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來自何方,團結與奮鬥讓大家有了共同的名字。”
四、胡楊守望:荒原生命的奇跡
五家渠以胡楊林聞名。每到金秋,胡楊葉如烈焰燃燒,片片金黃與天山藍天、戈壁灰黃相映成趣。胡楊被稱為“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每一棵胡楊都是荒原與生命抗爭的見證。
我沿著城市西郊的胡楊林公園緩步。秋風裡,胡楊樹下落葉如毯,陽光灑在扭曲的枝乾上,像雕塑般展示堅韌與美麗。偶有鬆鼠、野兔出沒,鳥鳴在枝頭回蕩。
本地環保誌願者帶我參觀胡楊林保護項目。他們介紹:“我們一直在種樹、護林,孩子們從小參加植樹活動,讓更多人守護綠色家園。”林間建有生態觀光道,市民可騎行、散步、露營,孩子們在林下撿鬆果、畫畫、做自然筆記。
我寫下:
“胡楊,是五家渠的靈魂。
根深千年,生生不息,
正如兵團人的堅韌。”
五、兵團家庭:新邊疆的幸福生活
五家渠的日常,是有序與溫暖的交融。學校、醫院、體育館、文化宮、書店、農貿市場齊全,生活便利。孩子們在寬敞的校園奔跑,老人們在公園跳舞鍛煉,青年人在工廠、田地、寫字樓追逐夢想。社區活動豐富,民族團結一家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在兵團中學參觀。教室明亮,老師認真,學生們用普通話、維吾爾語、哈薩克語互助學習。課餘時間,合唱團演唱《兵團戰歌》,體育場上籃球、足球、賽跑熱火朝天。
中午我受邀走進一戶兵團家庭。客廳牆上掛著“家是兵團的根”,飯桌上既有辣子雞、燴麵、抓飯,也有家常燉菜。主人一家三代同堂,講述著父輩如何開荒、母親怎樣種樹、孩子如今考大學、全家出遊胡楊林的故事。
我寫下:
“家,是兵團的港灣。
一磚一瓦、一飯一蔬,
都是新邊疆的幸福時光。”
六、夜色五家渠:燈火與詩意
傍晚時分,五家渠的街道溫柔而安靜。綠樹掩映下的路燈,點亮小城的夜色。廣場上,青年載歌載舞,老人帶著孫兒散步,湖畔燈火倒映如星。遠處的胡楊林在夜風中低語,仿佛守護著這座小城的寧靜與夢想。
我獨自走在林蔭道上,回望五家渠的燈火與胡楊,心中感受到開拓者的艱辛與成就,體會到兵團精神的重量,也感受到家園的溫暖和新疆邊疆現代化的勃勃生機。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落筆:
“第333章,五家渠,記。
兵團新城,胡楊守望,
這是開拓精神與幸福生活共鳴的新時代樂章。”
下一站,吉木薩爾。
我要繼續北上,走進天山北麓綠洲與草原的交界,探索哈薩克風情與絲路古道的新篇章。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