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思考,如何將一部分財富,轉化為更安全、更保值的資產。
購買更多的良田,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但他知道,好的田地可遇不可求,而且過於張揚地大規模購地,也容易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其他方麵。
比如,他會有意識地,將一部分利潤,投入到生產工具的升級換代上。
讓鐵牛去臨水鎮,購買更多、更好的鐵料,打製更精良、更耐用的農具、木工工具、甚至作坊設備。
這些生產資料的提升,本身就是一種最有效的“投資”。
同時,在小山和豆子的協助下,他也開始建立起一套更加清晰、更加規範的家庭賬冊。
將每一項產業的成本、收入、利潤都記錄在案。
將家庭的日常開銷、各項投入都分門彆類,一目了然。
這不僅是為了防止賬目混亂,更是為了能更精準地掌握家庭的財務狀況,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第三,是居住環境和人身安全的保障。
新房子雖然堅固舒適,但院牆依舊是簡陋的籬笆,防禦能力幾乎為零。
這讓張大山始終有些不放心。
他決定,要用家裡持續生產的改良土坯,以及開墾荒地時清理出來的大量石塊,將院牆徹底加固、加高。
這項工程同樣浩大,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但在張大山的堅持和全家人的努力下,高大厚實的土石院牆,也在一點點地取代著原本的籬笆,將這個家牢牢地護衛起來。
他還特意讓鐵牛打製了更堅固的門栓和窗戶插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甚至,他還開始有意識地,在晚飯後或者農閒時,教導幾個年長的兒子一些最基本的強身健體之術和簡單的格鬥技巧。
這些並非什麼高深的武功秘籍,大多是他前世記憶裡的一些軍體拳、擒拿術的簡化版,再加上一些利用身邊工具進行防衛的土法子。
他並不指望兒子們能成為什麼武林高手。
他隻是希望,在麵對可能的危險時,他們能有幾分自保之力,不至於任人宰割。
第四,是健康與醫療的保障。
經曆了丫丫那場大病之後,張大山對這個時代醫療條件的落後和生命的脆弱,有了切膚之痛。
他知道,僅靠自己那點半吊子的草藥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但至少,可以做到“小病不出門,大病有準備”。
他全力支持丫丫學習辨識草藥的興趣,鼓勵她擴大藥圃的規模,種植更多、更有用的藥材。
他還讓石頭和小山,利用他們的優勢,將他傳授的和丫丫實踐中總結的一些關於常見病症的有效草藥配方和使用方法,都仔細地記錄下來,整理成冊,作為張家獨有的“家庭小藥典”。
他還反複向全家人強調保持個人衛生和環境清潔的重要性。
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喝生水,食物要煮熟,勤洗衣物被褥,院落內外要經常打掃,人畜糞便要集中處理
這些在現代看來最基本的常識,在這個時代,卻是能有效預防許多疾病特彆是瘟疫)的關鍵。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