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劇本與李煜的"囚徒血淚"_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 > 第12章 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劇本與李煜的"囚徒血淚"

第12章 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劇本與李煜的"囚徒血淚"(2 / 2)

趙普早已看穿他的心思,慢悠悠地給趙匡胤倒了杯熱茶,指尖輕輕敲著桌麵:“陛下的憂慮,臣早就想到了。五代十國亂了幾十年,說到底就是因為兵權分散,武將太強、君主太弱。要想睡得安穩,其實很簡單——把兵權從將領手裡收回來,集中到陛下手裡,讓天下兵權儘歸朝廷,自然就沒人能威脅到您的皇位了。”

趙匡胤皺著眉:“可石守信、高懷德這些人,都是跟著我出生入死的老部下,當年陳橋兵變要是沒有他們,我也坐不上這龍椅。直接收他們的兵權,會不會寒了兄弟們的心?”

“陛下放心,”趙普放下茶杯,眼神篤定,“不用硬來,咱們可以用‘軟辦法’。既能收回兵權,又能保全他們的體麵,還能讓他們感念陛下的恩義。”說著,他湊到趙匡胤耳邊,低聲說了一計,趙匡胤聽完,眉頭漸漸舒展,忍不住拍了拍趙普的肩膀:“好主意!就按你說的辦!”

幾天後,趙匡胤在皇宮裡擺下宴席,召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等禁軍高級將領入宮赴宴。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正喝得熱鬨,趙匡胤突然放下酒杯,長長地歎了口氣,臉上滿是愁容。

石守信最是直率,見狀立刻放下酒杯,起身問道:“陛下今日為何歎氣?莫非是朝政有煩心事?臣等願為陛下分憂!”

趙匡胤搖了搖頭,語氣帶著幾分疲憊:“你們以為當皇帝是件容易事?還不如當年在軍營裡當將軍自在。如今我每天睜眼閉眼,都在擔心皇位坐不穩——這龍椅誰不惦記?就算你們對我忠心耿耿,可萬一你們的部下也想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到時候你們是從還是不從?”

這話一出,宴席上瞬間安靜下來。石守信、高懷德等人臉色驟變,嚇得手裡的酒杯“哐當”掉在地上,連忙齊刷刷地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陛下!臣等絕無二心!當年跟著陛下南征北戰,如今陛下登基,臣等隻想好好輔佐陛下,絕不敢有半點非分之想!求陛下明察!”

趙匡胤連忙起身,伸手去扶他們,臉上卻依舊帶著“為難”:“我知道你們忠心,可我也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不是不信你們,是怕這亂世的風氣,再讓兄弟們陷入兩難境地啊!”

就在這時,趙普適時地從屏風後走出來,對著石守信等人躬身行禮,語氣溫和卻字字誅心:“將軍們,陛下這是為你們著想啊!你們跟著陛下立了這麼多汗馬功勞,如今也該享享清福了。不如主動交出兵權,陛下會賜給你們良田美宅、金銀珠寶,還能跟皇家結為親家——你們的女兒嫁給皇子,兒子娶公主,從此君臣相得,世代富貴,不比手握兵權、天天擔驚受怕強?”

石守信等人何等精明,一聽就明白——這哪裡是“建議”,分明是皇帝在敲打他們,若不交出兵權,後果不堪設想。他們對視一眼,立刻明白了彼此的心思,再次跪倒在地,齊聲說道:“臣等願交出兵權,回家養老,絕不給陛下添麻煩!”

