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武周風雲裡的紅妝與權謀 狄仁傑斷案背後的朝堂暗戰_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 > 第11章 武周風雲裡的紅妝與權謀 狄仁傑斷案背後的朝堂暗戰

第11章 武周風雲裡的紅妝與權謀 狄仁傑斷案背後的朝堂暗戰(1 / 2)

上回書說到,武媚娘的龍椅還帶著新漆的涼意,洛陽宮的琉璃瓦卻已照見了無數暗流湧動。她以女子之身叩開帝王門,腳下是李唐宗室的累累白骨,身後是滿朝文武或敬畏或怨懟的目光——這武周的天下,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給她片刻安穩……。

長安城裡的茶館酒肆,說書先生剛把“聖神皇帝登基”的段子唱得熱鬨,轉身就壓低聲音講起秘聞:“聽說啊,前幾日有個老禦史,在朝堂上捧著《周禮》哭暈了,說‘牝雞司晨,國之大忌’,當場就被拖去了刑場……”鄰桌的茶客趕緊擺手:“噓!小聲些,當心被來俊臣的人聽去!”可話音剛落,就見街角閃過幾個黑衣人影,嚇得滿座瞬間噤聲,連茶碗碰撞的脆響都透著慌張。李唐舊臣的不服氣,從不是明刀明槍的對抗,而是藏在奏折裡的春秋筆法,躲在朝服下的冷眼旁觀,像牆角的青苔,不知不覺就爬滿了宮牆的縫隙。

邊境的狼煙更是沒斷過。突厥人聽說中原換了個女皇帝,覺得有機可乘,竟在秋收時襲擾朔州,搶走了上千石糧草;吐蕃也在安西都護府外蠢蠢欲動,派使者送來的國書裡,字裡行間都是試探:“不知大周國主,可有太宗皇帝當年的英武?”武媚娘把國書拍在案上,氣得鳳釵都顫了顫,當即派王孝傑掛帥出征。可軍報剛送出去三日,就有密探來報:“兵部尚書暗中給吐蕃遞了消息,說我軍糧草不濟!”這內外勾結的糟心事,讓她對著地圖上的邊境線,一夜白了好幾根鬢發。

後宮裡的風波,比前朝和邊境加起來還要纏人。薛懷義仗著是“開國麵首”,在白馬寺裡養了上千僧兵,還敢在朝堂上跟宰相爭功;這邊剛壓下他的氣焰,太醫署的沈南璆又憑著一手好醫術,成了禦書房的常客,連給皇帝診脈都要屏退左右;更彆提後來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人生得比女子還俊,靠著彈琵琶唱小曲就哄得武媚娘眉開眼笑,竟能隔著簾子批奏折。這幾個男人明裡暗裡較勁,今天薛懷義放火燒了明堂,明天張氏兄弟就誣陷沈南璆“巫蠱厭勝”,把個後宮攪得比菜市場還熱鬨。武媚娘有時看著他們爭風吃醋,心裡倒也清楚——這些人不過是她手裡的棋子,可棋子鬨得太凶,難免會硌著自己的手。

長安西市的胡商們,最愛看的就是這些熱鬨。他們一邊數著銅錢,一邊跟買香料的貴婦們閒聊:“聽說了嗎?薛大師昨天跟張公子在朱雀大街上動了手,差點掀翻了珠寶鋪的櫃台!”貴婦們捂著嘴笑:“何止啊,今早宮裡來買珍珠,說是要賞給新得寵的那位,顆顆都要比鴿子蛋大呢!”可笑著笑著,就瞥見街對麵的刑場又豎起了新的木牌,上麵寫著“謀逆者某某某”,頓時收了聲,低頭匆匆離去。

這長安城,白日裡是金戈鐵馬的戰報、紫宸殿的朝會、平康坊的琵琶;到了夜裡,就成了酷吏的鐵鏈聲、宗室的嗚咽、麵首們的私語。樁樁件件,比書坊裡賣的《鶯鶯傳》《霍小玉傳》還要曲折離奇。武媚娘坐在上陽宮的夜燈下,翻著奏折,聽著遠處的更鼓聲,忽然覺得這天下就像個巨大的戲台,她是唯一的主角,卻要應付無數搶戲的配角。而這場戲,才剛剛拉開大幕呢。

一、麵首爭寵:薛懷義的"失寵記"與張氏兄弟的崛起

薛懷義自從靠著“退突厥”的虛名撈了個輔國大將軍的頭銜,腰杆挺得比洛陽城的坊牆還直。他在洛陽城裡幾乎是橫著走,看中了定鼎門附近的一處宅院,二話不說就讓手下把主人家拖出去,自己帶著人直接搬了進去。鄰居們敢怒不敢言,隻能看著那家人抱著鋪蓋卷在街角哭。他還在大街上放話,唾沫星子橫飛:“我可是陛下跟前最紅的人!彆說占他一間破屋,就是要了他的小命,他也得乖乖遞脖子!”

