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他便讓張順和錢有福,各自套上一頭從縣衙借來的耕牛,使喚起那嶄新的曲轅犁,在那官田裡頭,演示起來。
隻見那曲轅犁入土輕鬆,翻起的泥土又深又勻,耕牛拉著也不怎麼費力。
比起旁邊那些還在用直轅犁吭哧吭哧耕地的農戶,那效率,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那些清溪縣的農戶們,先前還帶著幾分不屑和看熱鬨的心思。
如今看見這曲轅犁如此神勇,一個個都驚得是目瞪口呆。
“我的老天爺!這……這是啥犁啊?咋這麼好使喚?比咱們那老牛筋犁,可要省力多了!耕得還深!”一個老農使勁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
“是啊,看著那牛拉得都輕快,人也省勁兒!這要是用上這犁,俺一天能多耕一畝地!”另一個漢子也羨慕地說道。
小山趁熱打鐵,又把那耬車也給推了出來。
“鄉親們,這叫耬車,是專門用來播種的。它能一次開出三道溝,還能同時下種、覆土,比咱們用手撒籽,可要勻實得多,也省事得多!”
他又讓張順和錢有福,演示了一番如何用耬車播種棉花和大豆。
那均勻的行距,那精準的下籽量,更是讓那些清溪縣的農戶們,大開了眼界,一個個都圍著那耬車,摸摸這兒,看看那兒,稀罕得不行。
可這新東西雖好,真要讓他們自個兒上手,卻也不是件容易事兒。
有些老農,用慣了直轅犁,總覺得這曲轅犁使著彆扭,不是把溝犁歪了,就是把犁鏵給陷進泥裡拔不出來了。
“大人,這……這犁使得不順手啊,還不如俺那老犁呢。”一個老農抱怨道。
小山也不生氣,耐心地解釋:“老伯,這新家夥什,總得有個適應的過。您照著張順哥他們教的法子,多使喚幾天,保管比那老犁強。”
還有些衙門裡的胥吏,平日裡懶散慣了,如今看見這張縣丞一來就要折騰這些新玩意兒,還得讓他們跟著下地盯著,心裡頭也是老大不樂意。
明裡暗裡地,也使了不少絆子。
比如,那官田的耕牛,總是“恰好”就病了那麼一兩頭,送去修的農具也遲遲不見送回來。
那分配給試種的種子,也總是“不小心”就少了那麼一些,或者摻了些陳年穀子。
小山曉得,這是新官上任,必然會遇到的下馬威。
他也不惱,也不急。
對於那些真心想學的老農,他便耐著性子,一遍遍地,手把手地教。
對於那些不配合的胥吏,他也不直接發作,隻是把他們的所作所為,都默默地記在了心裡,尋思著將來總有算賬的時候。
同時,他也主動去拜訪了縣裡幾位比較開明、也素有賢名的老鄉紳。
把他在青石村的成功經驗,還有他對清溪縣農事發展的初步設想,都仔仔細細地跟他們分說了一遍。
“各位老先生,小子以為,這清溪縣山多地少,要想讓百姓富足,唯有向這土地要效益,向這技術要收成。”
“這曲轅犁、耬車,還有那優良稻種棉種,都是小子在家鄉親身驗證過的,確能大幅增產。”
那些老鄉紳,本就對這個年輕有為的解元縣丞頗有好感。
如今聽了他的這番話,更是覺得此子非同一般,將來必成大器。
其中一位姓林的鄉紳,更是當場拍板:“張縣丞有此為民之心,老朽佩服之至!我林家願出耕牛五頭,長工十名,全力支持縣丞大人試種新作,推廣農技!”
有了這些開明鄉紳的帶頭和支持。
那些原本還在觀望的農戶們,心思也就活泛了起來。
再加上,小山又從青石村那邊,調集了一些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法子,還有那堆肥發酵的技術。
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了這些參與試種的農戶。
“這地啊,就跟人一樣,也得吃飽了才有力氣長莊稼。咱們這堆肥,就是給地吃的精料!”
如此這般,忙活了大半個春天。
那五十畝官田,總算是……都種上了張家帶來的優良稻種和棉花種子。
接下來的日子裡,小山和周文軒,更是每日裡都泡在那田間地頭。
帶著那些農戶,除草、間苗、澆水、施肥,把那伺候莊稼的活計,做得是仔仔細細,一絲不苟。
還真彆說,這新種子就是新種子,新法子就是新法子。
沒過多久,那官田裡的稻苗和棉花苗,長勢就明顯比周邊那些用老法子種的,要好上了一大截。
那稻苗,稈子粗壯,葉片油綠,分蘖也多,看著就喜人。
那棉花苗,更是長得又高又壯,枝繁葉茂,上麵掛滿了一個個青綠色的小桃子。
等到秋收的時候,這五十畝官田,果然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那稻穀,畝產竟然達到了三石有餘!
那棉花,畝產籽棉也超過了二百五十斤!
比起清溪縣往年那可憐的收成,簡直是翻了好幾番!
這一下,整個清溪縣都轟動了!
那些先前還對張小山這些“新花樣”將信將疑的農戶們。
如今看著那堆積如山的金黃稻穀和雪白棉花,一個個都驚得是合不攏嘴,再也不敢有半分小覷了。
他們知道,這位年輕的張縣丞,是真個有本事,有能耐,能帶著他們過上好日子的!
一股子學習農業新技術的熱潮,也開始在這貧瘠的清溪縣,悄然興起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