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采運沙石的隊伍,也擴大了好幾倍。
青壯的漢子們,推著獨輪車,趕著牛車,從河灘上,從山坳裡,將那一筐筐、一車車的沙子和大小適中的碎石,源源不斷地運到路基兩旁。
就連村裡的婦人和半大的孩子們,也都沒閒著。
她們幫著篩選沙石,或者給那些個修路的漢子們,送水送飯,鼓勁加油。
整個青石村,都像是一個巨大的、充滿了活力的工地。
到處都是人聲鼎沸,到處都是乾勁衝天的景象。
這“三合土”的配比和施工,確實是比以前那簡單鋪石子要複雜得多。
張大山每日裡,都得親自到各個工地上,來來回回地巡查好幾遍。
他耐心地,手把手地,教那些村民們,如何按照一定的比例,將石灰、沙子、碎石給摻和均勻了。
如何掌握那加水的火候,不能太乾,也不能太稀。
如何將那拌好的“三合土”,一層一層地,均勻地鋪在早已挖好、也用大石碾子反複碾壓過的路基之上。
最累人的,還是那夯實的活計。
幾十個赤膊的壯漢,抬著那沉重無比的、用整段大青石鑿成的石夯,或者用堅硬的榆木做成的木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喊著那雄渾有力的號子,一下一下,卯足了勁兒,狠狠地砸在那新鋪的“三合土”路麵之上。
那“咚!咚!咚!”的夯擊聲,震得整個山穀都仿佛在微微顫抖。
汗水,順著他們黝黑的脊梁溝,嘩嘩地往下淌,浸濕了腳下的泥土。
可沒有一個人叫苦,也沒有一個人喊累。
他們知道,這每一錘砸下去,都不僅僅是砸實了腳下的路麵。
更是砸出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砸出了青石村更加光明的未來。
張大山瞅著這般熱火朝天的景象,心裡頭也是一陣陣地發熱。
他知道,這青石村的民心,算是徹底地,被他給凝聚起來了。
有了這份齊心協力的勁頭,那還有啥困難是克服不了的?還有啥好日子是盼不來的?
經過了十幾天日夜不停的苦乾。
從村口到張家大院的這段最是要緊的主道,總算是率先用這“三合土”給鋪設完成了。
當那最後一層路麵,被仔細地打磨平整,又晾曬了幾天,徹底乾透了之後。
展現在眾人麵前的,便是一條寬闊平坦、堅硬如鐵、泛著淡淡青灰色的嶄新大道!
村民們小心翼翼地,踩在那堅實的路麵之上,用腳後跟使勁地跺了跺。
嘿!還真是結實!
跟那城裡頭大戶人家院子裡鋪的青石板路,也差不了多少了!
有那膽子大的,還特意趕了輛滿載著糧食的牛車,從那新路上來回碾壓了幾趟。
那沉重的車輪滾過,路麵上竟然連一道淺淺的車轍印子都瞅不見!
“我的老天爺!這張先生說的‘鐵板路’,還真是……名不虛傳啊!”
“往後咱們出門,可就再也不用擔心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
“有了這條好路,咱們村的好東西,還愁運不出去?咱們的好日子,還愁盼不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