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孩子都看得是一頭霧水。
孫思遠卻圍著那模型轉了幾圈,又用手撥弄了幾下,便清晰地說出了水輪的旋轉運動,是如何通過曲柄和杠杆,轉換成鍛錘的直線往複運動的。
其對機械的理解和天賦,讓柱子都看得是暗暗稱奇。
測試結果出來,毫無疑問。
孫思遠被正式錄取,主攻“算學”和“格物”兩科。
入學的第一天。
這位來自江南富貴鄉的公子哥,便徹底被青石學院的景象給震驚了。
他看到,學堂的旁邊,就是那熱火朝天、機器轟鳴的巨大工坊。
他看到,那些和他同齡的、甚至比他還小的山村少年,竟然能熟練地操控著水力鍛錘,或者在提花機上織出複雜的圖案。
而下午的“專科”課上。
他更是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學以致用”。
教他算學的,是那個看起來比他還小好幾歲的、不愛說話的豆子先生。
豆子沒有讓他背誦枯燥的口訣。
而是直接把他帶到了“青石快運”的賬房。
丟給了他一本記錄著車隊運費、損耗、人員開銷的真實賬本。
“一個時辰內,算出這個月的純利。”
豆子隻說了這麼一句話,便不再理他。
孫思遠起初還有些不屑。
可當他真正開始計算時,才發現這其中涉及的變量和計算量,是如此的龐大和複雜。
他用儘了渾身解數,才勉強在兩個時辰後,算出了一個大概的數字。
而豆子,隻用了一炷香的功夫,便用算盤,給出了一個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答案。
這巨大的差距,徹底摧毀了孫思遠的驕傲。
也第一次,讓他對這門曾經被他當作“小道”的算學,產生了發自內心的……敬畏。
他開始廢寢忘食地學習。
學習如何用最快的方法計算。
學習如何用數字,去分析一個產業的成本與利潤。
學習如何用最少的投入,去獲取最大的回報。
他那顆天生就對數字和商業敏感的大腦,在青石學院這個充滿了實踐機會的環境裡,被徹底激活了。
而真正讓青石學院名聲大噪的,還是“錢多多查賬”的故事。
南陽府城“德源昌”南貨行的少東家錢多多,同樣是個不愛讀書的。
被他爹送到學院學了三個月的“複式記賬法”後,休沐回家。
他閒來無事,便把他家商行去年的舊賬本都翻了出來。
在新學的法子下一盤算,竟讓他發現了一個與他們家合作多年的老賬房,利用記賬漏洞,做假賬、吃回扣的巨大虧空。
那日,他拿著兩本賬冊,直接找到了正在對賬的老賬房。
“李賬房,這筆從南邊采買香料的賬,為何入價比市價高了三成?”
“還有這筆運費,為何同一段路,咱們家的車隊,就比彆家多花了一倍的錢?”
他一連串的問題,問得那位老賬房是汗如雨下,啞口無言。
最終,查出了上千兩銀子的虧空,為家族挽回了巨大損失。
此事傳開,整個南陽府的商圈都為之震動。
所有人都知道了,青石學院,教的不是普通的學問。
教的,是能點石成金的大學問。
一時間,青石學院的門檻,幾乎要被那些從五湖四海慕名而來的商人們給踏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