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親自將自己最聰慧、也是最調皮的嫡長孫,送到了青石村。
“文軒賢侄,以後犬孫,就拜托你和各位先生,嚴加管教了。”
有了他帶頭,其他商戶們,再無半分疑慮。
不過短短一個月。
第一批多達五十名的、來自南陽府各地的“外地生”,便背著行囊,滿懷著好奇與期待,走進了青石學院。
學院的名聲,要真正地鵲起,還需要一個有足夠說服力的“成功案例”。
而這個案例,很快便出現了。
南陽府城“德源昌”南貨行的少東家,一個名叫錢多多的胖小子,也被他爹送了進來。
這小子,對讀書一竅不通,但對算盤和銀子,卻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
他被分入了由豆子先生主持的“算學科”。
在學習了張家獨有的“複式記賬法”和“成本核算法”之後。
這位錢多多同學,隻用了短短三個月,便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
一次休沐回家,他閒來無事,便把他家商行去年的舊賬本都翻了出來。
用新學的法子,重新盤算了一遍。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他竟從那看似清晰的賬目中,揪出了一個與他們家合作多年的老賬房,利用記賬漏洞,在原料采買和貨物損耗上,做假賬、吃回扣的巨大虧空。
那虧空的數目,竟高達上千兩白銀。
此事一出,轟動了整個“德源昌”。
他爹錢掌櫃,在清理了門戶、挽回了巨大損失之後,更是激動得無以複加。
他備上重禮,親自趕到青石學院,對周文軒和張大山是千恩萬謝。
“張男爵,周山長,我算是服了!”
“我把犬子送來,本以為是讓他來學門手藝,將來好接我的班。”
“沒成想,他才學了三個月,回來幫我算了一筆賬,就頂得上我請十年賬房先生了。”
“你們這學院,教的不是普通的學問。”
“教的,是點石成金的大學問啊!”
這個故事,很快便通過商會,傳遍了南陽。
所有人都知道了,青石學院,不僅能讓孩子學到本事。
更能讓孩子,學會如何“掙錢”和“管錢”。
這對於視財富為生命的商賈們來說,是何等巨大的誘惑。
一時間,青石學院的門檻,幾乎要被那些從五湖四海慕名而來的商人們給踏破了。
他們甚至願意捐獻大筆的“香火錢”,隻為給自家的孩子,在學院裡求得一個寶貴的入學名額。
青石學院,這座坐落在偏僻山村裡的神奇學府。
它的名聲,終於,如日中天,鵲起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