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椅上的皇帝,也陷入了沉默。
他知道,劉禦史的話,雖然歹毒,卻也並非全無道理。
一個家族,掌握了如此強大的技術、財富和運輸能力。
對於任何一個帝王來說,都不能不心生警惕。
他的目光,轉向了殿下那個一直沉默不語的、年輕的身影。
“張修撰。”
“臣在。”張小山出列。
“此事,乃你家之事。”
“你,有何看法?”
一瞬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小山的身上。
小山躬身一禮,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遍了整個大殿。
“回稟陛下,劉禦史所慮,亦是臣父子,日夜所憂之事。”
他這句話,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隻見他從袖中,取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奏折。
“臣父子,皆乃陛下之臣,張家之業,亦是陛下之業。”
“我張家之所以不計成本,開辟海路,非是為與朝廷爭利,實乃為朝廷分憂。”
“如今,海路已通,商貿已興,其利,天下人有目共睹。”
“臣父子,感念皇恩浩蕩,願將這‘青石遠洋商號’,獻出五成股份。”
“納入皇家‘內帑’,以充實陛下私庫。”
“或由戶部監管,其每年利潤,一半上繳國庫,以充軍資。”
“從此,這‘青石海運’,便是官督民辦之皇家產業。”
“其所有船隻,皆可聽候朝廷調遣。”
“其所有盈利,皆與國同享。”
“如此,既可保商路通達,又可免動搖國本之憂。”
“不知陛下,以為然否?”
他這番話,石破天驚。
整個太和殿,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人都被張小山這神來一筆,給徹底鎮住了。
誰也沒想到,他不僅沒有辯解,反而……主動地,將這能下金蛋的母雞,分了一半給皇家。
這等魄力,這等手筆,這等……政治智慧。
簡直是聞所未聞。
劉禦史和王通判,更是麵如死灰。
他們所有的攻訐,所有的“動搖國本”的罪名。
在這一招“與國同利”麵前,都顯得是那麼的可笑和蒼白。
龍椅之上,寧宣宗看著殿下那個從容不迫的年輕人。
他眼中的那一絲疑慮,徹底煙消雲散。
取而代之的,是無與倫比的、發自內心的……龍顏大悅。
“好!”
“好一個‘與國同享’。”
“好一個‘為朕分憂’的張家。”
他放聲大笑。
“準奏!”
“就依張修撰所言。”
“著戶部即刻與‘青石遠洋商號’交割股份,共理海運之事。”
一場足以讓張家陷入萬劫不複的巨大政治危機。
就在小山這“以退為進”的驚天手筆之下,被化解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