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都一一用筆記了下來,又在圖上做了標記。
他還主動去拜訪了縣裡那幾位先前支持過他試種官田的開明鄉紳。
向他們闡述了這興修水利、改善農田灌溉的種種好處。
“各位老先生,這水利乃農事之本。水利興,則農事興;農事興,則百姓安。”
“如今咱們清溪縣,守著這幾條活水,卻任由良田變成旱地,實在是可惜啊。”
“若是咱們能齊心協力,把這水利給它修好了,那往後這田裡的收成,怕是能翻上好幾番呢!”
那些個老鄉紳,本就對小山這年輕縣丞頗有好感。
如今聽了他這番為民著想的言語,又看著他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心裡頭也是暗暗佩服,當即便紛紛表示,願意捐錢捐糧,或者組織自家族人佃戶,出工出力,支持張縣丞這利民之舉。
有了官府的支持,有了鄉紳的資助,又有了青石村那邊派來的技術骨乾。
這清溪縣的興修水利工程,便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小山親自坐鎮指揮,周文軒則幫著他處理各種文書往來和人員調配。
柱子和那幾個青石村的老夥計,則充當了技術總管的角色。
他們帶著清溪縣的民夫們,先是從那幾處淤塞最是嚴重的河段下手。
清淤泥,挖河沙,加固河堤,修築堰壩。
又按照張大山提供的圖樣,和柱子他們帶來的新法子。
用那從山上開采來的石料和村裡燒製的青磚,砌築起了一道道堅固耐用的石砌拱壩和u型渡槽。
這石砌拱壩,比起以前那土石堆砌的老舊堰壩,那可是要結實太多了,也更能有效地攔蓄水源。
而那u型渡槽呢,則能更順暢地,把那攔蓄下來的河水,引向那些個地勢較高、或者離河道較遠的田地。
整個工程,雖然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比如,有些個河段地質複雜,開挖不易。
有些個地方,石料木材短缺,得從老遠的地方運過來。
還有些個刁滑的胥吏,依舊是陽奉陰違,暗中使絆子。
可小山卻是毫不氣餒,他每日裡都親臨工地,與民夫們同吃同住同勞動。
遇到技術難題,便虛心向柱子他們請教,或者連夜修書,向遠在青石村的父親求助。
遇到那不配合的胥吏,他也是恩威並施,該敲打的敲打,該安撫的安撫。
硬是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兒,和那份為民做主的赤誠之心。
把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興修水利工程,一點點地,給它啃了下來。
經過了將近兩個多月日夜不停的苦乾。
清溪縣境內那幾處最是關鍵的堰壩和主乾渠,總算是……都成功地修複了!
當那清澈的河水,第一次順著那新修的石砌拱壩,湧入那嶄新的u型渡槽,再嘩啦啦地,流向那些個乾涸已久的農田,滋潤著那一片片焦渴的土地時。
整個清溪縣的百姓們,都沸騰了!
他們站在田埂上,看著那奔流不息的救命之水,一個個都激動得是熱淚盈眶,歡呼雀躍。
“水來了!水來了!俺們的田有救了!”
“張縣丞真是活菩薩啊!是他給咱們引來了這救命的水啊!”
“往後啊,咱們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了!”
有了這充足的水源灌溉,清溪縣的農業生產,立刻就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那些原本因為缺水而隻能種些耐旱雜糧的薄地,如今也能種上水稻了。
那些原本就還算不錯的田地,得了這水的滋潤,那長勢更是喜人。
小山在當地的聲望,也因為這水利工程的成功,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百姓們都打心眼兒裡,敬佩這位年輕有為、肯為他們辦實事的父母官。
就連那黃知縣,看著這水利修複帶來的喜人變化,也是對小山刮目相看,讚不絕口。
他知道,這位張縣丞,怕是真的要在清溪縣,做出一番大事業來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