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格物院”和“龍舟計劃”的正式啟動,讓青石張家的聲望和聖眷,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頂峰。
然而,這份潑天的榮耀,也如同在烈火之上,又澆了一勺滾油。
讓京城裡那些本就對他們心懷嫉妒和警惕的保守派勢力,感到了巨大的、甚至是恐慌的……威脅。
他們知道,若再任由這張家,和他們所代表的那套“格物之學”發展下去。
那他們這些世代以“經義文章”為立身之本的士大夫階層,其根基,都將被徹底動搖。
一場針對“青石之學”的、無聲的“學術圍剿”,在翰林院這個帝國思想的最高殿堂裡,悄然展開。
這一日,翰林院掌院學士,當朝德高望重的大儒,陳閣老,舉辦了一場麵向所有翰林和國子監學子的公開講學。
講學的題目,是《論君子治國,當以德教為本,不務末技》。
所有人都知道,這場講學,名為講學,實則,是衝著最近風頭最勁的張小山,和他的家族來的。
講堂之內,座無虛席。
陳閣老引經據典,從上古聖人,到曆朝先賢,雄辯滔滔。
他痛心疾首地,批判著當今社會,那一股“人心不古,逐利忘義”的歪風。
“……君子,當以修身為基,以德行為本,以教化萬民為己任。”
“何為德?”
“克己複禮,方為仁德。”
“何為本?”
“存天理,滅人欲,方為根本。”
他的目光,若有若無地,掃過坐在堂下末席的張小山。
“如今,卻有那麼一些人,不思聖人教誨,不讀先賢文章。”
“反倒將全副心神,都投入到那些所謂的‘奇技淫巧’之中。”
“以‘利’字當頭,以‘器’物為能。”
“此等舍本逐末之舉,初看,似乎能便利一時,能富甲一方。”
“可長此以往,必將使民心逐利,道德淪喪,最終動搖我大寧朝的國本啊。”
“老夫以為,此等‘末技之學’,當禁,當絕。”
“我輩讀書人,更當引以為戒,萬不可被其所惑。”
他這番話,說得是慷慨激昂,正氣凜然。
立刻,便引來了在場大多數傳統士大夫們的、發自內心的附和與讚歎。
“陳閣老所言極是,真乃醒世良言。”
“是啊,我輩讀書人,當以德行為先。”
“那張家之學,雖有小用,卻終究是……旁門左道,難登大雅之堂。”
聽著這些議論,小山的臉上,卻始終帶著平靜的微笑。
在陳閣老講完,並詢問在場眾人“可有異議”之時。
在所有人都以為,這件事,就將以“青石之學”被批得體無完膚而告終之時。
張小山,緩緩地,站了起來。
他先是對著陳閣老,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弟子之禮。
“陳閣老,學生,有惑,想請教先生。”
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間,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講。”陳閣老的臉上,帶著一絲居高臨下的淡然。
“先生方才所言,‘德’為治國之本,‘道’為萬物之源,學生,深以為然。”
小山的開場白,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他沒有反駁,反而,先是肯定了對方的觀點。
“隻是,學生愚鈍。”他繼續說道,“學生一直在想,何為‘道’?何又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