那年秋天,他在白馬寺主持水陸法會,非要搞出個“大場麵”。讓人用沉香木雕了尊十丈高的佛像,外麵裹著錦緞,塗著金粉,雇了上百個百姓抬著遊街。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時候,日頭曬得人頭暈眼花,百姓們扛著沉重的佛像,一步一挪地在朱雀大街上走,不少人累得當場栽倒,被監工的僧兵用鞭子抽著起來繼續走。路邊的百姓看著這光景,都往地上啐唾沫,私下裡罵:“這哪是辦法會?分明是折騰人!薛懷義比山匪還狠,佛祖都該收了他!”

可薛懷義沒等來佛祖的懲罰,先迎來了恩寵的旁落。武皇身邊從不缺新鮮麵孔,禦醫沈南璆就是這時冒出來的。沈南璆生得眉清目秀,說話溫吞水似的,總能撓到武皇心坎裡——武皇夜裡頭疼,他不慌不忙地推拿按穴;武皇念起年輕時的舊事,他就靜靜聽著,偶爾插一句“陛下當年真不容易”。一來二去,禦書房的夜燈常常為他亮到天明,薛懷義的牌子遞進去十回,倒有八回被擋在宮門外。

薛懷義的醋壇子徹底翻了。他騎著馬在宮門外的廣場上撒潑,扯著嗓子喊:“陛下是不是膩了我?我為陛下修明堂、討突厥,哪樣不是拚死拚活?如今倒好,被個捏脈的小白臉搶了風頭!這日子沒法過了!”聲音大得宮裡宮外都聽得見,侍衛們想攔,又怕他是皇帝的枕邊人,隻能眼睜睜看著他胡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話傳到武皇耳朵裡時,她正在看沈南璆新獻的養生方,聞言隻是冷笑一聲,把藥方往案上一扔:“讓他鬨。真當自己是塊寶了?離了他,朕的日子隻會更清淨。”

薛懷義見哭鬨沒用,竟在公元695年正月十五乾出了件驚天動地的蠢事。那天夜裡,洛陽城正鬨元宵,他帶著幾個心腹,悄悄摸進了明堂。這明堂是武皇登基時修建的,高逾百尺,雕梁畫棟,象征著皇權天授,平日裡連大臣都不準隨意靠近。薛懷義看著這輝煌的殿宇,心裡的妒火和怨氣燒得他發昏,竟掏出火折子,點燃了殿角的幔帳。

夜風正急,火苗“騰”地竄起來,瞬間舔舐著梁柱。不過片刻,整座明堂就成了火塔,烈焰衝天,把洛陽城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晝。百姓們站在街頭,看著那熊熊火光,嚇得直咋舌:“瘋了!薛懷義是真瘋了!這燒的哪是宮殿,是他自己的腦袋啊!”

消息傳到上陽宮,武皇正對著銅鏡試戴新製的鳳釵,聞言猛地將釵子摔在地上,氣得渾身發抖,指著宮外連聲怒喝:“反了!反了天了!”她當即召來羽林衛,聲音冷得像冰:“去,把薛懷義給朕抓來,亂棍打死,扔去喂狗!”

薛懷義還在白馬寺裡等著武皇“回心轉意”,就被破門而入的衛兵按倒在地。棍棒落下時,他還在哭喊:“陛下!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可直到斷氣,他都沒明白——從他恃寵而驕、觸碰皇權底線的那一刻起,就早已成了武皇眼裡該丟棄的棋子。

薛懷義的屍體剛被拖走,張家兄弟就踩著風頭進了宮。張易之、張昌宗是親兄弟,張易之生得麵如冠玉,舉手投足帶著股文雅氣;張昌宗更勝一籌,不僅貌若潘安,彈得一手好琵琶,唱的曲子能把石頭都聽軟了。倆人一進宮,就把武皇哄得眉開眼笑。

張昌宗常坐在武皇膝頭,晃著身子撒嬌:“陛下,人家新學了支《霓裳羽衣曲》的變調,用琵琶彈給您聽好不好?保證比宮裡的樂師彈得好聽!”武皇被他哄得滿心歡喜,拉著他的手笑道:“好啊,我的乖孩子,快彈來聽聽。”有時批閱奏折累了,就讓張易之陪她下盤棋,張易之總能恰到好處地讓她贏上幾子,還連聲讚歎:“陛下棋藝真是神了,臣輸得心服口服!”

這倆人仗著恩寵,在朝堂上也開始作威作福。官員們想升遷,得先去他們府裡送禮;大臣們議事,若有不合他們心意的,轉頭就到武皇跟前搬弄是非。最讓人不齒的是宰相楊再思,一次宴會上,見張昌宗穿著件蓮花紋的錦袍,竟“噗通”跪倒在地,對著張昌宗連連磕頭:“人家都說六郎張昌宗的小名)長得像蓮花,依我看,是蓮花長得像六郎才對!”

