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扶老攜幼,翹首以盼。
不是為了看欽差的儀仗。
而是想親眼看一看,那個傳說中,能造出不用牛馬的鐵犁、不用風力的神舟、能點石成金的“張神仙”,究竟是何模樣。
當他們看到,張大山那張雖然普通、卻又充滿了沉穩氣度的臉時。
人群中,便會爆發出陣陣的驚呼和……叩拜。
“是張神仙。”
“快看,那就是張神仙家的人。”
“求神仙保佑,讓我們今年也能有個好收成啊。”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甚至顫巍巍地,捧著一籃子剛下的雞蛋,想往前送。
卻被護衛的禦林軍,給攔了下來。
張大山在車裡看到了這一幕。
他示意車隊,緩緩停下。
他掀開車簾,對著那位老婆婆,溫和地說道。
“老人家,心意我領了。”
“這雞蛋,還是留給家裡的孩子們吃吧。”
“大夥兒的日子,都能過好了,就是對我張大山,最好的保佑。”
說罷,他對著車外的百姓們,拱了拱手。
這一個微小的舉動,卻讓在場的百姓們,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他們知道,這位“張神仙”,沒有忘本。
夜裡,車隊在驛站歇腳。
馬車之內,張大山看著兩個依舊有些拘謹的兒子,緩緩開口。
“鐵牛,你看到了嗎?剛才那些官,為何對咱們如此恭敬?”
鐵牛想了想,回答道:“因為有欽差大人在,有聖上的旗號。”
“對。”張大山又看向柱子,“柱子,那你再說說,城外的百姓,又是為何對咱們叩拜?”
柱子回答:“因為咱們家的技術,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
張大山點了點頭。
“這就對了。”
“欽差的威風,是聖上給的,是借來的光,是暫時的。”
“而百姓的敬重,是咱們自己一錘子一斧子掙來的,是咱們自己的火,是長久的。”
“到了京城,你們要見的,是全天下最會‘借光’的人。”
“你們要時刻分得清,什麼是自己的本事,什麼是彆人的威風。”
“咱們自己的本事,那能讓莊稼增產、讓工人省力、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真本事。”
“才是真正誰也奪不走的、咱們張家立身的……根基。”
鐵牛和柱子,聽著父親的教誨,都重重地點了點頭。
幾天之後。
那座在傳說中,巍峨雄偉的京城,終於,出現在了地平線的儘頭。
當車隊,緩緩地,通過那高達數十丈的巨大城門時。
鐵牛和柱子,都忍不住,掀開車簾,向外望去。
那寬闊得足以並排行駛八輛馬車的青石主街。
那街道兩旁,鱗次櫛比、雕梁畫棟的三層、四層高的店鋪和酒樓。
那街上,川流不息的、衣著各異的人群。
那份天子腳下的繁華、尊貴與浩瀚,如同一幅巨大的、充滿了衝擊力的畫卷,在他們麵前,猛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