凳跟在嚴嵩的後麵,不過是跑腿的。
有時候,連跑腿的都算不上,隻能算狗腿子。
嚴嵩倒台,他雖然接了內閣首輔的班。
但麵對一個亂攤子,和一群爾虞我詐的同事。
徐階選擇了停一停,放一放,把問題交給後來人。
他按照世宗的要求,工作重心放在了研究嶽飛遺文上麵。
那些嶽飛遺文,是抄嚴嵩家時,在書房的暗格中找到的。
從元末開始,坊間就有嶽飛遺文隱藏著南宋寶藏的傳聞。
徐階將嶽飛遺文,秘密地交給了世宗皇帝。
世宗皇帝,曾苦於大臣們折服於嚴嵩的“乾坤一擲”。
所以,隻要關於錢的事情,他都是滿眼冒光。
這項秘密的工作,沒有時間,沒有壓力。
重要的是,這次總算鹹魚翻身,不用仰人鼻息了。
自由的身體,自由的靈魂,自己說了算,特帶勁。完)
2.楊一清:五十年常青樹,宦海能有幾人
嘉靖元年,文淵閣,燈光璀璨。
大明綜合發展年度先進人物表彰大會,在京盛大舉行。
楊一清受邀參加本次活動,並領取50周年躬耕獎。
這是明朝曆史上,為數不多能拿到此項殊榮的人。
有些人,沒活到50歲。
有些人,工作沒做滿50年。
有些人,做著做著就把自己做沒了。
官場常青樹,這個稱謂,楊一清非常喜歡。
聽說這次要上台領獎,鬢角的白發都精神抖擻。
準備迎接喧囂的媒體,以及閃亮的鎂光燈。
在參加活動前,楊一清對過去的工作也做了一番回顧。
默默地,總結出了一個觀點和三個經驗。
觀點麼,就是隨時隨地聽領導的話。
大領導說啥就“嗯”,小領導說啥就“哦”。
經驗麼,無非等、靠、要。
等,就是一切等領導定奪。
領導不表態的事情不做,領導不關心的事情不做。
靠,就是凡事靠屬下背鍋。
領導交辦的事情屬下去辦,績效考核扣的獎金由屬下來填。
要,就是隨時要喊苦喊累。
領導交辦任務要說忙,忙的死過去,又活來的那種。完)
3.葉向高:與其碌碌官場,不如歸養園田
“與其碌碌官場,不如歸養園田。”
每當葉向高說出這句話,李福祿心裡就不爽。
明明,是被城裡人“卷”出了公務員隊伍。
然後降維打擊,回鄉找條輕鬆“躺平”路徑的讀書人而已。
李福祿不敢明說,怕葉向高不請他喝茶。
十年前,葉向高以鄉賢的身份,回鄉包了一座山頭。
縣太爺等一眾小卡拉米,放著鞭炮過來剪彩。
還請了棺材鋪的孫木匠,打了一塊金字招牌送來。
葉向高的高山茶葉廠,就這樣順利開張了。
而縣太爺的小舅子,名正言順地成了茶廠的股東兼廠長。
生活在山區的老農,耕地在行,種茶拿手。
所以,農閒的時候,葉向高就請他們上山整理茶園。
雖然雇傭費少的可憐,但有參評“縣中好人”的資格。
對於勞苦一生的農民來說,這是子孫可以被舉薦的唯一機會。
所以,無數的老農民搶著上山去葉向高的茶園乾活。
最近,葉向高還組織了一場炒茶比賽。
小葉村的馬有道,縣太爺小舅子小妾的大表哥得了第一名。
李福祿正在品的茶,正是馬有道親手炒出來的。
“福祿兄,這明前茶的口感怎麼樣?”
“葉兄,喝來喝去,還是您這裡的茶最對我口味。”
李福祿雖然心裡不服氣,但嘴巴卻很誠實。完)
4.於謙:粉骨碎身不怕,世間清白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