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太和殿上。
張小山那“獻股入內帑”的驚天之舉,和皇帝那“官督民辦”的最終聖裁。
如同長了翅膀的信鴿,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整個大寧朝的官場和商界。
當這份內容詳儘的邸報,送抵南陽府時。
整個南陽,都為之失聲。
所有人都被張家這神仙般的操作,給徹底鎮住了。
他們這才明白,這個從山村裡走出來的家族,其眼光和魄力,早已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他們不僅能造出天下最好的東西。
更能將這潑天的財富,以一種最聰明、也最大氣的方式,與帝國最高的皇權,進行深度的捆綁。
與國同利,與君同享。
這,是何等高明的陽謀。
這,才是真正堅不可摧的護身符。
最先感受到這股刺骨寒意的,便是那位曾經不可一世的、遠在江南的漕運總督王通判。
他還沒從“漕運封鎖”被“海上航線”徹底架空的失敗中回過神來。
來自京城吏部和都察院的申斥公文,便已送抵他的案頭。
公文中,皇帝雖未明言,但字裡行間,那份對他“識人不明,暗中掣肘,險誤國之大計”的敲打和不滿,已是溢於言表。
緊接著,他安插在漕運係統裡的幾個心腹,便被以各種理由,一一撤換。
他知道,他完了。
他在這場與張家的博弈中,輸得一敗塗地,體無完膚。
他不僅沒能傷到對方分毫,反而將自己的政治前途,都給徹底斷送了。
而那些曾經追隨他,一同打壓“青石商會”的“錦繡行”等商號。
在得知消息後,更是嚇得魂飛魄散。
他們知道,如今的“青石遠洋商號”,已經不再是一家民辦的商號。
而是半個“皇家產業”。
再與其作對,那便是與朝廷為敵,與聖上為敵。
“錦繡行”的錢掌櫃,備上了一份比上次“賠罪”時,還要厚重十倍的重禮。
再次,戰戰兢兢地,登上了趙家的大門。
這一次,他連見石頭一麵的資格都沒有了。
趙四海隻是讓管家,收下了禮物,並淡淡地傳了一句話。
“我家會長說了,青石商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隻要是做正經生意的,我們都歡迎。”
“但若是誰再敢用那些下作的手段,壞了市場的規矩。”
“那下一次,要麵對的,可能就不是我們商會了,而是……朝廷的王法。”
這番話,既是寬恕,也是最嚴厲的警告。
錢掌櫃聽完,如蒙大赦,對著趙府的大門,連連作揖,狼狽而去。
自此之後,南陽府的商界,再也無人敢對“青石”二字,有半分不敬。
數日後。
“青石商會”在南陽府最大的酒樓“德月樓”,召開了一次規模空前的全體理事大會。
南陽府有頭有臉的商賈巨頭,悉數到場。
趙四海和從京城特意趕回來的石頭,共同主持了這次會議。
宴席之上,氣氛熱烈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