這話傳到民間,百姓們聽了都笑掉大牙。有說書先生編了段快板,在茶館裡唱:“楊宰相,膝蓋軟,見了六郎就下拜。蓮花像,像蓮花,拍馬屁拍到了家!這哪是宰相爺,分明是張家奴才穿了官袍嘛!”笑聲裡,誰都知道,這武周的朝堂,又被一股新的歪風攪得烏煙瘴氣了。

二、狄仁傑斷案:朝堂上的"推理大師"與武皇的博弈

武周時期的朝堂,若論誰能讓文武百官心服口服,百姓街頭交口稱讚,那必定是狄仁傑。這位身著紫袍的大理寺卿,一雙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審起案子來更是神乎其神,就像拆盲盒般,總能從旁人忽略的蛛絲馬跡裡,精準揪出藏在暗處的真凶。

那年洛陽城出了樁連環盜竊案,短短半月,從富商到小吏,十幾戶人家接連失竊,丟的都是傳家寶貝——有鑲珠嵌玉的金鐲,有曆經三代的字畫,還有商戶準備給朝廷上供的銀兩。失主們哭天搶地地跑到大理寺,跪在狄仁傑麵前磕頭:“狄大人,那些都是我們的命根子啊!您可得為我們做主,把賊抓住啊!”

狄仁傑扶起眾人,沒多說什麼,帶著捕快親自去了幾家失主家查看。他不看被翻得亂七八糟的箱櫃,也不問下人的哭訴,隻是圍著院子、牆角慢慢轉,時不時蹲下身,用手指撚起一點塵土,或是對著門板上的劃痕端詳半天。轉到第三戶人家時,他突然停在院牆角落,指著地上半枚模糊的腳印說:“你們看,這腳印前深後淺,受力點偏左,凶手定是個左撇子。而且從腳印大小看,是個青壯年男子,身高約莫五尺八寸。”

捕快們依著這個線索排查,沒幾天就抓到了凶手——果然是個左撇子的年輕貨郎,平日裡走街串巷,摸清了各家底細才下手。案子破了,失主們捧著失而複得的寶貝,在大理寺門前跪了一地,對著狄仁傑的轎子高呼:“狄大人真是青天老爺!活菩薩啊!”

可狄仁傑的本事,遠不止斷案這一樁。武皇晚年,最頭疼的就是立儲之事。她看著侄子武三思鞍前馬後,心裡動了立他為太子的念頭。朝堂上,大臣們要麼順著武皇的意思附和,要麼怕觸怒龍顏低頭沉默,沒人敢說句實在話。

這時,狄仁傑站了出來。他走到殿中,對著武皇深深一揖,不緊不慢地說:“陛下,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武皇知道他要說什麼,淡淡道:“但說無妨。”

“陛下,”狄仁傑抬眼望著她,語氣誠懇,“您想想,這世間親情,是兒子與母親親,還是侄子與姑姑親?若您立兒子為太子,百年之後,您能入太廟,受子孫供奉,世世代代香火不斷;可若立了侄子,您聽說過哪朝哪代的侄子,會把姑姑的牌位供在太廟裡的?”

武皇皺起眉頭,語氣沉了下來:“狄愛卿,這是朕的家事,你未免管得太寬了。”

狄仁傑卻梗著脖子,寸步不讓:“陛下是天子,天下都是陛下的家,天下事,自然都是陛下的家事!臣身為宰相,豈能坐視不理?”他這話擲地有聲,殿上的大臣們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武皇動怒。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狄仁傑私下裡還在悄悄為李唐謀劃。他把自己當年提拔的老部下、心向李唐的舊臣請到密室,關緊門窗,壓低聲音說:“武皇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咱們得早做打算,為李唐江山留條後路。太子李顯雖在外地,卻是民心所向,咱們得想辦法讓他回來。”

有人麵露難色,搓著手說:“狄大人,這事風險太大了,萬一被陛下的人發現,咱們全族都得遭殃啊!”

狄仁傑一拍桌子,眼中閃著決絕的光:“為了大唐的將來,我這條老命算什麼?就算粉身碎骨,也得把這事辦成!”

這些密談,其實早被武皇安插在各處的眼線報了上去。內侍捧著密報,等著武皇發怒,沒想到她看完後,隻是笑著搖了搖頭,對身邊人說:“這個狄愛卿啊,真是個老頑固。”語氣裡,竟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不易察覺的欣賞——她何嘗不知道狄仁傑的心思?隻是這位老臣的忠誠與擔當,連她也不忍輕易處置。

三、邊境烽火:王孝傑的悲壯之戰與武周的軍事困境


最新小说: DND:黃沙暴君的複仇 重生趕山:老婆小姨子全寵成寶 我在幕後發係統 名義:我才是最後的贏家 遊戲降臨:開局一把破木弓 鑒寶:雙穿大明,我在後宮當倒爺 中醫嬌妻颯爆了,七零大佬追著寵 雷霆掃黑:光雲守護 腹黑係統和他的寶貝主人 偏門之王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