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先生”尊稱,實至名歸_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 > 第229章 “先生”尊稱,實至名歸

第229章 “先生”尊稱,實至名歸(2 / 2)

他會把自己學到的新知識、聽到的新見聞,說給父親聽。

也會在父親研究那些“奇技淫巧”遇到難題時,試著用自己所學的算學和格物知識,去幫著分析和理解。

他漸漸發現,父親腦海中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念頭和“古怪圖樣”,其中所蘊含的智慧和實用價值,竟然絲毫不遜於聖賢書中的微言大義。

這也讓他在敬愛父親之餘,更多了幾分對父親那深不可測“學問”的敬畏和好奇。

對於村民們這種稱呼上的改變,張大山最初確實是有些不太適應,甚至還有些惶恐。

他總覺得自己不過是個來自後世的普通人,僥幸比這個時代的人多知道那麼一點點超前的知識和理念罷了。

“先生”這個稱呼,用在他身上,實在是有些承受不起。

他好幾次都想跟大夥兒說,還是像以前那樣,叫他“大山”或者“大山哥”來得親近自然,也更自在。

可每次話到嘴邊,瞅著村民們那一張張因為生活改善而重新煥發出光彩的臉龐,瞅著他們眼神中那份真摯的、不摻雜任何虛偽和功利的敬意。

他又把話給咽了回去。

他知道,這個稱呼,是鄉親們的一片心意,是他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和付出,換來的認可。

他若是刻意拒絕,反而會顯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可能還會傷了大家夥兒的心,讓他們覺得他看不起他們,或者不願意再帶領他們了。

更重要的是,他也漸漸意識到。

這個“張先生”的稱呼,在無形之中,也賦予了他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權威”和“責任”。

當他再以“張先生”的身份,去安排村裡的事務,去調解鄰裡的糾紛,去規劃村莊的未來時。

他說出來的話,似乎也比以前更有分量,更容易得到大家夥兒的理解和不折不扣的執行。

這對於他接下來要推行的、更多更大膽的“鄉村振興”計劃,無疑是有著極其重要的積極意義的。

於是,他便也漸漸地,默認了這個稱呼。

隻是,在麵對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比如錢大爺他們時,他依舊會執意讓他們稱呼自己的名字,或者乾脆就讓他們喊自己“大山小子”。

他不想因為一個稱呼,而亂了輩分,失了那份淳樸的鄉情。

“張先生,您瞅瞅,俺家這新打的穀子,是不是比去年那會兒還要飽滿些?這都托了您的福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日,張大山正在村口那片新開辟出來的、專門用來晾曬各家糧食的公共場院裡轉悠,檢查著各家糧食的晾曬情況,也順便聽聽大家夥兒對未來有什麼新的想法和期盼。

一個名叫趙老三的漢子,滿臉喜色地捧著一把剛從自家糧堆裡抓出來的、金燦燦的粟米,湊到他跟前,獻寶似的說道,那語氣裡,充滿了難以掩飾的激動和感激。

這趙老三,以前在村裡頭,也是個不起眼的悶葫蘆,家裡窮得叮當響,一年到頭也說不上幾句囫圇話,見了人就低著頭,生怕招惹了誰。

可自從跟著張大山乾了這大半年,不僅吃飽了肚子,手裡頭也攢下了幾個活錢,整個人都像是換了副模樣,腰杆挺直了,說話也響亮了,臉上也時常能瞅見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了。

他如今見了張大山,那股子恭敬和親近,簡直比見了自家失散多年的親爹還要熱乎。

張大山接過那把粟米,仔細地在手裡掂了掂,又放在陽光下瞅了瞅那色澤和顆粒的飽滿度。

“嗯,不錯,不錯。”他笑著點點頭,由衷地替趙老三感到高興。

“這米粒是比去年的要飽滿不少,顏色也正,顆粒也勻淨,一看就是用了心侍弄出來的。”

