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鐵山叔您說的。”張大山連忙笑著上前,“小子這不是特地來給您老請安,順便提一樁大喜事嘛。”
他將禮物一一放下,然後便開門見山,說明了來意。
表示自家兒子鐵牛,對巧巧姑娘心儀已久,希望能求娶巧巧為妻,兩家結為秦晉之好。
張老頭聽著,臉上雖然還繃著,但眼角的皺紋都笑開了花。
他假裝沉吟了半晌,又仔細打量了鐵牛幾眼。
才慢悠悠地點點頭:“嗯鐵牛這娃子,俺看著長大的,倒也是個好後生。”
“配俺家巧巧倒也不算辱沒了她。”
“隻是這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俺雖然是她叔爺,但也得問問巧巧本人的意思,還有她叔叔那邊的意見”
他話雖如此說,但誰都聽得出來,這事兒八九不離十是成了。
果然,當張老頭將巧巧叫出來,當著張大山和鐵牛的麵,詢問她的意見時。
巧巧姑娘羞得滿臉通紅,低著頭,手指不停地絞著衣角,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那微微點頭的動作,和眼角眉梢那掩飾不住的、如同春水般蕩漾開來的笑意。
早已表明了她的心意。
至於她那個在外做小買賣的叔叔,張老頭後來找人修書一封告知了此事。
對方聽說是張大山家求親,而且聘禮如此豐厚,又知道侄女自己也願意,自然是樂見其成,很快就回信表示同意。
於是,鐵牛和巧巧的婚事,便順理成章地定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整個張家都沉浸在一種忙碌而又喜慶的氛圍之中。
雖然張大山一再表示,婚事不必大操大辦,簡單熱鬨就好。
但王氏和花兒她們,卻堅持要給家裡是第一個進門的媳婦,一個最體麵、最難忘的婚禮。
鐵牛的房間被重新粉刷布置了一番,貼上了大紅的喜字和花兒親手剪的窗花,換上了嶄新的鋪蓋被褥。
柱子更是發揮特長,連續幾天趕工,給大哥大嫂打製了一套雖然簡單卻也結實美觀的新家具。
王氏和花兒則拿出了壓箱底的本事,選用了最鮮亮、最柔軟的布料,為鐵牛和巧巧量身定做了幾套嶄新的結婚禮服和日常衣裳。
婚宴的準備更是毫不含糊。
張大山特意去鎮上,買回了一整頭肥碩的豬,還買了活魚、活雞、各種新鮮蔬菜和乾果點心。
家裡自釀的“青石春”米酒和各色醬料,更是準備了充足的分量。
他要讓所有來道賀的親朋好友,都能吃好喝好,共同見證這個家的喜悅。
終於,在挑選了一個黃道吉日之後。
鐵牛和巧巧的婚禮,在一片熱鬨喜慶的氣氛中,隆重舉行了。
這一天,張家大院張燈結彩,人聲鼎沸。
鐵牛穿著一身嶄新的、帶著紅色繡花的大紅色禮服,雖然依舊是那副憨厚木訥的樣子,但臉上那抑製不住的傻笑,卻讓他整個人都顯得神采奕奕。
在石頭、栓子、柱子等一眾弟弟們的簇擁和起哄下,他坐著牛車,吹吹打打地,前往鐵匠鋪迎娶新娘。
巧巧姑娘更是被打扮得如同仙女下凡。
一身大紅色的嫁衣,映襯著她那白皙嬌羞的臉龐,更顯得明豔動人。
頭上蓋著紅蓋頭,被如同嫁女兒一般,老淚縱橫的鐵匠張老頭和幾個鄰家婦人攙扶著,送上了牛車。
回到張家新房的堂屋。
在周先生這位德高望重的證婚人的主持下。
一對新人,拜了天地,拜了高堂。
最後,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簡單的儀式,卻充滿了莊重和溫馨。
隨後的婚宴,更是將喜慶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流水席擺滿了整個院子。
豐盛的菜肴,醇香的美酒,讓所有前來道賀的賓客都吃得肚滿腸肥,讚不絕口。
大家紛紛向張大山夫婦和一對新人敬酒、道賀。
說著各種吉祥如意、早生貴子的祝福話語。
鐵牛雖然不勝酒力,但今天大喜的日子,也是來者不拒,很快就被灌得麵紅耳赤,暈暈乎乎。
石頭和栓子、柱子他們,則在一旁起哄、鬨酒,氣氛熱烈無比。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