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弄出一些個顏色古怪、氣味難聞、甚至嘗一口就能讓人苦得齜牙咧嘴的“廢品”來。
可她卻從未因此而氣餒。
每一次失敗,對她來說,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積累。
而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能讓她開心好幾天。
漸漸地,丫丫這手調理草藥、配製方劑的本事,也越發嫻熟起來。
她不再僅僅是滿足於治療一些簡單的頭疼腦熱、跌打損傷了。
她開始嘗試著,運用自己從醫書上學來的那些更複雜的理論。
去診治一些村裡人常見的、也更棘手一些的病症。
比如,前些日子,鄰村有個婦人,因為產後失調,一直惡露不儘,還伴著小腹冷痛,麵色也萎黃憔悴,請了好幾個郎中,吃了不少湯藥,都不見好轉。
後來聽說了青石村張先生家的二姑娘醫術了得,便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人給抬了過來。
丫丫仔仔細細地詢問了病情。
然後,便參照著那本《婦人良方集要》上的一個古方。
大膽地,給她開了一劑以當歸、川芎、炮薑、桃仁等溫經活血、祛瘀生新的草藥為主的湯劑。
並囑咐她,回去之後,務必按時按量服用,還要注意保暖,忌食生冷。
那婦人將信將疑地,喝了三五服湯藥。
沒想到,那折磨了她許久的病痛,竟然真的一天比一天減輕了。
不過十來天的功夫,便已是麵色紅潤,行動如常,跟沒事人一樣了。
這件事,在鄰村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也讓丫丫這“小女神醫”的名聲,傳得更遠了些。
而最讓丫丫著迷,也最讓她感到困惑的,還是那《脈經》殘卷上記載的“懸絲診脈”之術。
書上說,上古神醫,能於數尺之外,僅憑一根絲線,便能洞察病人體內氣血之虛實,臟腑之盛衰。
這……這簡直就是神乎其技,匪夷所思啊。
那份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和對更高醫術境界的向往。
卻也讓她忍不住,想要去探究一番。
她尋來一根母親平日裡用來縫衣納鞋的、最是堅韌細滑的絲線。
一頭,係在自家那頭平日裡最是溫順聽話的老黃牛的腿上。
另一頭,則輕輕地捏在自己的指尖。
然後,她便屏住呼吸,閉上眼睛,學著書上那些玄之又玄的描述。
試圖從那根細若遊絲的絲線之上,去感受那老黃牛體內氣血的流動,脈搏的跳動。
自然,是什麼也感受不到的。
那絲線,除了偶爾會因為老黃牛不耐煩地甩甩尾巴而微微顫動幾下之外。
便再無任何其他的反應。
可丫丫卻並不氣餒。
她每日裡,都會抽出那麼一點點時間,來進行這種看似“可笑”卻又充滿了執著與虔誠的“懸絲診脈”練習。
她相信,這書上既然這麼寫了,那總歸是有它的道理的。
或許,隻是自己還沒能領悟其中的奧妙罷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