“嘿嘿,那還不是托了張先生您的福嘛。”趙老三咧著嘴笑道,露出兩排被煙熏得焦黃的牙齒,那笑容卻比任何時候都要燦爛。

“要不是您教的那些好法子,又是修水渠,又是弄新犁,還教咱們漚肥,俺們哪能有今天這好日子啊。俺婆娘說了,往後家裡供奉長生牌位,除了天地君親師,就得再給您張先生也立上一個,日日香火不斷,求菩薩保佑您老人家長命百歲,福壽安康呢。”

“哎,老三哥,這話可不敢當,使不得,使不得。”張大山連忙擺手,臉上露出一絲哭笑不得的表情。

他知道,這些淳樸的村民,一旦認準了誰是真心對他們好的人,那份感激和回報,往往也是最直接、最毫無保留的。

“光景好了,也彆忘了節省。這糧食金貴,一粒也不能糟蹋了。攢下點餘錢,給孩子們扯幾尺布,做件新衣裳,或者送他們去認幾個字,那才是正經營生。”張大山又溫言叮囑了一句。

“哎,張先生您放心,俺們都記著呢。俺家那小子,也說了,等將來長大了,也要像小山相公那樣,讀書識字,考取功名,給您老人家爭光呢。”趙老三連連點頭,那眼神裡,充滿了對張大山的信賴和一種近乎盲目的崇拜。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在青石村的各個角落裡上演著。

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村頭巷尾。

隻要張大山一出現,總會有那麼幾個、甚至十幾個村民,主動圍攏過來。

有的向他請教農事上的疑難,比如這新犁該如何保養,那堆肥的水分該如何掌握。

有的跟他商議家裡頭的瑣事,比如想給自家小子說門親事,或者想在院子裡新蓋間豬圈,請他給拿個主意。

有的則是單純地想跟他拉拉家常,說說自家今年的好收成,表達一下對他的感激之情。

而他們口中,那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張先生”,也如同最動聽的樂章,溫暖著張大山的心,也激勵著他不斷向前。

就連村裡那些曾經因為各種原因,對張大山有過些許不滿或者嫉妒的人。

比如那個慣會見風使舵、兩麵三刀的孫二。

如今見了張大山,也是老遠就堆起一臉諂媚的笑容,一路小跑著過來,恭恭敬敬地喊上一聲“張先生好,您老這是要去哪兒啊?小的給您帶個路?”,那腰彎得,比那被霜打蔫了的茄子還要低,恨不得把自個兒縮到地縫裡去。

他倒不是真的對張大山有多敬佩,更談不上什麼感激。

而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如今這青石村,誰才是真正說得上話、也惹不起的“大人物”。

他那點偷雞摸狗的小心思,在張大山麵前,根本就不夠看。

與其自討沒趣,還不如學乖一點,至少還能混個臉熟,說不定將來還能沾點光呢。

當然,對於這種人的“轉變”,張大山向來是敬而遠之,不予理會。

他更看重的,是那些普通村民眼中,那份真摯的、不摻雜任何功利色彩的信任和依賴。

“爹,您現在可真是咱們青石村的‘大名人’了,走到哪兒都有人前呼後擁的。”

晚上回家,石頭一邊幫著父親捶打著因為白天在田間地頭奔波而有些酸脹的肩膀,一邊笑嘻嘻地打趣道。

“俺今天去鎮上送藥材,那悅來客棧的趙掌櫃,還有好幾個相熟的鋪子老板,都跟俺仔仔細細地打聽您呢。他們都說,咱們青石村出了個了不得的能人,硬是把個鳥不拉屎的窮山溝,給拾掇得快要趕上那些江南的魚米之鄉了。還有人說,想請您去他們莊子上,也幫著指點指點呢。”

張大山聽了,隻是淡淡一笑,並沒有多說什麼。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寵你生生世世 四合院:從怒懟眾禽開始走向巔峰 三國:我帶黃巾闖天下 邊軍:從女囚營開始 大明:開局我跟朱元璋談人丁稅 透視眼亂看?我真不是故意的 挺孕肚大院團寵,野痞糙漢輕誘哄 大秦:征戰諸天萬界 勸媽改嫁,我帶著拚夕夕重生八零 努力敗家後老公成了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