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子裡的一點好過。”
四、韓城古城與司馬遷祠:史家之眼,黃土之聲
第四日,我北上韓城。
古城依山而建,青磚灰瓦,小巷深深。走入司馬遷祠,碑林肅穆,香火未斷。我在《史記》刻石前站了很久,仿佛能聽到他低聲道:“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講解員是本地高中曆史教師,他說:“這地方的孩子,從小就知道‘文死諫,武死戰’。”
我寫下:
“渭南的史,不留在館藏,
而是一代代人家灶台上、課本裡、心骨中。
她不講形式,卻懂分寸。”
五、蒲城夜市與廣場舞:節奏之外的生活本身
最後一晚,我在蒲城縣城裡閒逛。
廣場舞的節奏從音箱裡飄出,夜市燈光下烤麵筋、油潑麵、粉蒸肉香氣撲鼻。我坐在小攤邊,啃著一根剛炸好的土豆串。
一個孩子騎著滑板車追著泡泡槍,一位老大爺笑著掏出手機拍照。我問他:“拍了乾嘛?”
他說:“留著,明年也能看看今兒。”
我寫下:
“渭南的夜,不奪目,
但穩穩地把柴米油鹽與一點幸福裝進去;
她的城,不吆喝,卻有人記得。”
水與門之間·地圖落筆·下一站西安
五天渭南之行,我從華山腳走入渭水岸,從古跡走到夜市,從棗園甜入心頭,從碑刻沉入血脈。
這是一座被許多大城遮住光芒的城市,
但她一直在燃著、活著、走著。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八百裡秦川東門、渭河北岸、華山陰影下鄭重落筆:
“第221章,渭南已記。
她是大城之前的一聲問候,
也是千年之後仍被記住的正音。”
下一站,是西安。
我要進入那座十三朝古都,在曆史的回聲中邁步,在現代的節奏中落筆,去聆聽大雁塔下、兵馬俑側、永寧門外,那些穿越千年的心跳。
我整了整背包,輕聲說:
“水已柔,史將重——西安,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