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際,蘇州一帶出了不少的書畫藝術家。
王鑒,就是來自蘇州太倉的種子選手。
因為家裡有田有地,所以靠天就能收大米。
有了大米,自然飽暖思讀書,無聊去考了個功名。
考功名那會兒,是在明朝,所以他做的是明朝的知府。
沒做幾年,大明朝沒了,他也就下崗了。
大家都知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顯然,年輕力壯的王鑒沒趕上好光景。
隻有清朝的知府老爺,才有撈十萬雪花銀的機會。
不過,王鑒並沒有因此而氣餒。
本身就是個家有彆墅,錢莊有存款,糧倉有大米的主。
不做知府,比知府還過得瀟灑。
那樣的知府,其實沒有當的必要。
一日三餐吃口飯,吃多了容易肚子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到時候,高血糖、高血脂、外加高血壓。
弄了點錢,都貢獻給了東街的開診所的王麻子。
那自然,是很不值當的事情。
在前朝當知府的時候,他報了全國中青年藝術班的畫畫課程。
後來,朝廷亡了,藝術班散了。
但瘋狂的熱愛夾帶著文雅,伴隨他細數窗外的落花。
那些無法逆改的命運,就是青春的代價。完)
5.翁同龢:兩朝帝師的悲傷往事
回憶不可追,往事就像冷風吹。
當初是自己沒教好小皇帝,差點被慈禧打斷了腿。
回到常熟的翁同龢,時不時就流眼淚。
想當年,明明是很有機會,可以榮華富貴。
如今卻隻能,在虞山鵓鴿峰下,對著皓月舉杯。
那一年,同治皇帝隻有十九歲。
大好的青春,還未長成羞澀的花蕊。
突然就得了隱疾,埋進了地宮與黃土依偎。
還好,叛逆期的同治,並不對付慈禧的口味。
翁同龢的帽子,就沒有被牽連移位。
新登基的光緒皇帝,是個小傀儡。
翁同龢重起爐灶,再教一遍感覺很累。
但想到前麵一個皇帝,已經入土報廢。
隻要把眼下的小皇帝輔導好,或許自己還有機會。
他吭哧吭哧,加班加點,忙得差點兒爆了老肺。
好不容易把光緒,帶上了執政的正軌。
深感慈禧在背後,一定會陰謀作祟。
於是,向光緒皇帝暗地推薦了亢奮人士康有為。
百日維新,“戊戌六君子”變成了刀下之鬼。
光緒被軟禁,翁同龢的帝師夢再次破碎。
如今風燭殘年,無人問津,誰能解其中滋味。完)
6.張問陶:船山老人的山水情懷
“山,在夢裡。”
“夢回,崢突兀的崎嶇蜀道。”
“夢回,雄偉壯麗、大氣磅礴的蜀地山川。”
張問陶離開四川,已經多年。
但四川的一山一樹,一草一木,猶清晰如昨。
那年,四川成都鹽茶道官署中歡燈結彩。
他和知己兼詩友的林頎,在那裡喜結連理。
錦城的好友,紛紛前來為他們道賀。
從此,他的人生和詩歌一樣,變得樸實而溫暖。
而仕途,也愈發的平坦而光明。
如今,張問陶定居蘇州,虎丘山塘。
脫下了官服的他,成為隱入山塘街的尋常人。
“水,在眼中。”
“眼底,是池塘輕柔的風。”
“眼底,是風中觸手可及的春天的歡娛。”
此後多年,張問陶遨遊大江南北。
身邊總有林頎陪著,從來都不覺得孤單。
山越高、水越深,雲越遠。
他的心性,也越來越空靈。
連隨園老人袁枚,也羨慕張問陶的生活。
無非,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完)
喜歡眾生芸:王者浴血請大家收藏:()眾生芸:王者浴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