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繪製了更詳細的青石山藥材資源分布圖,並開始有意識地記錄每次采挖的數量和地點,為將來的可持續利用積累數據。
在藥材炮製方麵,他也更加精益求精,嚴格按照父親傳授的改良工藝進行操作,確保每一批交給趙四海的藥材,都能達到最高的品質標準,從而換取最好的價錢。
他還利用每次去鎮上交易的機會,積極地拓展自己的人脈,打探各種市場信息,為將來可能獨立進行的“大買賣”做著準備。
紡織作坊裡,花兒這位“首席織女”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提花精麻布的市場反應遠超預期,趙四海那邊幾乎是來者不拒,訂單量持續增加。
為了提高產量,張大山和柱子一起動手,又仿照之前的經驗,成功地製作出了第二台改良提花織機。
雖然多了一台織機,但人手依舊緊張。
花兒不僅要自己親自上陣織布,還要抽出時間來指導母親王氏和妹妹丫丫掌握更複雜的提花技巧。
她還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對著油燈,拿著父親給她的炭筆和草紙,嘗試著繪製新的、更複雜、更漂亮的花樣圖案。
她夢想著,有一天,能讓“青石布藝”的名聲,像那些江南絲綢一樣,響徹天下。
釀酒和製醬作坊,則成了四兒子栓子潛心鑽研的天地。
他在父親的指導下,不斷地試驗著新的酒曲配方和發酵工藝。
嘗試著用家裡新收的少量稻米來釀造口感更細膩的米酒。
嘗試著在豆醬中加入花椒、八角等不同的香料來豐富其風味。
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能讓他那張平日裡略顯木訥的臉上,綻放出由衷的笑容。
他釀的酒,做的醬,雖然產量依舊不大,但品質卻在穩步提升,已經成了張家招待貴客時,最能拿得出手的“招牌產品”。
家裡的“硬件設施”也在不斷完善。
柱子的木工手藝日益嫻熟,不僅為各個作坊量身打造了更趁手、更方便的工具和器具。
還利用邊角料,給家裡的每個房間都添置了更精細、更舒適的家具。
甚至,他還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更複雜的榫卯結構和房屋營造技巧,為將來可能的房屋擴建或翻新做著技術儲備。
張大山自己,則在將各項事務逐步放手給孩子們之後,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新的技術探索。
他常常一個人待在新房的書房裡,對著自己腦海中那些隻有他自己能看懂的、來自《天工開物》的記憶碎片和圖譜,進行著新的研究。
榨油。
造紙。
製糖。
燒陶。
……
這些在《天工開物》中都有詳細記載、且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技術。
都是他未來想要嘗試和攻克的方向。
他知道,這些技術的任何一項若是能夠成功實現,都將給這個家,乃至這個村莊,或者這個時代帶來難以估量的巨大改變。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