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個來自蘇州的富家公子孫思遠,更是青石學院這一屆最耀眼的“明星”。
他給遠在江南的父親,寫了一封長信。
信中,他沒有談論風花雪月,也沒有抱怨學業辛苦。
而是用他在“算學科”和“商貿科”學到的新知識,為家族那龐大的茶葉生意,做了一份詳儘無比的“sot分析報告”。
他精準地指出了,家族生意在“成本控製”、“渠道管理”和“品牌定位”上存在的幾個重大隱患。
並提出了一整套,包括“開辟北方新市場”、“推出高端茶禮品牌”、“優化運輸路線以降低損耗”在內的、極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
他的父親,那位在商海中沉浮了一輩子的孫大掌櫃,在看到這封信時,據說,是徹夜未眠。
他反反複複地,將那封信看了十幾遍,最後,隻對著身邊的管家,長歎了一聲。
“我兒思遠,在青石學院,讀的不是書。”
“讀的,是能讓我孫家,再富三代的……屠龍之術啊。”
這些成功的故事,如同一個個最好的廣告,讓青石學院的名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終於,學院第一屆“專科”學子的畢業大典,在萬眾期待中,正式舉行。
那些曾經還對張大山“不務正業”的教育模式,抱有疑慮的商會成員和學生家長們。
此刻,都滿懷著激動和驕傲,坐在了學院新建的大禮堂裡。
張大山作為學院的創辦人,站上了講台。
他看著台下那一張張朝氣蓬勃、眼中閃爍著自信和智慧光芒的年輕臉龐。
他的聲音,洪亮而又充滿了期望。
“孩子們,今天,你們畢業了。”
“我不想祝你們,前程似錦,高官厚祿。”
“我隻想對你們,提一個要求。”
“我希望你們,無論將來是經商,還是務農,是為工,還是為醫。”
“都能用你們在青石學院所學的本事,去讓你們的家,你們的村,乃至這個天下,變得比以前,更好上那麼……一點點。”
“去吧。”
“去用你們的雙手,你們的頭腦,去格物,去致知,去創造,去改變。”
“去讓所有人都看看,從咱們青石學院走出去的人,到底……有何不同。”
他的話音落下。
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那些商賈出身的家長們,看著自己那脫胎換骨、充滿了自信和實乾精神的孩子。
他們走到張大山麵前,深深地作揖。
“張會長,大恩不言謝。”
“以後,但凡商會有任何差遣,我等,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