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官田試種新作物和推廣新農具的事兒,在清溪縣算是開了個好頭。
秋收之後,看著那比往年翻了好幾番的糧食產量,原先那些個還對張小山這年輕縣丞抱有疑慮的農戶們,如今是徹底服了氣。
每日裡,都有不少人跑到縣衙門口,或者小山那簡陋的官邸外頭,打探那曲轅犁和優良種子的事兒。
小山看著這光景,知道這推廣農技的頭一步,算是走穩了。
可他心裡頭明白,這清溪縣要想真正擺脫貧困,光靠著幾把好犁、幾包好種子,那還是不夠的。
這農事啊,最要緊的,還是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風調雨順還好說,一旦遇上個旱澇災年,那再好的種子、再好的農具,怕是也白搭。
他先前在各村微服私訪的時候,就特意留意過這清溪縣的水利狀況。
這一看啊,可真是讓他心裡頭發涼。
這清溪縣,雖然也挨著幾條不大不小的河流,可那河道大多是年久失修,不是淤塞不堪,就是河堤殘破。
村裡頭那些個原本還能用的蓄水塘壩、灌溉溝渠,也大多是荒廢了,長滿了雜草。
一到雨季,那河水便容易泛濫成災,淹了田地,毀了莊稼。
可一到了旱季呢,那河水又淺得能見底,田裡頭乾得裂口子,百姓們也隻能是望天興歎。
“姐夫,你看看這清溪縣的水利圖。”這日,小山把周文軒叫到簽押房,指著那張泛黃的圖紙說道。
“這清溪河雖然不大,可也算是貫穿了咱們縣好幾個主要的產糧區。要是能把這河道好好疏浚一番,再把那些個破損的堰壩、溝渠都給它修複起來,那咱們縣能受益的田地,怕是能增加好幾成啊!”
周文軒也仔細看著那圖紙,點頭道:“山兒說的是。我看著這圖上標注的幾處舊有堰壩,位置都還算得當。隻是年久失修,怕是早已不堪用了。”
“若是能將它們修複起來,再輔以暢通的溝渠,引水灌溉,那這清溪縣的農田,至少能保證旱澇保收,百姓們也就不用再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了。”
小山道:“我也是這麼想的。這事兒,宜早不宜遲。咱們這就去跟黃大人商議商議,看看能不能由官府出麵,組織人手,把這水利給它好好修一修。”
黃知縣聽了小山的提議,倒是沒怎麼反對。
他如今對這個年輕能乾的下屬,也是越發看重了。
先前那官田試種的成功,可是實實在在地給他這個知縣臉上添了不少光彩。
如今小山又提出要興修水利,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辦成了,那也是他黃知縣的政績。
“張縣丞有此為民之心,本官甚是嘉許。”黃知縣捋著胡須,笑道。
“隻是……這興修水利,可不是件小事啊。那得耗費多少錢糧,多少人力啊?咱們這清溪縣,府庫空虛,百姓也窮,怕是……有些個力不從心啊。”他麵露難色。
小山道:“大人放心。這錢糧的事兒,下官也琢磨過了。”
“咱們可以先從那幾處最是要緊、也最容易修複的堰壩和主乾渠下手。”
“所需的人力呢,可以發動各村的百姓,以工代賑。咱們官府呢,就負責提供些糧食和工具,再派些個懂行的工匠去指導。”
“至於這技術上的事兒嘛……”小山頓了頓,臉上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下官先前在家鄉青石村時,也曾參與過幾次興修水利之事,對那勘測地形、設計渠道路線、建造堰壩的法子,也還算略知一二。”
“若是大人信得過,下官願親自督導此事,必不負大人所托。”
黃知縣見他這般有把握,心裡頭那點疑慮,也就去了大半。
“好!既然張縣丞有此擔當,那這興修水利之事,本官就全權交由你負責了!”
“縣衙庫房裡,還有些先前修繕官署剩下的石料木材,你儘管取用。若是不夠,本官再著人從民間采買一些。”
“多謝大人!”小山大喜過望,連忙躬身行禮。
得了黃知縣的許可,小山便立刻行動起來。
他先是修書一封,又讓石頭的商隊加急送回了青石村。
信中詳細描述了清溪縣水利失修的狀況,以及他準備如何修複的初步方案。
懇請父親張大山,能在技術上給予指點,最好是能派柱子哥或者村裡其他幾個有經驗的工匠,前來清溪縣幫襯幾日。
張大山接到兒子的信,自然是欣慰不已。
他當即便讓柱子,帶上幾個在青石村修水渠、建水碓時最是得力的老夥計。
又備上幾張他新近才琢磨出來的、關於如何建造更堅固耐用的石砌拱壩和u型渡槽的簡易圖樣。
火速趕往清溪縣,助兒子一臂之力。
同時,小山也沒閒著。
他拿著那張泛黃的水利舊圖,又親自帶著周文軒和幾個縣衙的差役。
把那清溪河沿岸,還有幾條主要的支流,都仔仔細細地,又重新勘察了一遍。
哪裡河道淤塞最是嚴重,哪裡堤壩最是殘破,哪裡最適合修建新的引水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