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商戶,都爭相向趙四海和石頭敬酒,言語之間,充滿了發自內心的敬佩和……擁護。
“趙會長,石二掌櫃,我等,服了,是徹徹底底地服了。”
“以前,咱們隻當張會長是能工巧匠,如今才知,張會長那運籌帷幄的本事,才是真正的神仙手段啊。”
“是啊,以後咱們南陽商界,就全憑張會長和趙會長馬首是瞻了。”
趙四海站起身,舉起酒杯,朗聲說道。
“各位,今日,我宣布三件事。”
“第一,我‘青石遠洋商號’的所有海船,將永久性地,優先為咱們商會成員服務,其運費,永遠比市價低三成。”
“第二,商會將成立專門的‘質檢堂’和‘規矩堂’,由我張家和趙家的核心人員組成,為所有成員的產品,提供統一的質量檢驗和品牌認證,並共同維護咱們的市場價格,嚴禁內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他看著眾人,一字一句地說道。
“咱們的‘青石學院’,下一期,將專門為咱們商會成員的子弟,增開二十個名額。”
這三個消息一出,整個酒樓,都徹底沸騰了。
物流、品牌、價格、乃至子孫後代的教育。
張家,幾乎是將一個商會能想到的所有好處,都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出來。
這份胸襟,這份氣魄,讓所有人都為之折服。
“我等,願唯張會長、趙會長馬首是瞻!”
所有商戶,都自發地站起身,對著上首,深深一揖。
他們知道,從這一天起。
南陽府的商業格局,已經……悄然易主。
那個由舊式大商幫和漕運官吏所把持的、充滿了盤剝和壁壘的舊時代,已經結束了。
一個由“青石商會”主導的、以“技術”和“高效物流”為核心的、更加公平和開放的新商業時代,已經來臨。
而這一切的締造者,那個名叫張大山的男人。
此刻,卻正身處千裡之外的青石村。
他沒有理會外界的風雲變幻。
隻是像往常一樣,在自家院子裡,陪著妻子王氏,擇著菜,聊著家常。
一封封來自京城、來自府城、來自清溪縣的捷報,如同雪片般飛來。
他隻是平靜地看完,再平靜地,將它們一一投入火盆。
王氏看著他,笑著說道:“當家的,你現在可是‘男爵老爺’了,外麵那麼多大事,怎麼還跟個老農一樣,一點都不上心?”
張大山也笑了。
他站起身,走到門口,看著門楣上那塊禦賜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天工巧匠”金匾。
又看了看遠方,那座充滿了勃勃生機的青石學院,和那些高高聳立的、冒著白煙的工坊煙囪。
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爵位也好,會長也罷,那都是給外人看的。”
他轉過身,重新坐下,拿起一根青菜,熟練地摘去黃葉。
“樹大,是會招風。”
“但隻要咱們的根,紮得夠深。”
“一頭,紮在這些能讓百姓吃飽穿暖的實業上。”
“一頭,紮在這些能開啟民智、培養人才的學問上。”
“還有一頭,通過小山,通過這貢品,與那至高無上的皇權,也連在了一起。”
“根紮得夠深,就不怕任何風雨。”
“我啊,就還是那個隻想讓你們娘兒幾個,能吃飽穿暖的……張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