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隻是調味,
是土地賜予人類最樸素的饋贈;
而鹽工的守,
不是為榮耀,
是用四十年,換一撮甘冽。”
四、東城與西城:新舊之間的雙重麵孔
回到市區,我走在東營東城的主乾道上,街道寬闊,樓宇整潔,年輕人騎著電動車穿梭,咖啡館、書店、科技園鱗次櫛比。
而當我轉入黃河以西的西城,情形又大不相同。這裡是最初的油田區,街巷更狹窄,樓房略舊,但人氣濃厚,小飯館煙火四溢,廣場舞跳得歡騰。
一個本地出租車司機說:“東營就像個雙麵人,一個乾淨利落,一個熱氣騰騰。”
“你喜歡哪邊?”我問。
他想了想:“都喜歡。一個讓我覺得未來還在繼續,一個讓我知道老生活還沒走遠。”
這就是東營,她不會否定過去,也不拒絕改變。
我寫下:
“東營的兩張臉,
一張朝前,一張不忘;
她以黃河的胸懷,
接納了泥,也容得下光。”
五、鳥歸之所:從候鳥身上,看城市之心
在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區,我又一次見到了自然的奇跡。
成群的東方白鸛、丹頂鶴在灘塗間翩然落下,數十萬隻候鳥在此越冬、繁育、遷徙。
工作人員告訴我:“有些鳥飛一萬多公裡,從西伯利亞到這兒,隻因為這片泥灘一年年沒被破壞。”
“你們怎麼做到的?”我問。
“守唄。”他說,“人不打擾,鳥才肯回來。”
我望著成片葦蕩與飛鳥掠空,忽然明白,真正的城市之心,不是擴張,而是保護。
我寫下:
“東營的濕地,
是鳥的歸宿,
也是人心的鏡子;
守得住葦草,
才能留得下飛翔。”
泥灘落日中,我看見濱州的影子
離開東營的黃昏,車窗外是一片金黃。
落日將灘塗照成一幅溫柔的畫,黃河的尾聲在此溫柔地結束,但對我來說,一場新的篇章正在展開。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頁上,鄭重寫下:
“第256章,東營,記。
黃河不言,卻寫儘命運;
東營不喧,卻安放現實;
她以泥沙築城,
以真誠育人。”
下一站,是濱州。
我要繼續沿著黃河之脈前行,去探一探那片河岸之城,如何在變化的年代,堅守著一個北方城市的風骨。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