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裡,那會唱歌的音樂盒,和能自己報時的自鳴鐘,成了王公貴族們最新、也是最難得的珍藏。
“青石珍寶閣”,也因此,徹底坐穩了京城第一奢侈品牌的寶座。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將目光,聚焦於這些巧奪天工的“奇物”之上時。
一股源自於青石村的、更加深刻、也更加強大的力量,正通過另一種方式,悄無聲息地,改變著這個世界。
青石村,文印坊。
巨大的活字印刷機,正在有節奏地轟鳴著。
這一次,它所印刷的,不再是專供學院內部使用的教材。
而是一份薄薄的、卻又包羅萬象的期刊——《青石雜談》。
在解決了內部的教材需求之後,周文軒和張大山商議,決定將這份“內部讀物”,正式對整個“青石商會”的所有成員,進行大規模的、定期的免費發行。
每一期的《青石雜談》,都由“青石快運”的車隊,隨著貨物,被送往南陽府的每一個角落,乃至更遠的地方。
起初,那些商賈們,還隻對其中由石頭供稿的“商貿信息”板塊,最感興趣。
可漸漸地,他們發現,這份小小的刊物裡,隱藏著真正的、能改變他們命運的寶藏。
南陽府,鎮平縣。
一個世代以打鐵為生的王姓鐵匠,正對著一期《青石雜談》,愁眉不展。
他遇到了一個難題。
他仿造的曲轅犁,總是沒有青石村原產的耐用,犁鏵很容易就在耕作中卷刃。
他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他看到了雜談上,由鐵牛口述、周文軒記錄的一篇名為《論精鋼淬火之火候與介質》的文章。
文章裡,詳細地講解了,不同的鋼材,需要用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淬火液體如水、油、甚至鹽水),才能達到最佳的硬度和韌性。
那王鐵匠看完,如獲至寶,當即便按照文章裡所說的方法,對自己的淬火工藝,進行了改良。
半個月後,他打製出的新犁鏵,其耐用性,竟真的提升了數倍不止。
他激動得,當即便備上厚禮,親自趕到青石村,想要拜鐵牛為師。
湖廣,產棉區。
一位加入了“青石商會”的棉花商人,正對著自家那幾百畝棉田,唉聲歎氣。
今年,他的棉田裡,鬨了大規模的棉鈴蟲。
眼看著,大片的棉桃,就要因此而絕收。
就在這時,他收到了商會寄來的、最新一期的《青石雜談》。
上麵,有一篇由張大山親自撰寫的、名為《棉植病蟲害之防治新法》的文章。
文章裡,詳細地介紹了,如何用石灰水、煙草水、以及幾種常見草藥的汁液,混合成無毒的藥劑,來有效驅除棉鈴蟲。
那商人將信將疑,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照著方子試了試。
沒想到,不過短短幾天,那肆虐的棉鈴蟲,竟真的被驅除得乾乾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