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家人短暫團聚,分享了那份金榜題名的巨大喜悅之後。
張大山和小山做的第一件,也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便是——拜謝恩師。
他們深知,小山能有今日這番成就,固然離不開他自身的聰慧與勤奮,以及全家人的鼎力支持。
但更離不開的,是恩師周先生這三年多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毫無保留的悉心教誨和傾囊相授。
這份師恩,比天高,比海深,是他們張家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也永遠報答不儘的。
張大山特意從家裡那筆數目可觀的積蓄中,拿出了一錠成色十足、分量足足有五十兩的官銀。
他又讓王氏和花兒、巧巧,將家裡能拿出的、最能代表他們心意的禮物,都一一精心打點妥當。
兩壇子由栓子采用最新改良工藝釀造、酒液晶瑩剔透、入口綿柔醇厚、據周先生上次品嘗後都讚不絕口的“青石佳釀”。
幾大罐用上等黃豆和獨家秘方精心製作、鹹鮮適口、醬香濃鬱、無論是佐餐還是調味都堪稱一絕的“張氏珍品豆醬”。
兩匹由花兒和巧巧婆媳二人合力、耗費了數月心血才精心織就、采用了最新穎彆致的提花圖案和天然植物染色工藝、質地細膩柔韌、光澤溫潤雅致、堪稱張家紡織技藝巔峰之作的“青石雲錦”精麻布。
還有一小匣子由石頭和丫丫精心挑選、炮製考究、藥效上乘的、據說能滋補身體、延年益壽的珍貴山參和黃精。
這些禮物,無論是從價值還是從心意上,都堪稱是張家所能拿出的、最豐厚、也最隆重的謝師重禮了。
父子二人,再次沐浴更衣,換上了最整潔體麵的衣衫。
小山更是將那身嶄新的青衿襴衫穿戴得一絲不苟,頭戴方巾,神情肅穆而又充滿了孺慕之情。
他們鄭重其事地,捧著這些凝聚了全家心血和無儘感激的禮物,在無數村民羨慕和敬仰的目光注視下,一步一步,沉穩而又堅定地,再次來到了周先生那間簡陋卻也雅致的土屋之前。
周先生早已得到了消息,正身穿一件漿洗得發白的舊儒衫,獨自一人,站在院子裡的那棵老槐樹下,負手而立,眺望著遠方青翠的山巒。
他的臉上,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欣慰與淡淡的感慨。
看到張大山和小山進來,他緩緩轉過身,目光落在小山身上那件象征著功名的青衿襴衫之上。
渾濁的老眼裡,瞬間就湧上了一層濕潤的霧氣。
“先生。”張大山和小山同時上前,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禮。
“學生張小山,幸不辱恩師教誨,已得中本科院試,榮列生員。”小山更是直接撩起衣袍,雙膝重重地跪倒在周先生的麵前,朝著這位將他從一個懵懂無知的農家少年、一步步引上科舉光明大道的恩師,行了一個最標準、也最虔誠的拜師大禮,咚咚咚,一連磕了三個響亮的頭。
“學生叩謝恩師嘔心瀝血、栽培再造之大恩。”
每一個字,都發自肺腑,充滿了對這位將他引上光明大道的恩師的無儘感激。
“好好孩子快快起來使不得使不得啊”
周先生連忙上前,用那雙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的、布滿了老年斑的手,顫巍巍地,想要將小山攙扶起來。
他的眼眶,也早已濕潤,兩行滾燙的淚水,順著那飽經風霜的臉頰,無聲地滑落。
他仔細地打量著眼前這個自己一手教導出來的、如今已是“秀才公”的得意弟子。
看著他那張因為金榜題名而更顯英氣勃勃、卻又依舊充滿了對自己孺慕與敬仰的年輕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