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隊需要曉行夜宿,風餐露宿,翻越好幾座大山,渡過數條河流,途經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城鎮和村落。
一路上的艱辛,自不必說。
但對於石頭來說,這一切的辛苦,都被那份前所未有的新奇和興奮所淹沒了。
他第一次看到了連綿起伏的平原,看到了阡陌縱橫的良田。
看到了與青石村截然不同的、更加高大堅固的城鎮建築。
看到了穿著綾羅綢緞的富家子弟,也看到了衣衫襤褸、沿街乞討的流民。
看到了官道上南來北往、行色匆匆的各種人群。
聽到了各種帶著不同口音、甚至他完全聽不懂的方言。
這一切,都像是一幅幅生動而又鮮活的畫卷,在他眼前徐徐展開,極大地衝擊著他那顆來自閉塞山村的心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更讓他著迷的,還是商隊本身的運作,以及那無處不在的“生意經”。
趙四海果然沒有食言。
他將石頭安排在了自己身邊,讓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管事帶著他。
石頭不再僅僅是個旁觀的“跟班”。
他開始真正地參與到商隊的日常運作之中。
他學著如何清點不同種類的貨物,如何記錄複雜的出入庫賬目。
他學著如何根據貨物的特性進行打包和裝車,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耗和顛簸。
他學著如何在不同的驛站和城鎮,與當地的官差、地頭蛇打交道,如何用恰當的“規費”和“言語”來疏通關係。
他學著如何在嘈雜的集市上,扯著嗓子吆喝,推銷自家的貨物。
他學著如何在與人討價還價時,察言觀色,把握分寸,既要爭取到最大的利潤,又不能得罪客戶,影響長遠生意。
他甚至還親身經曆了幾次不大不小的“風波”。
比如,在某個偏僻的路段遇到了疑似歹人的窺探,商隊上下立刻戒備起來,鏢師們亮出兵刃,最終有驚無險地通過。
比如,在某個城鎮因為貨物稅費的問題,與當地的稅吏發生了小小的爭執,最終依靠趙四海的靈活應變和人脈關係才得以解決。
比如,在收購某種當地特產時,遇到了坐地起價的奸商,雙方唇槍舌劍,鬥智鬥勇,最終才以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成交。
這些經曆,如同最生動的課堂,讓石頭在短短的十幾天裡,學到了比過去一年還要多得多的東西。
他的眼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拓寬。
他對“經商”這件事的理解,也從最初的簡單好奇,變得更加深入和敬畏。
他知道了,做生意不僅僅是簡單的低買高賣。
更需要廣博的見聞,靈活的頭腦,堅韌的毅力,圓滑的手段,以及承擔風險的勇氣。
他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父親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自身強大,方為根本”的含義。
若是沒有趙氏商行這強大的實力和人脈作為後盾。
他一個來自窮鄉僻壤的毛頭小子,想要在這複雜險惡的商路上行走,怕是早就被人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了。
半個多月後。
當石頭跟隨者商隊,風塵仆仆、卻又精神煥發地再次回到臨水鎮,並最終返回青石村時。
他整個人,仿佛都經曆了一場脫胎換骨般的蛻變。
他的皮膚被曬得更黑了,眼神卻變得更加明亮和自信。
他的話語雖然依舊帶著幾分少年的跳脫,但言談舉止間,卻明顯多了一份同齡人所不具備的沉穩和老練。
他不僅帶回了趙四海結算的、遠超預期的藥材和布匹利潤分成。
更帶回了大量關於外部市場行情、各地物產風貌、以及商路見聞的寶貴信息。
他還用自己掙到的一點點“外快”,給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帶回了一份小小的、卻又充滿心意的禮物。
比如給娘親和姐姐妹妹們帶了府城流行的漂亮頭繩和繡花絲線。
給小山帶了據說質量更好的毛筆和墨錠。
給栓子和柱子帶了新奇的小玩具。
甚至還記得給大哥鐵牛帶回了一小包據說對跌打損傷有奇效的傷藥。
看著這個仿佛一下子長大了好幾歲的二兒子。
張大山和王氏的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驕傲。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