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青石一號”馬車的訂單,如同雪片似的飛來。
柱子的車輛製造坊和鐵牛的鐵匠鋪,一下子就忙得腳不沾地。
每日裡,“叮叮當當”的打鐵聲和“吱呀吱呀”的鋸木聲,從天亮響到天黑,一刻也不曾停歇。
這馬車造得多,那上好的木料和鐵料,自然也就耗得快。
青石村附近山林裡的那些能用的大木頭,差不多都被他們給伐光了。
張大山瞅著這光景,心裡頭也開始盤算起來。
這木材和石料,是他們青石村各項營造和作坊的根本。
光靠著東拚西湊,或者去旁人手裡頭高價買,那可不是長久之計。
這日,他把石頭叫到跟前。
“石頭啊,咱們村如今這攤子越鋪越大,這木料石料的耗費,可不是個小數目。”
“爹瞅著,光靠著在附近山頭拾掇,怕是早晚要坐吃山空。”
“不成,咱們還得有自個兒的山林才行。”張大山說道。
“往後無論是蓋房子、修路、還是造車、打製家夥什,那都離不開這木頭和石頭。”
“手裡頭有片自家的山林,那用起料來,也能便宜些,也更方便些,不用看人臉色。”
石頭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爹,您說的是。這事兒兒子也想過。”
“隻是……這買山林,怕是得花不少銀子吧?而且,這好山頭也不容易尋摸。”
“銀子是小事。”張大山擺了擺手,如今他說話也硬氣了不少。
“咱們家現在手裡頭也攢下了些活錢,置辦片山林,還是不成問題的。”
“關鍵是得尋摸到合適的山頭。”
“既不能離村子太遠,免得運輸不便。那山上的樹木石料,也得是好東西才成。”
“這事兒,你抽空跟你趙四海伯伯念叨念叨,他路子廣,見識多,興許能有啥好門路。”
石頭應下:“曉得了爹,兒子這就去辦。”
這事兒,張大山便托了村裡的張河和趙四海幫忙打聽。
趙四海那邊路子確實廣,沒過幾日,還真就有了消息。
說是離青石村往西約莫十來裡地,有一片官府掛出來待售的無主荒山。
那山林麵積倒是不小,足有上千畝。
隻是因為地勢有些偏僻,山路也不大好走,平日裡少有人去。
山上的樹木,大多是些個尋常的鬆木、柞木,倒也還算茂密。
山裡頭,據說也有些個零星的石料,隻是品相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張大山聽了,心裡頭便有了計較。
他叫上鐵牛、柱子,又請了村裡兩個最有經驗的老獵戶和三個常年開山采石的石匠。
一行人備上乾糧、繩索、斧鑿等工具,浩浩蕩蕩地便往那片荒山去了。
來回勘察,足足花了三四天的工夫。
那山林確實是偏僻了些,可也正因為如此,裡頭的樹木大多都長得高大粗壯,是上好的木材。
老石匠們也尋摸到了幾處可以開采的石料場,那石頭的質地,雖然比不上青石山的青石,可用來修路、砌牆、或者燒石灰,倒也還算堪用。
山間還有幾條細小的溪流,水源也還算過得去。
“爹,這山瞅著不賴啊!”鐵牛抹了把汗,憨厚地說道。
“樹木夠粗,石頭也還行,就是路不大好走。”柱子也補充道。
張大山點點頭,正要說話,卻瞅見山澗旁邊,有幾塊被雨水衝刷出來的、烏黑發亮的石頭。
那石頭,瞅著跟尋常的石頭不大一樣,黑得有些個特彆。
他心裡頭“咯噔”一下,快步走了過去。
撿起一塊,入手沉甸甸的,質地也比較堅硬。
他讓鐵牛從火絨袋裡取出火鐮火石,又尋了些乾枯的艾絨。
“刺啦”一聲,火星點燃了艾絨,他小心地將那火絨湊到那烏黑的石頭底下。
沒過一會兒,那石頭竟然真的……著了起來!
冒著股子淡淡的、有些嗆人的煙味兒,還發出“劈啪”的輕微聲響。
“爹,這……這是啥石頭?咋還能著火呢?”柱子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