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的舊,不是落後,是曆史的呼吸;
她的慢,不是遲緩,是節奏的歸位。她在變,但沒忘‘為什麼變’。”
四、川渝一體化:邊界消融處的新生長
如今的廣安,已是川渝地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節點。
我來到華鎣山南麓新城片區,在一處招商中心門口,看到“廣安東站·川渝高鐵核心樞紐”幾個字被高高樹起。旁邊,是整齊的新樓盤、道路、學校,還有一片未完工的科技園。
一位穿西裝的項目經理正向幾位重慶投資人介紹規劃,他語速不快,卻句句清晰。他說:“我們不急於大聲說自己是下一個重慶,但我們一直在做配得上‘兄弟城市’的準備。”
我寫下:
“廣安不是試圖跳出命運,而是要在邊界上深紮根係;
她不是某一個中心的影子,她是與強者共舞時仍保有自尊的那一類城市。”
五、廣安人的精神氣質:沉得下,衝得出
我住的民宿老板是本地人,在外打拚多年後回到廣安做文創品牌。
他說:“我們這裡的人,看起來不急,但一旦動了念頭,衝勁很強。我父親在渠江擺渡三十年,手劃破不喊疼。我是他兒子,我出去再難也不能認輸。”
我問:“你覺得廣安最大的特質是什麼?”
他喝了口茶,說:“我們不是出生在大城市,但我們出生在一座教人堅定的城市。”
我寫下:
“廣安人不怕起點小,隻怕忘了往前走;
他們不是爭第一的人,卻常常在終點出現。”
六、地圖落筆·下一站重慶
五天廣安之行,我從渠江走到協興街,從老宅走到新區,從山水田園走進精神象征。這裡不是“現代中國”的起點,但是現代中國精神的起點之一。
這座城市教會我一種力量——不是爆發式的,而是持續式的;不是自我標榜的,而是默默托舉的;不是拔高音量的,而是把腳步踩穩了再開口的那種力量。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川東門楣、成渝交界處落筆:
“第149章,廣安已記。
她是渠水東流之源,
是一個人改變國家的故鄉,
是一種現實主義與家國情懷共舞的中國縮影。”
下一站,是重慶。
我將翻越華鎣山,穿過嘉陵江,走進這座八百年山城、直轄的都市、戰爭的堡壘、火鍋的聖地。我要看霧、看夜、看山,看一座在崖壁上生長出的生命之城,如何以立體方式展開屬於它的曆史與未來。
我收好筆記,對渠江說:
“根紮夠了,是時候往上走了——重慶,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