趙匡胤見目的達成,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連忙讓人扶起他們,又親自給他們倒酒:“好兄弟!朕就知道你們深明大義!放心,朕絕不會虧待你們!”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等人就紛紛上書,以“年老體弱”為由,請求辭去禁軍將領的職務。趙匡胤當即準奏,免去了他們的軍職,改封他們為節度使,賜給他們大量田宅、錢財,還真的將幾位公主許配給了他們的兒子——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兵權收回後,趙匡胤又在趙普的建議下,改革軍事製度:把禁軍分為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部分,分彆由不同的將領統領,將領隻負責帶兵訓練,調兵權歸樞密院,指揮權歸皇帝臨時任命的將帥,形成“三權分立”的格局,從根本上杜絕了武將專權的可能。

與此同時,趙普還提出“重文輕武”的治國理念,主張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有大臣不服,質疑他:“宰相隻靠一部《論語》,就能治理好天下嗎?”趙普坦然回應:“臣平生所知,確實不出《論語》這部書。昔年用半部《論語》輔佐太祖定天下,如今用半部《論語》輔佐陛下治天下,足夠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話傳到趙匡胤耳中,他不僅沒有不滿,反而對趙普更加信任——正是靠著趙普這“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理念,宋朝漸漸扭轉了五代以來“武人亂政”的局麵,開啟了重文治、興教化的時代,為日後的“宋初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趙普的“治國錦囊”,也隨著“杯酒釋兵權”與“半部論語”的傳奇,流傳千古。

四、太原悲歌:劉繼元抱契丹苟延,宋太祖征北漢定北方

北宋建立後,趙匡胤陸續平定了南唐、後蜀、南漢等割據政權,唯獨北方的北漢,成了大宋統一之路上最後一塊難啃的骨頭。這北漢背靠契丹,占據太原要地,雖國力弱小,卻仗著契丹的庇護,屢次與北宋作對,成了趙匡胤的一塊心病。

北漢皇帝劉繼元,本就不是有雄才大略的君主,登基後更是把“抱契丹大腿”當成了唯一的生存之道。他每年都要給契丹送去大量金銀、絹帛,甚至把北漢的特產煤炭、鐵礦都打包獻給契丹皇帝,還卑微地自稱“侄皇帝”,一口一個“契丹大哥”地討好。每次北宋軍隊逼近邊境,劉繼元第一反應不是整軍備戰,而是派使者快馬加鞭去契丹求援:“契丹大哥,北宋又來打我了,您可不能不管我啊!沒了北漢,北宋下一步就該打您了!”

契丹人收了好處,也不能完全不管,偶爾會派幾千騎兵南下“支援”,但從來都是“意思意思”——他們知道北漢是塊燙手山芋,既不想讓北宋輕易吞並北漢、威脅自己的南部邊境,也不想為了北漢和北宋死磕,損耗自己的兵力。每次契丹援軍到了太原附近,看到北宋軍隊勢大,就遠遠地紮營,偶爾和宋軍小打小鬨幾場,等拿到劉繼元再送來的“辛苦費”,就找個理由撤兵,把爛攤子又丟給了北漢。

顯德九年公元960年)秋,趙匡胤在平定南方後,終於騰出手來,決定親征北漢,拔掉這顆釘子。他率領十萬宋軍,分三路北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太原城下,把太原城圍得水泄不通——東門被宋軍的攻城塔堵住,西門架起了投石機,南門和北門則被騎兵層層封鎖,連一隻鳥都難飛出城去。

劉繼元站在太原城樓上,看著城外密密麻麻的宋軍,旌旗招展,鎧甲耀眼,投石機拋出的石塊不斷砸在城牆上,發出“轟隆”的巨響,城牆都在微微震顫。他原本就蒼白的臉,此刻更是沒了血色,腿肚子直打哆嗦,聲音帶著顫抖問身邊的大臣:“這...這可怎麼守?宋軍這麼多,契丹援軍又遲遲不到,太原城怕是撐不住了!”

有個膽小的大臣早就嚇破了膽,哆哆嗦嗦地出主意:“陛下,咱們不如學南唐的李煜,派人去跟趙匡胤求和吧!隻要咱們願意稱臣納貢,趙匡胤說不定會放咱們一馬!”

