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那一趟臨水鎮之行,可算是給“青石優品”開了個好頭。
他送出去的那些新米、新麵、新油,雖然數量不多。
可嘗過的人,無論是那悅來客棧的劉掌櫃,還是鎮上那幾家大戶人家的管事主婦。
那都是讚不絕口,直誇這青石村出來的東西,就是地道,就是實在。
這好東西啊,它自個兒會長腿跑。
沒過幾日,這臨水鎮的一些個小圈子裡,便都悄悄地傳揚開了。
說是那偏僻山坳裡的青石村,如今可是出了些個了不得的稀罕物。
他們那兒磨出來的米麵,比官府糧倉裡的貢米還要精細幾分,熬出來的粥,蒸出來的饃,那叫一個香糯可口。
他們那兒榨出來的油,無論是豆油還是菜籽油,都清亮得能照見人影兒,炒出來的菜,更是香飄十裡,連那鎮上最大酒樓裡的大師傅都眼饞。
這話,一傳十,十傳百。
傳來傳去,自然也就傳到了那些個耳朵尖、鼻子靈的鄰村百姓耳朵裡。
最初,大夥兒還都有些將信將疑。
“青石村?那不是以前那個窮得叮當響,連飯都吃不飽的破落戶村子嗎?”
“他們能有啥好東西?莫不是哪個好事之徒在瞎吹牛吧?”
可架不住這傳言越來越神乎,說得有鼻子有眼的。
再加上,有些個跟青石村沾點親帶點故的人家,也確實從自家親戚那裡,嘗到過那麼一星半點“青石優品”的滋味。
那味道,還真是……沒得說。
於是乎,便開始有那麼一兩個膽子比較大,或者家裡頭確實是缺了米麵油,又實在受不了鎮上那些糧油鋪子高價盤剝的鄰村村民。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三五成群地,尋摸到了青石村來。
這日,石頭剛從縣城那邊回來,正在自家院子裡,幫著豆子核對“青石貨棧”送回來的賬目呢。
就瞅見村口那邊,晃晃悠悠地走過來幾個麵生的漢子。
那幾個漢子,瞧著也是莊稼人打扮,身上穿著打了補丁的粗布衣裳。
隻是那臉上,卻帶著幾分小心翼翼的探尋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期盼。
他們走到張家大院門口,先是有些拘謹地朝裡頭瞅了瞅。
然後,才由一個看起來年紀稍長一些的黑臉漢子,壯著膽子,上前敲了敲那虛掩著的院門。
“請問……這……這裡可是張先生家?”那漢子聲音有些沙啞,也帶著幾分不確定。
石頭聞聲,放下手中的賬簿,起身迎了出去。
“幾位老哥是……”他客客氣氣地問道。
那黑臉漢子見出來的是個年輕後生,倒也鬆了口氣,連忙拱手道:“這位小哥有禮了。”
“俺們是鄰村瓦子溝的,聽聞……聽聞貴村張先生家,出產那上好的米麵和食油。”
“俺們……俺們想來求購一些,不知……可方便?”
瓦子溝?
石頭在心裡頭琢磨了一下,那瓦子溝離他們青石村,少說也得有七八裡山路呢。
看來,自家這“青石優品”的名聲,還真是傳出去了。
他不動聲色,依舊是那副笑眯眯的樣子:“幾位老哥倒是來巧了。”
“咱們村這水磨坊和榨油工坊,前些日子剛出了些新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