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也就任以來,未見其他州郡官員來訪,他們都在暗中考驗這位新任並州刺史的能力。
王也返城次日,晉陽城門人聲鼎沸,張遼等人設下募兵點,參軍之人接連不斷,多為衣衫破舊之流民。然而,王也並不輕易收納,定下了嚴苛的選拔要求,涵蓋身高、臂力、視力及體魄。此舉令募兵進展緩慢,因流民普遍體弱,且多老弱病殘,王也隻得適度放寬條件。
為廣納賢士,王也聽取徐庶與郭嘉之策,無論入選與否,投軍者皆可享一碗濃稠小米粥。此計意在吸引流民,同時彰顯王也仁愛之心,提高在並州的威望。
未料,黑山軍肆虐之甚,因之流離失所的難民聞訊,紛紛奔赴晉陽。三日之內,城門處流民已聚集兩三萬之眾,而晉陽總人口不過六七萬。
王也等人聞訊急赴城門,眼前人山人海,衣衫襤褸、麵容憔悴的流民攜家帶口,圍坐於王也所設粥棚周圍,目光緊盯鍋中熱粥,滿是渴求。
三日之間,王也開銷劇增,募兵及施粥皆需大量金銀,加之打造兵器鎧甲,耗費更甚。且此時兵力需求已足。
麵對流民,王也陷入兩難。
他樹立的是仁愛形象,若置流民不顧,任由黑山軍屠戮,則有違初衷。
更為棘手的是,流民中有不少為新募士兵之親友,若忽視,必將影響軍心。
王也欲向王寧提議開倉放糧,卻被告知此舉恐致晉陽民心不穩。
畢竟,這些糧食原為城內百姓所備,轉用於流民,必將激起民憤。
近三萬流民,王也無力獨擔。
正當王也苦思之際,係統給出抉擇:
一,拒流民於門外,任其自生自滅,獎《新華字典》一本;
二,接納流民,行善積德,獎陌刀製作工藝。
“陌刀!”王也心中一震,喜出望外。
此時代,陌刀實為利器,若組建重甲陌刀隊,必能所向披靡。
王也毅然決然,選擇了接納流民。
霎時,陌刀製作工藝圖紙及手冊湧入其腦海。
軍情緊迫,陌刀製造成本高昂,王也隻能暫時擱置此計。
王也收容流民的消息迅速傳遍城中,謠言四起,百姓誤以為王也會開倉放糧。
隨即,百姓蜂擁至刺史府,要求遣散流民。
王也無奈,隻得張貼公告,承諾不動糧倉。
單憑王也之力,難以維持眾多流民生計,他再次向王家求助,卻得到戰後再議的含糊回應。
王也深感憂慮,他在並州的地位,全係於此。
三日募兵後,王也麾下兵力增至五千,與城內原有兵馬合計,總數過萬。
新募四千餘兵卒亟待訓練,王也索性入駐軍營。
現王也麾下有騎兵四百,弓箭手三百,步兵四千,及護衛百餘。
他將曾參與黑山軍戰役的老兵分散至步兵中,實施以老帶新,並提拔佼佼者擔任隊長。
張遼繼續統率騎兵,徐晃指揮兩千長槍兵,郭淮帶領一千刀盾兵。莫石頭除負責弓箭手外,還兼任軍法官。
剩餘千人由王也親自指揮。
新兵訓練雖嚴,但夥食豐厚,日日有肉食。
王也訓練士兵的同時,派斥候偵察黑山軍動向。
斥候回報,黑山軍正侵擾周邊村落,預計五六日內將抵達晉陽。
黑山軍逼近,晉陽周邊縣城烽火不斷,紛紛求救。
但晉陽自身難保,朝廷無力支援,這也是黑山軍肆無忌憚的原因。
黑山軍欺軟怕硬,專挑平民下手,卻不敢觸動世家大族。王家、令狐家、張家等並州豪族,皆有私兵,宅邸堅固。
王也投身軍營,終日勞碌。
一日疲憊歸家,雙胞胎姐妹欣喜迎接,侍奉細致。
王也為二人取名,長姐菲菲,幼妹詩詩。
二人迅速備好熱水,王也愜意泡澡。菲菲著肚兜立於其後揉肩,詩詩伴其左右,共浴擦洗,畫麵溫馨宜人。
菲菲技巧純熟,力度恰到好處,令王也疲憊頓消。詩詩的手輕柔細膩,宛若春風拂麵,令人心動不已。
水下,王也與詩詩舉止親密。
詩詩臉頰泛紅,眼中含情脈脈。
屋外婢女聽見屋內動靜,皆羞澀心跳加速。
她們私下期盼,或許某日能得刺史大人青睞,飛上枝頭變鳳凰。
室內聲響加劇,持續良久,婢女們麵露驚訝。
使君果然非凡,持久力驚人。
次日清晨,王也被門外丫鬟喚醒。
他起身,舒展筋骨,頓感精神煥發。
他輕輕移開詩詩的手臂,抽出被菲菲壓麻的腿。
望著沉睡的兩女,王也不忍驚擾,悄然離床。
“使君,黑山軍即將到達!”
隨丫鬟至前廳,徐庶焦急稟報。
王也點頭,神色鎮定。
該來的總會來。
王也與徐庶先赴軍營安排,後與張遼等人登上城牆。
此時,黑山軍距晉陽尚有十數裡。
城牆向南望去,塵土飛揚,人潮如織。
數萬大軍如潮水般逼近晉陽,氣勢驚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晉陽城頭,氣氛驟然緊張。
王寧眉頭緊鎖,滿心擔憂。
張遼觀察片刻道:“使君,黑山軍人數恐不止四五萬。”
“至少七八萬!”郭淮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