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清晰如水的無瑕明鏡。
是那日行百裡的青石快運。
是那削鐵如泥的百煉精鋼。
更是那個年紀不大、卻已在商場上展露出驚人天賦和沉穩心性的張家二郎——石頭。
他放下茶杯,緩緩地說道:“夫人,你說的,是老黃曆了。”
“這張家,早已不是普通的農戶。”
“你隻看到了他們出身低,可曾看到他們那點石成金的本事?”
“你隻看到了他們根基淺,可曾看到他們背後那層出不窮、旁人連想都不敢想的新奇技術?”
“還有那張家三郎張小山,年紀輕輕便已是朝廷命官,前途不可限量。”
“這門親事,從生意上看,是天作之合。”
“從長遠看,是給咱們趙家,找了一個潛力無窮的強大盟友。”
“至於門第……哼,再過十年、二十年,這南陽府,誰的門第能高過他張家,還未可知呢。”
趙夫人聽著丈夫的分析,也漸漸明白了過來。
她想了想,說道:“老爺,妾身也見過那張家二郎幾次。”
“確實是個機靈能乾、又懂禮數的好後生,不是那些隻會花天酒地的紈絝子弟。”
“咱們雲兒若是嫁過去,想來……也定不會受了委屈。”
“那便好。”
趙四海一拍桌子,下定了決心。
“此事,我應了。”
第二天,官媒便將趙家的好消息,帶回了青石村。
張家上下,一片歡騰。
這門親事的定下,不僅是為石頭解決了一樁人生大事,更是張家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為了讓兩個年輕人能在婚前見上一麵。
趙四海還特意借著府城裡一年一度的“秋夕節”燈會,安排了一場看似不經意的“偶遇”。
那晚,石頭陪著趙四海在燈會上閒逛。
行至一座石橋時,恰好遇到了也由趙夫人陪著出來賞燈的趙家千金——趙綠雲。
石頭遠遠看去,隻見那姑娘年方二八,身姿窈窕,雖蒙著麵紗,但那雙露在在外麵的眼睛,卻如同秋水般明亮,帶著幾分商賈之女特有的聰慧和靈動。
在雙方長輩的介紹下,兩人有些羞澀地,互相行了一禮。
“張二公子,久仰大名。”趙綠雲的聲音,如同黃鶯出穀,清脆悅耳。
“趙小姐客氣了。”石頭也有些緊張地回答。
簡單的寒暄之後,趙綠雲卻忽然開口問道:“聽聞張二公子家的‘青石快運’,日行三百裡,遠勝尋常車馬,不知可是真的?”
她這一問,倒讓石頭吃了一驚。
沒想到這足不出戶的千金小姐,竟也關心這些商路上的事情。
他定下神,朗聲答道:“不敢說日行三百裡,但兩百裡,還是有的。”
“哦?”趙綠雲的眼中,閃過一絲好奇,“那不知,公子的車隊,可曾算過,每百裡的人吃馬嚼、車輛損耗,其成本幾何?與那節省下來的時日相比,這筆賬,又是否劃算?”
她這一連串專業的問題,直接把石頭給問住了。
他這才發現,眼前這位看似嬌弱的千金小姐,竟也是個深諳經營之道的行家。
他看著她那雙在燈火下熠熠生輝的、充滿智慧的眼睛。
心中,竟生出了一絲棋逢對手般的欣賞和……怦然心動。
而趙綠雲看著眼前這個雖然出身農家、卻談吐不凡、眼中充滿了勃勃生機的少年。
心裡,也泛起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漣漪。
幾天後,張家備上厚禮,正式到趙家“納采”。
這門象征著“強強聯合”的婚事,就此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