“求和?”劉繼元氣得直拍城牆,手指著那大臣的鼻子怒斥,“你沒看到李煜的下場嗎?他投降後被押到汴梁,封了個‘違命侯’,跟囚徒一樣!我劉繼元就算死,也不能像他那樣窩囊!給我死守!誰敢再提求和,斬立決!”

大臣們嚇得不敢再說話,隻能硬著頭皮去組織防守。北漢的士兵雖然知道大勢已去,但在劉繼元的嚴令下,也隻能拚死抵抗——有個叫王超的將領,在城頭指揮士兵射箭,身上中了數箭,鮮血浸透了鎧甲,卻依舊拄著長槍站在城頭,對著士兵們高喊:“太原城在,我們在!就算戰死,也不能讓宋軍輕易進城!”

可北漢國力實在太弱,多年來依賴契丹,軍隊戰鬥力本就不如宋軍,加上糧草短缺,士兵們連飯都吃不飽,哪還有力氣長久抵抗?宋軍則士氣如虹,趙匡胤親自在城下督戰,還下了懸賞令:“誰能第一個登上太原城頭,賞錢千貫,封指揮使!”

宋軍士兵們像潮水般衝向城牆,有的扛著雲梯往上爬,有的用撞木撞擊城門,還有的對著城頭射箭,壓製北漢守軍。太原城的城牆漸漸出現了裂縫,北門的城門被撞木撞得搖搖欲墜,北漢士兵死傷慘重,再也撐不住了。

契丹援軍的消息遲遲不到,城裡的糧草也見了底,甚至有士兵開始偷偷投降。劉繼元站在皇宮裡,聽著城外越來越近的喊殺聲,知道大勢已去。他沒有勇氣自殺,隻能換上素衣,打開城門,帶著滿朝文武,跪在趙匡胤的馬前投降。

見到趙匡胤時,劉繼元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聲音哽咽:“陛下,臣也是被逼無奈啊!北漢國力弱小,若不依附契丹,早就被滅了。臣知道抵抗大宋是錯的,求陛下開恩,饒臣一命!”

趙匡胤勒住馬,看著跪在地上的劉繼元,哈哈大笑:“朕親征北漢,是為了天下一統,不是為了殺戮。你既然主動投降,朕就不會為難你。起來吧,跟著朕回汴梁,朕會給你一個閒職,保你衣食無憂。”

隨著劉繼元的投降,存在了二十九年的北漢正式滅亡,北宋終於統一了中原地區。趙匡胤騎著馬進入太原城,看著城中歸附的百姓,又望向北方契丹的方向,眼神堅定——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完成柴榮的遺願,收複幽雲十六州,讓大宋的旗幟,插遍整個中原大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五、血淚終章:小周後宮闈受辱,李後主七夕飲鴆

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這位新皇帝登基後,沒把心思放在朝政上,反而先盯上了軟禁在汴梁的小周後——早在南唐滅亡時,他就曾見過小周後一麵,那傾城之貌,多年來一直讓他念念不忘。如今大權在握,他終於有了“得償所願”的機會。

這年深秋,汴梁城飄起了冷雨。宮裡突然傳來旨意,說皇後曹氏邀小周後入宮“敘話”,共賞宮中菊花。小周後心裡犯嘀咕——從前太祖在位時,皇室從未主動召她入宮,如今新帝剛登基就有此舉動,絕非“敘話”那麼簡單。可她是階下囚,哪敢違抗皇命?隻能強裝鎮定,跟著傳旨太監入宮。

李煜送她到院門口,看著她的背影消失在雨幕裡,心裡莫名發慌,隻能在院裡來回踱步,從清晨等到日暮,又從日暮等到深夜,始終不見小周後回來。這一等,就是半個月。

直到某天傍晚,小周後才被太監送回小院。她剛走進門,就一頭撲進李煜懷裡,哭得梨花帶雨,肩膀劇烈顫抖。往日裡梳理得整齊的發髻散亂了,華服上沾著汙漬,臉上還帶著未乾的淚痕,眼神裡滿是屈辱與恐懼,像一隻受驚的小鳥。

李煜緊緊抱著她,心如刀絞,聲音哽咽:“愛妃,這半個月在宮裡發生了什麼事?你怎麼才回來?是不是有人欺負你了?”

