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則充分發揮了他在打鐵和重體力活上的優勢,負責所有金屬部件的最終成型、以及大型木料的加工和搬運。
已經對木工活計越來越上手的柱子,則在父親和大哥的指導下,承擔起了大部分木質構件的精細加工和榫卯製作。
他的手越來越巧,對各種木材的特性也越來越了解,常常能準確地按照父親的要求,將一塊塊普通的木料,變成形狀各異、尺寸精確的合格零件。
就連平日裡主要負責藥材和“買賣”的石頭,以及專心讀書的小山,也會在空閒時過來搭把手,或者在一旁出謀劃策。
石頭那靈活的腦子,常常能提出一些解決實際操作難題的巧妙建議。
而小山,則憑借著他認識的字越來越多,能夠幫助父親更準確地理解《天工開物》中某些晦澀的文字描述,避免了一些可能的理解偏差。
全家人,再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擰成了一股繩。
經過了將近半個月的緊張忙碌。
一架嶄新的、或者說是經過了脫胎換骨般改造的龍骨水車,再次矗立在了清河岸邊。
它看起來比之前那架更加雄偉、也更加……“精密”了。
龍骨水槽采用了更厚實、更光滑的硬木板材拚接而成,接口處用桐油和麻絲仔細封堵,確保不漏一滴水。
鏈條的木節被打磨得更加圓潤,連接的鐵銷也更加粗壯耐用,運轉起來幾乎聽不到以前那種刺耳的摩擦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刮板的形狀和傾角都經過了重新設計,使其在入水和出水時更加順暢,舀水量也明顯增加。
最核心的改進,在於上下兩個輪軸的軸承部分。
張大山不僅選用了最堅硬耐磨的棗木心材作為軸瓦。
還在鐵牛的幫助下,對鐵匠打製的軸套進行了更精密的打磨和配合。
並且,在安裝時,他還特意在軸承處塗抹了用獸油和石墨粉混合熬製的、具有極佳潤滑效果的“潤滑脂”。
至於驅動裝置,他暫時還沒有采用更複雜的齒輪傳動。
但也將原有的手搖腳踏機構進行了優化,增加了力臂,調整了角度,使得操作起來更加省力,也更符合人體發力的習慣。
當這架優化後的水車,第一次被重新推入水中,開始試運轉時。
所有參與建造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緊張地注視著。
“起。”
隨著張大山一聲令下。
鐵牛和石頭同時發力。
奇跡發生了。
他們明顯感覺到,驅動水車所需的力氣,比以前小了至少三分之一。
整個水車運轉起來,異常的平穩、順暢,幾乎聽不到任何雜音,隻有鏈條和刮板在水中發出的、富有節奏的“嘩啦啦”聲。
而那從出水口奔湧而出的水流,也比以前粗壯了許多,水量至少提升了兩成以上。
“太……太輕鬆了。”石頭一邊踩著踏板,一邊驚喜地叫道,“爹,這水車……好像自己會轉一樣。”
“是啊,比以前省勁兒多了,水也大多了。”鐵牛也憨厚地笑著,臉上充滿了成就感。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