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聽丈夫這麼一說,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再多言,隻是默默地幫他把包裹打得更結實了些。
第二天一早。
張大山便帶著這份精心準備的“束修”,領著要去上學的小山,再次來到了周先生家。
周先生剛剛起身,正在院子裡打著一套慢悠悠的拳法,看起來倒也有幾分仙風道骨的意味。
看到張大山父子前來,他收了拳勢,微微點頭。
“先生早。”
張大山上前行禮。
“小子今天特意送些東西過來,算是……略表束修之意。”
他說著,將手中的包裹遞了上去。
周先生沒有立刻去接,而是先看了看張大山,又看了看他手裡那個分量不輕的包裹。
“不是說好了,得空幫老夫乾點活就行了嗎?”
他淡淡地說道。
“幫先生乾活是應該的。”
張大山誠懇道,“但先生傳道授業,耗費心神,小子也不能讓先生白白辛苦。”
“這些是小子前陣子進山采挖、自己炮製的一些粗淺藥材,不成敬意,還望先生不要嫌棄。”
周先生這才伸出手,接過了包裹。
入手感覺沉甸甸的。
他解開麻布,看到裡麵碼放整齊、色澤純正、散發著濃鬱藥香的各種藥材。
尤其是那些切得薄厚均勻、狀如馬蹄的上等黃芪片,以及油潤飽滿、一看就經過特殊處理的三七塊。
饒是周先生見識過一些好東西,眼中也不由得閃過一絲驚訝。
他拿起一片黃芪,仔細看了看斷麵,又放到鼻尖嗅了嗅。
“嗯……好參。”古時黃芪也常被稱為“參”)
他又拿起一塊三七,用指甲掐了掐,感受著那恰到好處的硬度和油潤感。
“這三七……是蒸製過的?”
他抬起頭,看向張大山,眼神中帶著幾分探究。
張大山心中微微一驚,沒想到這老先生如此識貨,連蒸製都看得出來。
他不敢隱瞞,點了點頭:“小子偶然得知,三七蒸過之後,藥效似乎更好些,便自己嘗試了一下,也不知對不對。”
周先生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沒有再追問。
但他心裡卻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蒸製三七,這可不是普通農夫能知道的法子。
就算是一些鄉下郎中,也未必懂得其中的門道。
眼前這個張大山,身上藏著的秘密,怕是比他想象的還要多。
不過,他並沒有點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他活了大半輩子,這點道理還是懂的。
他將藥材重新包好,臉上露出了難得的、一絲真誠的笑容。
“你有心了。”
他對張大山說道,“這些藥材,品相炮製俱佳,都是難得的好東西。老夫就卻之不恭了。”
“往後小山的束修,就用這個抵吧。”
“不過,”他話鋒一轉,“老夫醜話說在前頭,藥材雖好,學問更要緊。若是小山將來學業不精,或者你後續的藥材供不上了,老夫可是要翻臉不認人的。”
他半是認真半是玩笑地說道。
“先生放心。”
張大山連忙保證,“小子一定督促小山用心苦讀,不敢有絲毫懈怠。藥材方麵,隻要山裡還有,小子就一定優先供奉先生。”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