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之上的整個局勢,瞬間便被徹底逆轉!
原本被分割包圍的各個據點,被這條“鋼鐵動脈”瞬間就連成了一個整體。
原本疲於奔命的後勤補給線,變得暢通無阻,堅不可摧。
大寧的軍隊,可以利用鐵路,進行快速的、大規模的兵力調動和集結,以逸待勞,在任何一個蠻族騎兵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發起致命一擊!
蠻族那唯一的、引以為傲的“機動性”優勢,在這條“鋼鐵之路”麵前,顯得是那麼的脆弱和可笑。
看著沙盤上那因為一條細細的黑線而徹底改變的戰局,在場的所有將軍都呆住了。
他們的眼中都爆發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如同看到了神跡一般的巨大光芒。
“這……這……”那位一直主張固守的老將軍,指著那條黑線,聲音都在顫抖,“張侍郎……老夫……今日,方知何為‘運籌帷幄’。”
“這鐵路,必須修,刻不容緩!”兵部尚書也激動地附和。
一場關於“攻”與“守”的激烈爭論,就在這場直觀的、充滿了科學性的沙盤推演麵前,達成了空前的、完美的統一。
皇帝看著眼前這一幕,臉上露出了無比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他的軍隊,他的將領,終於都開始理解並接受了他所看重的那種全新的力量。
他當即便下達了最終的指令。
“好。既然眾卿已無異議,那便依計行事。”
“一方麵,命‘皇家格物院’,日夜趕工,全力生產新式兵甲,以解邊關將士燃眉之急。”
“另一方麵,這‘京北鐵路’的修建,也同樣,是最高等級的軍國大事,一刻也不能再耽擱了。”
皇帝的決斷,擲地有聲,為這場爭論畫上了句號。
但他知道,真正的難題,才剛剛開始。
他將目光,投向了張小山與李嚴。
“聖旨已下,但如何執行,才是關鍵。”皇帝的聲音,變得無比凝重,“格物院,雖有神工之能,卻終究人力有限。如今,既要趕製軍械,又要籌備鐵路,無異於,讓一人,同時打兩場仗。二位愛卿,可有良策?”
這,才是最現實的問題。
兵部尚書李嚴,作為軍方統帥,立刻躬身道:“陛下,軍情如火,北境將士,刻不容緩!臣以為,當傾格物院所有之力,優先滿足軍械生產!鐵路之事,可暫緩一二!”
然而,張小山,卻搖了搖頭。
“陛下,李尚書,臣以為,二者,皆不可緩。”他的聲音,平靜,卻充滿了力量,“軍械,是今日之利刃,解的是燃眉之急。而鐵路,則是我大寧,未來百年,安邦定國之基石,是長久之計。二者,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
他頓了頓,提出了一個,更為宏大,也更具係統性的解決方案。
“臣提議,開啟‘兩線作戰’!”
“其一,為‘強軍計劃’!由我大哥鐵牛,親率冶金司與軍械司之核心骨乾,即刻,入主京城‘軍器監’!利用其現有的場地與工匠,進行技術升級,專門負責,新式兵甲的生產!如此,既不耽誤生產,又能,將新技術,與帝國原有的軍工體係,進行融合!”
“其二,為‘動脈計劃’!由我五弟柱子,繼續,率領勘探隊與營造司,進行‘京北鐵路’的前期勘探與路基鋪設!此項工程,耗時最久,絕不可停!”
“而遠在青石村的‘皇家格物院’本部,則作為我等的‘總後方’與‘研發中心’!一方麵,為京城軍器監,提供核心的技術支持與關鍵零部件。另一方麵,則繼續,對‘山地機車’與‘鐵橋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發攻堅!”
“如此,三地聯動,兩線並進!方能,既解近憂,又謀長遠!”
這番,分工明確,條理清晰,充滿了係統化思維的“兩線作戰”方略,讓在場所有的人,都聽得是,茅塞頓開,心神激蕩!
皇帝寧宣宗,看著眼前這個,總能,將最複雜的問題,都梳理得井井有條的年輕人,他的眼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欣賞與信賴。
“好!好一個‘兩線作戰’!”
他猛地一拍沙盤!
“就依張愛卿所言!”
“這場,與時間的賽跑,與草原餓狼的賽跑……”
“從今天起,正式,打響!”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