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共融,讓每一雙眼睛都溫暖有光。”
輪台縣地處塔克拉瑪乾沙漠北緣,風沙與綠洲的較量從未停歇。沙漠裡有古胡楊、駱駝隊、風蝕石林,也有石油工人、護林員和邊地科學家。近年來,治沙工程和防護林帶讓輪台成為大漠治理的典範。
我跟隨石油工人進沙漠腹地。巨大的抽油機與石油井像鐵牛一樣耕耘在沙海。工人們頂著烈日與風沙,修井、巡檢、維護設備。沙丘深處,有防沙林帶和草方格工程,一排排胡楊和紅柳幼苗正在紮根生長。生態治沙隊員介紹:“我們種樹、建草方格,就是要讓沙漠不再吞噬綠洲。”
傍晚,沙漠邊緣,工人與牧民共坐沙丘,喝茶聊天,看著塔河水在遠處閃爍。他們說,這片大地需要每一個人的守望和付出。
我寫下:
“風沙,是這裡的宿命,
但守望與綠意,
讓輪台在大漠邊緣熠熠生輝。”
輪台的今天,是曆史與現代交織的舞台。新城建設高樓林立,公路、鐵路、油氣管線縱橫交錯。現代農業、特色果園、畜牧業、林業並駕齊驅。鄉村振興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農家樂、民宿、旅遊、手工藝、直播帶貨成為新的生機。
我參觀一所鄉村學校。教室裡,孩子們用漢語、維語、普通話朗讀詩歌,體育場上踢足球、跳民族舞。老師說:“這片土地的希望,就在這些孩子的夢想裡。”
在縣文化館,我欣賞到多民族聯合表演的音樂與舞蹈。哈薩克的冬不拉、蒙古的長調、維吾爾的十二木卡姆、漢族的嗩呐齊聚一堂,邊疆的樂章激蕩著所有人的心靈。
夜幕下,新城霓虹閃爍,塔河靜靜流淌。廣場上青年人跳舞,老人們下棋,孩子們放風箏。生活的煙火與曆史的風沙,在此刻完美交融。
我寫下:
“輪台,是邊疆的音符。
在這裡,曆史與未來交響,
邊地新歌,在胡楊林和大河邊緩緩唱響。”
夜色下的輪台,胡楊林在月光中閃耀,塔河水麵泛著銀光。沙漠與綠洲的邊界變得模糊,村莊和城市的燈火溫暖如詩。河岸上,有漁夫撒網,孩子奔跑,護林員巡夜。小酒館裡,民族歌手彈唱胡楊下的鄉愁,旅人們圍爐暢談。偶有流浪貓靜靜守候,仿佛也在聆聽大地的故事。
我獨自走在塔河邊,仰望星空。輪台的風帶著沙的味道,也帶著土地與歲月的沉澱。大漠、胡楊、河流、人群,每一處都藏著新疆邊疆最真摯的情感與夢想。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落筆:
“第356章,輪台縣,記。
胡楊深處,絲路新歌,
這是西域最溫柔堅韌的心跳。”
下一站,庫車。
我要沿著塔河繼續西行,去探訪龜茲古國的遺韻和天山腳下的佛國邊地,書寫絲路與文明交彙的嶄新篇章。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