小周後隻是拚命搖頭,哭得更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她不敢說,也不能說——那半個月裡,趙光義根本沒讓她見皇後,而是將她強行留在偏殿,百般羞辱;更過分的是,趙光義還找來宮廷畫師,讓畫師當場描繪他與小周後的場景,將這屈辱的畫麵定格成畫即後世傳聞的《熙陵幸小周後圖》)。這等羞恥之事,她怎有顏麵對李煜言說?

沒過多久,坊間就傳出了流言。有宮人偷偷將宮裡的事告訴了李煜的舊部,舊部又輾轉把消息傳給了李煜。當李煜得知趙光義強留小周後、還命人作畫的真相時,他渾身冰涼,氣得渾身發抖,卻連衝出去理論的勇氣都沒有——他是亡國之君,連自己的命運都掌控不了,又怎能護住心愛的人?

悲憤與無力像潮水般將他淹沒。他回到書房,拿起筆,借著昏黃的燭火,將滿心的痛苦傾瀉在紙上。筆尖落下,字字泣血:“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彆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寫完後,他看著“天上人間”四個字,眼淚滴落在紙上,暈開了墨跡——從前在南唐的日子是“天上”,如今的屈辱與痛苦是“人間”,這道鴻溝,永遠也跨不過去了。

這首《浪淘沙》很快就被人傳到了宮裡。趙光義看到詞稿,又聽聞李煜近日常與舊部私下會麵,頓時勃然大怒,將詞稿狠狠摔在地上:“李煜這賊子,都成了階下囚,還敢寫詞抒發怨懟,分明是賊心不死,還在懷念南唐!留著他,遲早是個禍患!”

這年七夕,恰逢李煜四十二歲生日。趙光義特意派人送來一壺“壽酒”,說是“祝違命侯福壽綿長”。李煜看著那壺酒,心裡早已明白——趙光義這是要他死。他沒有猶豫,端起酒壺,給自己倒了一杯。

小周後見狀,衝過來想打翻酒杯,卻被李煜攔住。他看著小周後,露出一抹淒涼的笑:“愛妃,彆攔我。這屈辱的日子,我早就過夠了。能死在今日,也算遂了我的心願。”

他端起酒杯,仰頭一飲而儘。毒酒入喉,很快就發作起來,腹中絞痛如刀割,渾身抽搐不止。小周後抱著他,哭得撕心裂肺。李煜躺在她懷裡,氣息越來越微弱,目光卻望向窗外的天空——那輪明月,像極了當年在金陵柔儀殿賞過的月亮。他張了張嘴,喃喃自語,聲音輕得像一縷煙:“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話音未落,他的頭便歪了過去,再也沒了氣息。曾經的南唐後主,那個寫下無數千古名句的詞人,最終在絕望與屈辱中,結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趙匡胤當年的“黃袍加身”,兵不血刃地開啟了大宋王朝;李煜的“囚徒血淚”,則為混亂的五代十國畫上了悲壯的句號。可這天下,並未就此太平——北方的契丹占據幽雲十六州,鐵騎時常南下;西北的黨項部落逐漸崛起,隱隱有割據之勢。宋朝剛結束中原的戰亂,又將麵臨異族的威脅。趙普當年“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方略,能否讓大宋長治久安?趙光義又會如何應對邊境的危機?這大宋王朝的未來,還藏著無數未知的變數。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卷大宋王朝!

喜歡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請大家收藏:()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鍋是異世門 開局製卡師,一張核心找五年 工程師的學霸係統 全球詭異婚配,我的老婆是詭帝 從長征到長津湖,我氣吞萬裡如虎 仙路誅仙2 一封淒美的分手信 高武紀元:開局加載田伯光模板 全家騙我養私生子,重生老太殺瘋了 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