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下:
“衡水的畫,不隻掛在牆上,
它也藏在人心裡;
一筆紅,是團圓,
一抹綠,是希望。”
四、冀州古城:被歲月溫柔收納的遺跡
冀州,曾是古“九州”之一,如今已是衡水下轄的一個區。
我來到冀州古城遺址時,天色已晚,夕陽穿過斷牆、老街與古碑間,像一首詩的最後一頁。幾位老人坐在殘垣邊下棋,旁邊是靜悄悄的文廟、老城門,還有一口據說曾供千年甘泉的古井。
冀州的曆史從夏商就開始了,隻是如今,它的痕跡被時間打磨得非常細致,幾乎要用心去感受。
當地一位文化誌願者說:“我們這地方,古得很,也靜得很。你若問我們遺憾嗎?不,我們守著自己那份厚實。”
我寫下:
“衡水的古,不求聲名顯赫,
她隻在自家的米缸邊、井口旁,
悄悄說一句:‘我在。’”
五、深夜衡水:沒有熱鬨,隻有燈光下的安穩
夜晚的衡水很安靜,沒有太多霓虹、沒有太多車鳴。我坐在小飯館門口,看幾個外賣員在街邊休息,偶爾有人哼起老歌。
一個環衛工人推著垃圾車走過,跟老板打招呼:“那碗麵明兒照舊哈。”
老板笑著回應:“擱你那兒熱著。”
我忽然明白,衡水這座城市,像一個不吵不鬨的家庭成員,不搶戲、不突出,但從不缺席。
我寫下:
“衡水的夜,不妖嬈,
但它像老被窩,
一躺進去,心就安了。”
湖上有水,心中有衡:地圖落筆·前往德州
五天衡水之行,我走過湖邊、街市、舊城與年畫作坊,沒有經曆什麼刺激驚奇,也沒有遇到奇人異事。但正是這些平實的畫麵,讓我意識到:一個城市的魅力,並不一定來自它的“高”,而是它能否接住你的“低”。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的地圖,在河北中南部、平原腹地處鄭重落筆:
“第243章,衡水已記。
她是湖水之鏡,也是心境之湖;
她以不動,承萬變。”
下一站,德州。
我要看看那一座同樣低調卻底蘊豐厚的魯西北城市,會用什麼方式告訴我:黃河以北、齊魯之間,依舊有熱土可歌,有人間可愛。
我提起行囊,輕聲說:
“水已定,心已穩——德州,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