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進的詢問很順暢的就問出了馮翠居住在6號樓裡的表現,似乎對李明墜樓案有了一個新的假設。
而且李明墜樓案當天晚上,曾進是很晚才回來的。
有客戶要看房子,看完之後感覺天要下雨,為了不淋雨,他和同事就一起去吃了燒烤,一直到半夜雨停之後才回到小區。
所以,李明墜樓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也是第二天聽到樓下的吵鬨才知道的。
林涵宇的記憶痕跡中,小區監控錄像中曾進的確是半夜回來的,所以當初排查他的時候也就是簡單的詢問。
曾進帶來的消息,證實了一點,李明和馮翠之間暗中是有聯係的。
這種聯係的源頭開始,很可能就是趙長生帶著馮翠開始的。
剛把這個消息給宋文遠彙報,宋文遠就說道:“經偵那邊想要借你去用一用,你願意去嗎?”
鄧凱在一邊笑道:“老大,什麼時候我們小林成了物品,還用一用了?”
林涵宇回頭錘了鄧凱一拳,“凱哥,本來不是的,被你這麼一說我還真就成了物品了。”
說完,看著宋文遠,挺直了身子,說道:“宋隊,我聽從組織安排。如果有需要,也能幫到經偵那邊,我沒問題。”
“好!”宋文遠點點頭,“不過記得一點,人不能白用,狠狠的宰一頓!程隊已經做好準備了,你可千萬不要手軟!”
宋文遠口中的程隊,是經偵支隊的支隊長程弘遠,和宋文遠的名字裡都帶著一個遠字,局裡的人時不時也會拿兩個人的名字比較。
“文”在刑偵,“弘”在經偵,看誰能更遠!
所以,兩邊在案件的合作中雖然緊密,但時不時的要“敲一敲”對方的“竹杠”已經成了一個潛規則。
市局信息中心內,經偵支隊邀請而來的專業人員和經偵支隊的技術人員,全都在忙碌著。
巨大的屏幕上數據洪流在不斷的彙總,把與何曉梅相關的賬戶往來,利用智能匹配來減少人工匹配的難度。
這也是一項最新的技術,除了銀行賬戶之外,還有時間、賬戶所有人的區域、年齡等逐一的進行篩選。
即便是有了智能輔助,但何曉梅的賬戶相關的賬戶異常的複雜,像是一個金字塔頂端,越往下,賬戶的數量就越多,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
很多賬戶信息並非是本人,很可能還涉及到個人信息泄露或者買賣。
一張從何曉梅賬戶中如天女散花一般越來越廣和多的數據庫被展開,目前已經涉及到十萬人。
這個數據量讓智能分析也變得有些尷尬,因為不少賬戶一年才有一兩次交易,金額從一分錢到幾百元不等,要分析出匹配和關聯度很難。
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進度和規律可行。
經偵最開始也是一一的去查訪這些賬戶的主人,得到的結果讓他們直搖頭,因為很多賬戶主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賬戶的存在。
這中間還有身份信息到期,更換之後再度出現的。
更加說明這是一個有組織的龐大的個人信息被利用的重大案件。
而何曉梅賬戶轉出去的資金,在沒有到國外馮翠的賬戶前,也很複雜。
為了規避開始逐漸嚴格監管的銀行係統,何曉梅賬戶上的錢進去之後就快速的被拆得七零八落,像撒豆子一樣分散,轉幾圈再彙合,最後消失,現在還不能確定是不是所有資金出去之後最後都進了馮翠的海外賬戶中。
經偵支隊隊長程宏遠雙眼都布滿了血絲,看到林涵宇在何大誌的帶領下走進來,嚴峻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林涵宇,聽說你在記憶方麵有特長,我想讓你看看這些數據和賬戶,從刑偵的角度分析一下哪些賬戶與馮翠的關聯會更強一些。”程宏遠說出了自己的需求,他這是無奈之下的另一個策略,並不真的覺得林涵宇會帶來什麼巨大的改變。
畢竟,有智能的分析軟件在,可依然還是沒有什麼頭緒。
要是一個一個的排查這些賬戶的主人,時間和難度都太大,還不知道要花費多久的時間和投入多少的人力。
目前為止最遠端的賬戶資金出入更像是菜市場的零售小商販,在新的支付係統剛剛興起的時候,不得不說終端監控上還有很多的不足。
林涵宇看著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也是頭大,倒不是記憶問題,而是他的專業不在經偵方麵,數據分析的基本原理還有所欠缺。
連專業人員和經偵的技術骨乾都做不到的事,他不認為自己也可以憑借超強記憶做得到。
隻有另辟蹊徑,換一個思路。
不去考慮這些賬戶的戶主,而是考慮區域問題。
林涵宇沒有立刻去看屏幕。他拉過一把椅子坐下,閉上眼睛,屏蔽掉周圍的嘈雜,意識沉入記憶的深海。目標:何曉梅關於馮翠電話的供述。
審訊室的畫麵清晰浮現。何曉梅麻木的聲音響起:
“…我偶然聽到她打電話…很奇怪的方言…調子又急又快,卷舌音特彆多…跟滇省旅遊時聽到的有點像…她講得非常流利…”
方言!這是關鍵錨點。
原本是考慮馮翠的藏身之所,但也許也是這些賬戶源頭或者主要賬戶來源的區域。
何曉梅在交代的時候,還特意的學了一下口音,雖然隻是幾個簡單的字符,但林涵宇的腦子裡卻記得非常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